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饶平税务筹划(饶平县国家税务局)




  罗胤凯,字志成,湖南益阳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人,十七年(1538)出任饶平县令,在职期间,有许多建树。


  事业平生望古人,四年无补负初心。我惭父母温存德,民有儿孙爱戴诚。


  愁色满前千里别,良缘还治再相亲。郊辞无限丁宁意,圣谕洋洋勉勉行。


  明嘉靖年间,饶平知县罗胤凯奉召上京述职,接受朝廷对其政绩的考核,面对殷勤送行的官绅士庶,写了上面这首《考绩之京别饶民》(“之京”,意为“往京城”)。此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情意。他严于律己,认为任职四年来在事业上还达不到先哲古训的要求和自己原来的心愿。身为一县父母官,对黎民的关怀还不够,而民众却像儿孙一样爱戴自己,深感惭愧。在这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中,他所想到的不是升官调任,而是复任来与饶民再相亲。互相关心的话儿说不尽,怎奈圣旨难违,不敢懈怠,只好割别远行。


  罗胤凯,字志成,湖南益阳人,江西按察使罗安次子。少有大志,以明道自期,有古孝子之风。曾问学于理学家湛若水门下,所得益深邃。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十七年(1538)出任饶平县令,在职期间,有许多建树,主要表现在勤政爱民与重教崇文两方面。


  政简无私 实心为民


  他到任之后,询民疾苦,解民之困,采取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或在其权限内公布施行,或申报上司批准解决。如申报《豁虚粮》,指出明初为防海盗滋生而将南澳岛民内迁后,所抛荒田园的赋税由饶民负担是不合理的,正德年间虽由知府谭伦奏将广济桥盐饷银两抽出若干代赔秋粮,但夏粮仍由饶民输纳,造成民困,影响安定,接着大胆地指出这种做法“非恩泽之施”;最后提出请求:“粮出于田,田既抛荒,粮因奏免可也。”后经上级转奏于朝,终获豁免。再如《议地方》,分析了沿海布防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如确立团保之法,招募民兵,编成天时、地利、人和三队,立中军以统一指挥,轮番操练,亲自率兵,捣毁贼巢,消弭祸乱。后又呈请设立海防同知于黄冈,以固海疆;移黄冈巡检司于信宁都黄芒(今海山镇黄隆乡),以遏止祸乱于萌芽阶段。其他如《议均平》提出严格公门财务管理,节省费用、减轻人民负担措施;《议粮仓》提出粮赋的收缴与管理的新办法,减少人民运输之苦和防止吏役的舞弊。凡此等等,使人民减轻困苦,使境内出现安居乐业局面。


  所谓“民不安,国必乱”。欲使民安,必先予民活路;欲使民安,必先疏导民意。此千古不移之定律也。所以康熙《饶平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居官持大礼,爱惠其民”。


  教诲为主 惩罚为辅


  他在理政的过程中,总是以教诲为主,惩罚为辅。嘉靖十八年(1539),海盗为寻求粮食等物资接济,常到海山岛活动,并引诱一些村民加入盗伙到海上劫掠行舟。当时官府有人主张出兵对海岛进行清剿,但罗胤凯主张招抚。他单骑亲赴海岛,对村民喻以道义,陈以利害,使已加入盗伙的村民放下武器重提农器,又倡导在乡办社学,立乡约,择岛民子弟朱天球等十余人到县庠读书史,习礼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了一场兵事。


  他重教诲的另一举措是兴学育才。刚上任,便到文庙谒孔子,看到前任重修孔庙的工程尚未竣工,遂捐俸续修,使之完成。又完善名宦、乡贤祠以勉励士子;继行乡约,主持会讲,谆谆诲以忠信孝悌、天理民彝之美德,使文风日振。正是在他的重视与县教喻王鲁的努力下,至二十二年(1543)癸卯科乡试,饶平县竟有四人考中举人,其中秋溪都的陈以鼎后来还官至户部主事。此外,他为启迪后人,以史为鉴,主持编纂《饶平县志》并请状元林大钦作序。林大钦在序言中对该志有这样的评价:“吾读《饶志》至‘艺文’之卒,其采畴(通”筹”,筹划)详矣!”由此可见,该志所设置的项目及内容都很周详,为后世续编志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丰富的材料。


  罗胤凯有如此政绩,自然受到老百姓的爱戴,才会出现前述的依依惜别情景。在他上京考绩后,果然有缘复任与饶民“再相亲”。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一年后,罗胤凯被朝廷擢升为郁林州(今广西玉林)知州,离任之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更是难免。他十分感动,写了《复任再别饶民》一诗,其中有句云:“乾坤信有同胞义,楚越曾无异地分。惟寄长空半轮月,清霄常为照饶平。”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饶民的一片深情:虽然远别了,但同胞的情谊永在,并无异地之分,他的心像明月一样,经常关照着饶平的安定与繁荣。


  由于罗胤凯既有刚健笃实之官风,又有玉洁冰清之操守,在任期间之规划、措施,皆合施治之大本而能造福于地方,所以在他离任以后,饶民便为其立生祠,岁时以祀。其后盗寇攻掠其地,纵火烧毁民居,唯独见到罗祠,不但不敢越轨,还一个个含泪跪拜。


  罗胤凯在郁林州(今广西玉林)知州任上,清操一如往昔。致仕(退休)时官囊萧然,归隐于家乡之鹿山,课农自给,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是农夫,不知道他曾经是州郡的长官。平素家居则衣冠古雅,与妻子相敬如宾。闲暇时焚香默坐,客来则畅谈古今人物、时政得失,令听者忘倦。卒后祀乡贤、忠孝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