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淄博市国税局副调研员(淄博市税务局办公室主任)

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



初冬时节,桓台县马踏湖成片的芦苇在阳光下随风摇曳,宛若波浪。眼下,马踏湖区18000亩芦苇迎来开镰收获,将一直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后。


办实事 见行动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看病“就近看、少跑腿”


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业宏 王晓楠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天气冷了,腰腿疼痛更容易复发,可别不当回事。”“饮食要注意清淡,常运动,但要酌情适量。”12月2日傍晚5点半,天色渐黑,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中心卫生院田明名医基层工作站内,患者仍是络绎不绝,坐诊的淄博市中医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田明正细声向患者叮嘱注意事项。


田明名医基层工作站是淄博市中医医院在马尚中心卫生院设立的工作站,作为工作站带头人的田明每周四都会到卫生院坐诊一天。


“我们到卫生院不仅仅是坐诊看病,还要帮助基层把特色科室、重点科室建设起来,进一步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人才梯队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田明说。


说起名医基层工作站带来的变化,马尚街道居民张翠霞竖起了大拇指:“感谢田大夫,我的老毛病终于去根了。以前因为去大医院不方便,病就一直拖着,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


群众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够享受从看病、检查到拿药,甚至理疗保健的全程医疗服务,得益于淄博市持续强基层、补短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今年以来,淄博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实践活动,入户了解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通过紧密医联体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着力推动形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帮扶的长效机制。


目前,淄博市3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三级民营医院选派317名名医专家,建立名医基层工作站93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建立特色科室93个,开展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364项。


张店区马尚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雷霞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马尚中心卫生院先后建立了3个基层名医工作站,实现了和张店区妇保院、淄博市妇保院、淄博市中医医院病人双向转诊。


对于这样的变化,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市民张红霞说:“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了,咱看病更加方便,也不用往大医院跑了。”


按照规划,到2025年,淄博市将推动名医专家、优秀医师下基层服务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累计为基层培训培养1000名以上卫生技术骨干,基层医疗机构均建有2-3个过硬的特色专科,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让群众看病“就近看、少跑腿”,为群众“大健康”保驾护航。


淄博高新区打造“崇军建业”服务平台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徐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淄博高新区携手爱心企业开展拥军惠军活动,淄博商厦和新玛特商场为退役军人累计减免消费金额多达50余万元;华泰东吕老年公寓以优惠价格,为5名退役老兵办理了老年康养入住服务等。


今年以来,高新区着力加强“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搭建“崇军建业”服务平台,涵盖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涉及军人军属工作生活各方面需求的社会化优惠服务项目。该区设置专享“崇军码”,方便退役军人亮明身份,享受服务;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退役军人专项招聘会,并优先推荐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就业;成立退役军人协会、优秀军创企业联盟,设立“崇军建业”基金,开展“情暖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等。


淄博经开区助企全面彻底消化惠企政策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为帮助企业全面彻底消化惠企政策,淄博经开区工业科技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以“小分队”形式,先后派出60余人次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建议,解答企业在政策申报中的疑问,让政策“沉下去”,让实效“浮上来”。


目前,淄博经开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有40家;辖区金卡材料获批“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统一陶瓷获批“山东省数字化车间”。


淄川区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实效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闫盛霆 白玉卿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淄博市淄川区牢牢把控预算绩效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聚焦资金“效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实效。


严把事前绩效关口。建立重大政策和事前评估机制,强化事前源头控制,为科学编制预算提供可靠依据。梳理制定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流程明白纸,事前绩效与预算评审融合开展,实现常态化评估。2021年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等4个项目财政事前绩效评估,申报项目1695万元,评估核减资金402.6万元,核减率23.75%。


强化事中绩效监控。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进行“双监控”,对中央直达资金、政府专项债券采取监控核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跟踪绩效运行和项目进度。加强监控结果应用,唤醒“沉睡”资源。对于实施条件不满足、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9个项目调减2021年预算2448万元,统筹用于“三保”资金。


加强事后绩效评价。建立“项目自评 部门评价 财政评价”的“三级联动”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评价结果应用,以评促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和项目保留、调整、清退等重要依据,建立依据绩效的调整和退出机制。2021年预算对绩效结果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压减预算1500万元,突破预算安排固化格局,实现项目优胜劣汰,优化整合。


博山区财政预算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李志泉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记者从淄博市博山区财政局获悉,该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出台《博山区区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博山区区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博山区预算绩效管理结果报告制度》等,逐步建立起预算决策有评估、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管理机制,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


博山区以建设内控制度为抓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以建立重点项目跟踪评价机制为推手,落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以建立绩效结果综合应用机制为助手,优化资金使用效益。自2018年以来,全区开展财政重点评价项目122个,涉及金额156381.18万元。


桓台绩效管理力促高标准农田建设


本报桓台讯 今年以来,桓台县财政局依托全县农业基础优势,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绩效理念融入项目实施全过程,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依靠科技、综合配套提高亩产粮食产量,走出了高产稳产之路。


桓台县按照“集中连片、成片开发”的要求,以稳产高产和市场效益为目标导向,合理谋划项目布局和实施内容,优先安排水土资源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区域,着力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实行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开发,同时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按照“六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和资金报账制)做好项目建设,实行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促进资源灵活流动、物尽其用,资金精准投入、物有所值。


桓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项云丽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再提升,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3%以上,局部小气候环境不断改善。粮食增产,农户增收,老百姓种粮积极性和满意度都很高。下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实现全域覆盖,为实现粮食优质高产稳产、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