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南京南郊企业税务筹划(西安南郊正规的企业税务筹划)






后汉刘知远: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


文/老张在路上


在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的14位皇帝中,后汉高祖刘知远是属于正史记载没有多少故事,而民间戏曲里则是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这大多是因为他的妻子李氏的原因,刘知远与李氏的爱情故事,被元人改编成《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有《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目,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


真实的历史上,刘知远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刘知远,沙陀族,太原人。出生于公元895年,这一年历史纪年是唐昭宗李晔乾宁二年。有关刘知远青年时代,新旧两种《五代史》有所记载。


《旧五代史》:“帝弱不好弄,严重寡言,及长,面紫色,目睛多白。初事唐明宗,列于麾下。”


《新五代史》“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


欧阳修写《新五代史》虽然对《旧五代史》严重看不上,但正如前人所评论的那样,因为《旧五代史》写作在前,掌握资料丰富,所以大笔如欧阳文忠公先生,也不得不做一回文抄公。欧史许多史料,都和《旧五代史》如出一辙。


从这两条基本史料可以得知,刘知远出身并非富贵之家,《旧五代史》上说,“皇考讳琠,事后唐武皇帝为列校”,后唐武皇帝是指晋王李克用。刘知远出生时,正是李克用割据太原时。刘知远的父亲在李克用军中做一名军校,也就是下级军官,吃粮当兵,养家糊口。


刘知远从小身体并不强壮,可以说还有点草鸡。而且他并不是帅哥,面色青紫,眼睛白多黑少,就是民间所说的“白瞪眼”。





刘知远出生这年,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儿子王珂、王珙争位,李克用上书请求王珂继位,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华州韩建三镇上书请求让王珙继位。唐昭宗同意李克用立王珂。李茂贞等人非常生气,三处共同起兵前往攻打长安,一时间长安大乱,唐昭宗出逃来到石门。后来李克用击败三镇军队,唐昭宗回到长安。授予李克用“忠正平难功臣”称号,封为晋王。李克用从此开始了他横行河东、周旋朱温、梁晋争霸的历史活剧。


朱温建立梁朝时,刘知远12岁,按正常经历推测,刘知远这时还没有成年,可能还在家中和少年同伴玩泥巴。史书上说他“初事明宗”、“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应该是他成年后。


刘知远在史书上最早的军旅生涯故事,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是:“明宗与梁人对栅于德胜,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徐殿其后,晋高祖感而壮之。”







梁晋之间的德胜争夺战发生在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刘知远这年24岁,是李嗣源麾下的一名小校。在成为小校之前,刘知远已经开始了吃粮从军的日子,他那时在军中的职务是马夫,喂马的小兵。


《新五代史》李皇后的传记里曾提到一句:“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也,其父为农。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家劫取之。”


刘知远和李皇后的爱情故事下文交待,现在先说德胜之战。


德胜城位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南面,是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贞明四年(918年)十二月,晋军进驻德胜。次年(919)正月,晋国蕃汉马步总管符存审在德胜夹黄河筑南北两城据守,对后梁造成较大的威胁。


四月,梁将贺瓌率军进攻德胜南城,以竹筏连结战船十余艘,外罩牛皮,上设短墙,横列在黄河上面,阻止晋军渡河增援。梁军连续进攻德胜南城三日,晋援军又滞留在黄河北岸,德胜南城守军十分危急。





晋将李建及挑选三百名银枪亲军,乘船驶至河中,砍断梁军连接战船的竹筏,又以几百个木瓮装着浇上油的干柴,点燃后从黄河上面往下漂流。晋军战船也尾随前进。梁军战船绳索被砍断,随流而下,士兵多焚溺而死。贺瓌撤军至行台村,晋军渡河追至濮州后返回。


八月,贺瓌病逝,后梁以开封尹王瓒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王瓒率五万兵马自滑州渡河,经黎阳袭击澶州、魏州,被李嗣源拦阻。王瓒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当时,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德胜争夺战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刘知远是李嗣源麾下的一名小校。在战斗中,石敬塘的战马鞍断开,差点摔下马去,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把战马让给石敬塘,自己骑着石敬塘的马,为石敬瑭断后,石敬塘才脱难而还。


到公元934年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石敬瑭因为刘知远当初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这一年,刘知远行将40岁。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二月,后唐闵帝李从厚听从朱弘昭、冯赟的建议,通过枢密院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河中节度使李从璋调往凤翔,担任凤翔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调往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调往镇州,担任成德节度使;成德节度使范延光调往魏州,担任天雄节度使。


李从厚本想借此削弱四镇实力,但却引起各节度使极大不满。李从珂在部将的鼓动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


李从珂起兵造反,李从厚派重兵攻打凤翔城,情急之下,李从珂一顿大哭,曾经的部下羽林军指挥使杨思权、都指挥使尹晖等攻城将领,率部转而支持李从珂,并趁机一举击败李从厚派遣的王思同、张虔钊等六镇节度使军队,随即拥兵东进。





石敬瑭此时也领兵赶赴京城,在路上碰到出逃的李从厚,石敬瑭和李从厚到屋内密谈,刘知远为防万一,就暗地里派部下一个勇士石敢前去保护,石敢在袖子里藏了一把铁锤,站在石敬瑭的背后。


在李从厚和石敬塘交谈中,李从厚的随从嫌石敬瑭没有忠心保护李从厚的意思,就抽剑向石敬瑭刺来,石敢掩护着石敬瑭躲进旁边的一个屋子里,用巨木将门挡住,等刘知远闻讯领人闯进去救援时,石敢已经战死,刘知远将李从厚的所有随从全部杀死,石敬瑭没让杀李从厚,派人将他先囚禁起来。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派人杀死。


因为石敢勇救石敬塘,民间传说石敢死后化身为神灵,旧俗中,凡家住屋门对桥梁、巷口或道路要冲,就在墙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镇压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间甚为流行。2006年6月,“泰山石敢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人陈断儒的《群碎录》云:“五代汉刘知远时,有勇士名石敢当,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见耶?仰即其人与?”杨信民的《姓源珠玑》亦讲“五代刘智远为晋祖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遇于卫州。智远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槌侍。晋祖与愍帝议事,智远拥入,石敢当格斗而死,智远尽杀帝左右,因烧传国玺。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





李从珂当皇帝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刘知远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晋高祖。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刘知远对石敬瑭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契丹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啊!”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病死邺都。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





石重贵即位,按习惯例要向契丹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报告。宠臣景延广说向契丹皇帝称孙即可,因为先皇帝是称“儿皇帝”的,所以可以称孙,但不必称臣,大晋朝不是它契丹皇帝的臣子。于是,后晋只给契丹写了一封信通报了消息,连代表自己地位较低的上奏表也没有写,这下激怒了契丹,给伺机南下的耶律德光提供了机会。


石重贵开始了与契丹时断时续地延续数年的战争。在后晋和契丹人的战争中,刘知远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积蓄力量,保存实力,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半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出兵不出力,另一方面有时也主动出击一下。耶律德光派大将伟王领兵进入雁门关,刘知远在忻口大破伟王,又在朔州阳武关再破契丹。两败契丹,让刘知远保住了他的河东地盘,也为他日后南下占领中原称帝,奠定了基础。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正月一日,契丹进犯京师,俘虏了后晋出帝石重贵北去,后晋灭亡。







二月一日,耶律德光操办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年号为会同十年。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按契丹的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假节一样。


王峻拿着木拐返回河东太原,一路人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王峻回来后,对刘知远说契丹政治混乱,一定不能攻占中原,刘知远开始筹划建国。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认为中原没有主人,刘知远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十五日,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他没有马上改国号,而是弃开运年号,而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刘知远称帝之初,本来基础不错,也有望中兴。他先是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这一举动深得人心。


李氏出身农家女儿,民间传统戏曲称她为李三娘。刘知远青年时代从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时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因刘家贫而拒绝。


刘知远请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刘知远以军功升河东节度使、封北平王,李氏被封为魏国夫人。


947 年,刘知远起兵太原,因为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







李氏谏道:“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后李氏》)刘知远采纳这个建议,果然赢得人心。


耶律德光统领的契丹军队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病死于途中。留萧翰守卫汴京。


刘知远采纳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建议,命史弘肇为先锋,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拿下了洛阳。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定都,刘知远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二年为乾祐元年。


刘知远定都开封、稳定中原局势后,却暴露了他治理国家的短板:昏聩无道,残忍嗜杀。


《旧五代史》曾评论道:“在昔皇天降祸,诸夏无君。汉高祖肇起并汾,遄临汴洛,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然帝昔莅戎藩,素亏物望,洎登宸极,未厌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来苏之望。良以急于止杀,不暇崇仁。燕蓟降师,既连营而受戮;邺台叛帅,因闭垒以偷生。盖抚御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及回銮辂,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





刘知远初入汴京时,有一支曾投降契丹的燕军1500人归顺了他。刘知远在燕军归顺后,言而无信,以谋反为由,在汴京南郊繁台将燕军全部杀死。


同年七月,刘知远徙杜重威移镇归德(今商丘),令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后晋亡国,后晋大将杜重威罪孽深重,他在前线临阵投敌,手下数万大军成了攻打后晋的帮凶,另一将领张彦泽当先锋引兵南下,攻入汴梁,俘虏石重贵,致后晋亡国。


杜重威本来就因为投降契丹而疑惧,接到刘知远移镇令后拒而不受,并且遣其子杜弘琏作为人质乞师契丹麻答救援。麻答即遣蕃将杨衮率辽兵1500人与幽州指挥使张琏率燕属亲兵2000赴魏州。行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因恒州乱,杨衮率部北还,张琏则率燕军守魏州。


刘知远下诏削夺杜重威官爵,以高行周为邺都行营都部署,镇宁节度使慕容彦超为副帅,率军讨伐。


后汉大军到了魏州,慕容彦超欲急攻城,而高行周则以魏州城坚、粮足,强攻不易克,力主长围久困,待其城中粮尽自弊再击,由此二将不协,日久无功。刘知远恐生他变,决意亲征。十月,刘知远抵魏州,宿于高行周之营。慕容彦超固请攻城,刘知远从之,亲督诸将猛攻,万余人受伤,千余人战死,慕容彦超才不敢再请攻城。张琏因愤刘知远于繁台尽杀燕兵,“繁台之卒,何罪而戮?”故誓死与杜重威固守城池,屡挫后汉军攻势。





刘知远见强攻不易克,屡遣人招降,许以不死。杜重威终因食竭力尽,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举城出降。时城中饥饿而死者已十有七八,生存者皆厄瘠无人色。张琏为了活命,“邀朝廷信誓”。为了让这些人尽快投降,刘知远答应了下来。


刘知远入城,言而无信,立即诱杀张琏及其军将数十人,其士卒纵之北归。然而刘知远却赦免了首恶杜重威,封检校太尉。


为了树立威信,刘知远没有采取广施善政的策略,而是诉诸于暴力,以杀来立威。


在河东时,为了制造军备,刘知远下令所有的牛皮必须由官府收购,严禁民间私自买卖,否则处死。


后汉建立后,刘知远依然保留着这条暴政。上党地基本解决有人犯了牛皮罪,依法要被处死。昭义判官张璨觉得这个法律实在荒唐,便向刘知远进谏:“主上在河东,大聚甲兵,须藉牛皮,严禁可也;今为天下君,何少牛皮,立法至于此乎?”







刘知远大怒,要处死张璨。最后还是冯道向刘知远进谏,说张璨言之有理,这条牛皮令早就过时该废除了,对张璨应该奖赏而不是治罪。


刘知远自知理亏,赦免了上党人的死罪,但却仍然将张璨罢官。


此时经过长期的战乱,中原的社会秩序很乱,到处都是“流寇”“贼盗”。刘知远采用严酷的手段,“诏天下凡关贼盗,不计赃物多少,案验不虚,并处死”。还规定“民有犯盐、矾、酒曲者,无论多少皆抵死。”


刘知远的冷酷无情,还表现在对待前朝皇妃花见羞和前皇子李从益的态度上。


后晋高祖石敬塘李皇后是李嗣源的亲生女儿,是李嗣源王淑妃花见羞养子李从益的同父异母的姐姐。





后唐灭亡后,石敬塘对花见羞母子还算不错。天福四年(939年),石敬瑭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西京洛阳至德宫为后唐宗庙,让李从益主持后唐的宗庙祭礼。


公元942年,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花见羞母子一起从开封迁居洛阳。


契丹军队占领中原后,对花见羞母子也没有太为难,而且颇为照顾。因为后晋投降契丹的将领赵延寿的妻子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兴平公主,这样算起来,赵延寿和石敬塘本来就是连襟关系。兴平公主死后,耶律德光又做主让赵延寿续娶了李从益的妹妹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也一直是花见羞养大的,所以耶律德光请花见羞和李从益到京师,主持公主的婚礼。据说,在永安公主的婚礼上,耶律德光看到后唐明宗的画像,焚香再拜,他对花见羞说:“明宗与我约为弟兄,你是我的嫂嫂。”





婚礼结束,耶律德光封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李从益固辞不就,与花见羞一起返回洛阳。


耶律德光从中原北返后,任命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东京。耶律德光刚刚北归,萧翰也准备撤兵北去,因为害怕走后中原大乱,他诈称辽太宗耶律德光有诏,派人请李从益为监国,想让他当中原的代理皇帝,以此来牵制刘知远。


李从益年少气盛,似想大展身手一番。当他把事情告知母亲花见羞后,老于世故,几经风浪的花见羞并不认为这是好事情。她对李从益说:“天下已乱,辽人退出中原,四周尽是手握雄兵的虎狼之人,我们无兵无将,没有实力与别人相争,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想当什么天子?”





花见羞母子没有答应,逃到徽陵(李嗣源陵墓)一带躲了起来。但使者还是找到了他们,迫使李从益监国,知南朝军国事。


李从益接受萧翰率领的契丹诸将以及后晋群臣的拜见后,群臣入宫谒见太妃花见羞,花见羞说:“我们孤儿寡母的,为诸公所拥戴,这难道是福吗?我看大祸不远了!”


刘知远称帝后举兵南下,李从益派人召请高行周、武行德等节度使,发兵抵抗刘知远的军队。这些人观察天下情势,没有一个人前来救护。


李从益让人指挥萧翰留下的不到千人的契丹兵,闭城自守。花见羞说:“我们家是亡国的后代,怎么敢与人争天下!”


李从益只好派人上书迎接刘知远,自己和母亲则迁出宫外,居于私宅,虚位以待刘知远。





刘知远派郭从义先入京师杀花见羞母子。花见羞临死前喊道:“我家母子有什么罪过?怎么不留我儿子一条命,使每年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


李从益死时17岁,花见羞年47岁。刘知远杀死李从益母子,全不念旧主石敬塘的关系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87》评论道:“汉高祖(刘知远)杀幽州无辜千五百人,非仁也;诱张琏而诛之,非信也;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也。仁以合众,信以行令,刑以惩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国!其祚运之不延也,宜哉!”


刘知远滥杀立威的方式冥冥中遭到天谴。刘知远长子刘承训,“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因感风寒薨于府署,年二十六。高祖发哀于太平宫,哭之大恸,以至于不豫。”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因悲痛于长子的早逝,刘知远病重,他召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人托孤。随即驾崩,时年54岁。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