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中不包含(下列选项中属于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为)



1.现金流量图可以反映现金流量的三要素:大小(资金数额)、方向(资金流入或流出)和作用点(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时间点)。(P158)


2.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社会平均利润率。在通常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2)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在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下降。(3)借贷风险。风险越大,利率也就越高。(4)通货膨胀。资金贬值幅度超过名义利率,往往会使实际利率无形中成为负值。(5)借贷期限。借款期限长,不可预见因素多,风险大,利率也就高。(P160)


3.等值计算(P162)



4.有效利率(资金在计息中所发生的实际利率),包括计息周期有效利率 i=r/m 和利率周期的有效利率 ieff=I/P=(1 r/m)m-1。在名义利率一定时,每年计息期数 m 越多,ieff与 r 相差越大。(P167)


5.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抗风险能力分析。投资方案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是指分析和测算投资方案的各期现金流量,判断投资方案能否持续运行。(P176)


6.(1)静态评价指标:总投资收益率(≥行业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行业净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基准投资回收期)、利息备付率(>1)、偿债备付率(>1)。(P177)(2)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0)、净年值 NAV(≥0)、内部收益率 IRR(≥ic)、净现值率 NPVR(≥0)。(P177)


7.指标的优缺点(1)投资收益率:计算简单,反映投资效果优劣。没有考虑时间因素,选择正常生产年份较难。(2)净现值: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能够直接以金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判断直观。需要确定一个符合经济现实的基准收益率,比较困难;不能反映项目投资中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不能直接说明在项目运营期各年的经营成果。折现率 i 越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越小。(3)内部收益率:能直接衡量项目未回收投资的收益率,不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基准收益率。计算较为繁琐对于非常规现金流量的项目,计算结果不是唯一的。(P177~185)


8.互斥型方案的评价(1)静态评价方法:增量投资收益率、增量投资回收期、年折算费用、综合总费用等评价方法进行相对经济效果的评价。(2)动态评价方法:1)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净现值法、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净年值法。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对效益相同,但效益无法或很难用货币直接计量的互斥方案进行比较,常用费用现值比较替代净现值进行评价。2)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净年值法、净现值法、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法。(P188~192)


9.盈亏平衡分析基本的损益方程式假设产量等于销售量,并且项目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税金;销售收入=单位售价×销量;销售税金=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量;总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 固定成本;整理得利润表达式:B=pQ-CvQ-CF-tQ。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销量-固定成本(P196)


10.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生产量等于销售量;生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使总生产成本成为生产量的线性函数;生产量变化,销售单价不变,从而使销售收入成为销售量的线性函数;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P197)



11.敏感度系数:SAF=(△A/A)/(△F/F),F不确定因素,A评价指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8图中不确定因素变化幅度越靠近纵轴越敏感。(P199)


12.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中所述的“价值”,是对象的比较价值。价值=功能(必要功能)/寿命周期成本(V=F/C)。(P202)


13.对象选择方法:因素分析法、ABC 分析法、强制确定法、百分比分析法、价值指数法。(1)因素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凭借分析人员的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定性分析。(2)ABC 分析法“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有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且简便易行。但由于成本分配不合理,造成成本比重不大但用户认为功能重要的对象可能被漏选或排序推后。可通过经验分析法、强制确定法等方法补充修正。(3)强制确定法是以功能重要程度作为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一种分析方法。优点: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明确揭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缺点:人为打分,只适用于部件间功能差别不大且部件数目不多的对象。(P205)


14.根据功能不同特性,将功能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功能的重要程度(基本和辅助);功能性质(使用和美学);用户需求(必要和不必要);功能量化标准(必要和不必要)。(P206~207)


15.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1)V=1。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价值为最佳,无需改进。(2)V<1。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3)V>1。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该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P214)


16.价值指数的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1)VI=1,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功能的现实成本合理。(2)VI<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3)VI>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原因可能有三种:1)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应具有的功能要求,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2)存在过剩功能,改善方向是降低功水平;3)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不列为改进对象。(P216)


17.工程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中,不仅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1)经济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2)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现的不利影响。(3)社会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入使用直至报废不堪再用全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引起大规模移民是一种社会成本。(P219)


18.费用效率(CE)法是指工程系统效率(SE)与工程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系统效率是投入寿命周期成本后所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明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的指标。设置费和维持费的合计额,也就是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费用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费用模型估算法、参数估算法、类比估算法。(P221~P223)


19.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的特点:不仅考虑设置费,还要研究所有费用;在系统开发初期就考虑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费用设计,将寿命周期成本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设置费和维持费的权衡,系统效率与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权衡,以及开发、设置所需的时间与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权衡。(P225)



未完,待续……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