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赣州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赣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新网赣州2月17日电题:江西赣州:南向湾区蹈春潮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梅关之北,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赣州,铆住赣深高铁开通的“风口”,凭借地缘、亲缘、资源和营商环境日新月异的优势,勒起袖子、卷起裤子,南向湾区,赶海迎潮。


向南融湾,交通互联互通先行


摊开地图,赣深高铁宛若蜿蜒在南岭的“钢铁巨龙”,将赣南红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拉近至2小时。今年春运期间,赣深高铁开行客车69对,临客开行4.5对,预计发送旅客46.6万人次。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西赣州强化与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一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正在赣南大地铺就。


铁路方面,除赣深高铁外,赣州力争瑞梅铁路今年开工,推进赣韶铁路扩能改造,规划建设赣广高铁;高速公路方面,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空运方面,赣州黄金机场与深圳、广州、珠海、湛江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航线覆盖;水运方面,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赣州港综合枢纽货运码头启动建设。


向南融湾,湾区思维理念先学


“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江西同样也能做到”“在融资、用电、招工、产业链配套等方面,赣州经开区给予了同兴达全生命周期的‘金牌服务’”……在第三届世界赣商大会上,赣州同兴达科技董事长万锋点赞赣州营商环境。


对标大湾区,赣州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请进来搞活市场,着力打造比肩大湾区、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针对产业转移、创业、就业、就医、就学等异地办理难的现实问题,赣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攻坚,上线了62项“智能审批”和“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33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9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0余项高频政务事项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实现“跨省通办”。


向南融湾,产业协作先行先试


接稳“产业转移棒”,赣州以产业承接、平台共建、科技合作等方式,推动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 5 N”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格力电器、道氏技术、大自然家居、创维集团等一大批知名粤企率先登陆、投资赣州。


2021年,赣州新签约大湾区项目219个,签约金额1214.04亿元。赣州依托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共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依托赣粤产业合作示范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探索设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区,发展“飞地经济”,打造跨省产业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


发挥绿色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赣州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康养旅游后花园。目前赣州全市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8家,认定总数居江西省第一。通过开展旅游推介、开通高铁冠名专列、开展踩线采风活动等方式,“引客入赣”硕果累累。目前,赣州通过旅行社已招徕游客8.5万名,吸引来自大湾区等市场的旅游专列团队30多批次。


向南融湾,全面对接重点突破


赣州深化与大湾区互利合作,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随着各类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赣州区域性科创、教育、医疗、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中心加快建设,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足音愈加铿锵。


科技协同创新方面,赣州与华为共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成功加入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赣州市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站在深圳成立。医疗合作方面,赣州在全省率先正式全面接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线上备案,实现赣粤两省异地就医备案和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赣州落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金融合作方面,赣州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引进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在赣州设立分行并开业运营……


风帆正扬,行者无疆。赣州向南筑梦,正以高铁的速度加速崛起,拥抱南来的春潮。(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