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可联网带行情股票成本补仓计算器(在线股票补仓成本价计算器)


专栏 | 翎思札记 第13A篇


笔者按 - 专栏说明




记录我在泛理财领域的学习实践与思考


涵盖基金、股票、理财、养老等话题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 一年前的朋友圈蒙对了
  • 2022年行情展望
  • 5050基金投资模型

一年前的朋友圈蒙对了


去年春节前和同事吃午饭,同事说自己的客户本来说好等年终奖到账就买保险的,可偏巧那段时间基金行情非常好,所以准备把年终奖拿去买基金,不买保险了。相信,很多很多人身边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之后在2021除夕前一天,我在朋友圈转发文章的时候说道“最近基金很火,多少人又杀进去了,其实去年普涨今年反而风险很大了”。春节假期回来,基金市场“开门绿”,我在朋友圈说道“(2021)今年行情难度大,新基民们要注意了”。



回顾2021年的行情,在2020年大热的白酒、医药、大消费、半导体板块集体歇菜;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茅”,取代了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茅”,成为2021年的yyds。2021年主要上涨的板块是新能源电池,和以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强周期性板块。


总而言之,2020年是普涨行情(这个投资名词可拿小本本记一下),只要不是买太差,买上就能赚钱;2021年是分化行情(这个投资名词可拿小本本记一下),只要没有买对,基本都是亏钱。


好奇一:2021年的基金冠军是谁?


说到2021年的行情,你会不会好奇,今年的冠军是谁?


2021年的基金冠军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涨幅119.42%,这只基金虽然名为“公用事业”,其实重仓新能源电池行业,相当于一只新能源电池行业股票基金。


再跟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我们印象中,基金冠军的基金经理应该是一个大咖,行业“老司机”对吧?然而,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一个新人,上任接手的第一支基金就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你以为榜上了老司基,其实只是新生上路。



好奇二:买了冠军基金的人赚钱了吗?


根据天天基金网的公开数据,“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在2021年4月份之前,是一只基金规模仅为4亿元的小基金,然而随着新能源电池板块走强,这只“押宝”基金收益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人看着排行榜跟进买入,截至2021年10月份,基金规模达到1在线66亿,膨胀了40倍。


我们根据天天基金网公布的数据,其实大多数人是10月份之后买进去的,见下图画黄色框的部分,买进去的时候已经是在“山头”上了。昨天我看到了最新基金走势,今年以来这只基金已经下跌15%。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有趣的是,虽然基金很赚钱,基金经理也很赚钱,但是其实大部分基民不赚钱,相信大部分人买进去,现在没怎么赚钱,甚至亏钱的大有人在!这就跟非常多基民在2021年1月份去追2020年的白酒股和医药股一样,追热门是要承担很大亏损风险代价的!


2022年行情展望


回望了2021年的行情,我们来闲聊2022年行情,仅仅只是闲聊,希望不要被打脸...


先来看下这张图,这是吴晓波频道前些天绘制的一张基金表现图,汇总了2021年基金排行榜前几名,在2022年元旦开年后的表现。2022年以来,前“冠军们”集体歇菜,基金净值大幅度回撤,在同类基金中遥遥领跌,又一批“韭菜”被收割。



所以你看,基金、股票就像我们民补仓间的流水席,吃完一道菜就撤下,换另外一道菜,追热门就像追尾盘菜,搞不好菜没吃着,还成为端盘子的“接盘侠”。这种“流水席”现象,在资本市场有专门词汇,叫做“板块轮动”或者“板块风格转换”,说的都是不同板块轮番上涨下跌的现象,做短线投资没有踩准节奏,很容易被割韭菜。


刚才我们讲到“板块轮动”或者“板块风格转换”(这个两个投资名词可拿小本本记一下),所以话回到2022年行情,会不会再次出现“风格转换”,从2021年的新能源为代表的中小创“成长板块”转换风格成为消费、金融为代表的主板蓝成本价筹“价值投资板块”呢?


在2022年,会不会看到“保险茅”中国平安,“白酒茅”贵州茅台的归来?


2021年表现亮眼的新能源,周期股会不会在2022年偃旗息鼓,进去调整期?



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年也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加息、全球新冠疫情、中国的经济深化改革等等,合理资金做好配置依然很关键,all in股市风险很大。


一个简单的投资反向指标


这两年“内卷”一词很热,“内卷”意味着竞争大、效益低,如果把这个看成一份生意,用商人的的语言说叫做“红海市场”,它就不是一个好生意。


同样,在投资市场也有“内卷”指标,就拿我们文章开头朋友圈来说,为什么我会觉得股票基金风险大。2020年尾那段时间去吃饭,你会发现周围时不时有人在讲基金;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还有朋友圈,都在讲。


当一件事情成为共识之后,这件事情往往就会变得很“内卷”,作为投资来说,风险就大。我经历过最“内卷”的时刻是2015年牛市终(崩)结(盘)前夕,那个时候身边的朋友个个都是股神,感觉每个人手上都至少有一只涨停板股票,还时不时冒泡“嘚瑟”一下。恰好也是在股市大跌之前,我发了一段风险提醒文字。



所以,在投资这件事上,一个简单的投资反向指标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周围人对某个投资讨论得越热闹,共识越一致,风险就越大。


反过来,如果大家对某个事情不怎么关心,心灰意冷,甚至嗤之以鼻,那么整体的风险就往往比较小,不过这时需要勇气,就像一件被人丢弃的手办,你要在众人的声浪中把它捡起来需要勇气。我们看现在的市场,经过2021年的一波“洗礼”,现在比较少人讨论基金,这个时候或许风险就小一些,但是什么时候会涨不会有人知道,要做的是提前准备和等待时机,除了勇气还要有信念。


在心理学上,有一本书叫做《乌合之众》,虽然研究的是大众心理学,但却也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反向指标”的现象,被奉为投资学领域的经典读本之一。



5050基金投资模型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种感觉,买基金、股票就跟谈恋爱似的,那个小心脏就跟着走势,时而欢喜,时而忧桑,我也是这样的,就拿下面这个图来说,这是我定投的两个组合近三个月的走势对比。上半部分是稳健的债券基金组合,用来强制储蓄1年内应急备用的钱,姑且叫它“稳如狗组合”;下半部分是股票型基金,用来存放1-3年强制储蓄的钱,同时“博”一个较高收益的可能性,姑且叫它“闹脾气组合”。



且看下面我的“内心戏”:


我们看到上图标记黄色框的走势区间,“闹脾气组合”还在上涨呢,我们的上证指数在跌跌不休,稳如狗”又不温不火的,这个时候心里突然出现一个声音吐槽了一下计算器:嗨~早知道多投一点就好了。


再看上图标网带记绿色框的走势区间,“闹脾气组合”还是闹脾气了,比大盘跌得还凶,时而上涨时而下跌,就跟小孩闹脾气似的,阴晴不定;这个时候,我打开另外一个组合,看到“稳如狗”还赚钱,我心里想:还不错,这里还是赚钱的。这时,心中多了一些宽慰,关掉app继续该干嘛干嘛。


风险投资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战斗,心态不好就很容易“追涨杀跌”,往往赚不到钱;心态平和反而容易留在市场,最终赚到钱。现实是大部分在线人都希望所有钱all in到股票里面赚快钱,面对上涨患得患失,面对下跌又害怕亏得一毛不剩,怎么会有好心态?


巴菲特的黄金三角


我们在《解读2021巴菲特股东大会对我们家庭理财的启示》这篇文章中详细剖析过股神巴菲特的股票资产配置,巴菲特将自己的投资事业分为三个部分:


股票投资,创造资产增值,因被人熟知而名声大噪称之为“股神”。这一部分事业,换到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我们自己投资买股票买基金类似


公共事业的实业控股企业,BHE——美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BNSF——北美最大的铁路联运承运公司。这些公共事业公司为巴菲特创造稳定的现金来源,就像我们普通人领工资一个道理;亦或者退休老人领养老金,小孩子上学领教育金一个道理;


母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集团公司,为巴菲特提供强大的现金储备。据巴菲特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季度,伯克希尔有1380亿美元的保险“浮动”资金。这些钱被用于购买“大量短期国债”,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这些钱相当于现金,用巴菲特的话说是为了应对流动性问题,简单说就是缺钱的时候随时可以补上来用。这就像我们普通人把钱存银行、放“余额宝”或者买短期债券基金一个道理。



所以,这行情里给到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我们家庭想要做投资理财,可以把资金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它包含什么呢?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一份退休时候的稳定养老金收入,一份在生病时候提供的医疗和重疾保障计划,一份给小孩的稳定教育婚嫁基金规划。


第二部分是灵活应急储备的钱。这笔资金随时可以在应急的时候快速的激活,比如说3-6个月的生活开支储备;再比如说放在证券活期理财账户里面等候行情抄底、补仓的闲置资金;再比如说放在余额宝闲置资金,想着过段时间可以去旅游、换房子换车子的预备资金。


第三部分才是风险投资的钱。大部分人接触多的是A股股票、公募基金,接触更多元化的话,会有包括像私募、信托、港股美股、另类投资等等。


5050基金投资配比


我们看巴菲特是“股神”,都以为巴菲特手上只有股票投资,其实不然,他还有50%的现金和会“下金蛋”的实业公司,后两者是支撑巴菲特做“价值投资”的投资根基所在。


这就有点像我们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在学校看上去也没那么勤奋,但是考试成绩总是很计算器好,你以为他是“天才”,其实说不定人家回到家里“刷题”你看不到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如果要投资基金,应该如何做投资配比呢?参考巴菲特的做法,用股票和债券组合来做投资,也有点类似于我们前面讲到的“闹脾气组合”和“稳如狗组合”,就是股票与债券的搭配。


至于配比多少比例合适呢?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雪球网的大V写的,叫做《傻瓜式投资:简单50:50策略》。可联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个投资思路,就是使用初始投资股票债券配比各50%,然后每年选择一个固定周期做调仓,把两个投资的仓位重新调整为各50%。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投资波动成本价率,同时又能取得股票还不错的收益,甚至有时还能跑全仓买同样股票的人。



5050策略这种“债股组合”的思路特别适合于我们绝大多数非专业投行情资者,你如果觉得5050的波动还是很大,也可以调整债券占比,比如债券60股票40。根据《傻瓜式投资》原理,每一年基金需要做一个仓位再平衡,你用手动去算也是可以,不过费时费力;当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用excel做一个《定投再平衡计算器》,让电脑帮忙算出来。



这种策略看上去是很简单,但是有可能很多朋友又会问了,那债券要怎么买,要买什么样的债券呢?最近几年债券的收益率不是在降低吗?买债券合适吗?


确实,最近几年我们无风险利率越来越低,将来大概率也会维持在较低水平,所以你如果想要投资债券基金,又想要多一点点收益,达到4-6%水平,那就需要考虑投二级债基,就是债券里面配一点点股票的基金,但是也要承担波动风险,甚至不赚钱的风险。


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的“稳如狗组合”,3只二级债基 1只货币基金,其中有一只债券基金去年就是亏钱的。债基虽然风险低,但是没买好,也有亏钱的可能。



更适合非专业投资者选择的方式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从债券基金讲到年金保险的万能账户》讲到过,保险公司的年金储蓄类资产管理,大部分投向债权,所以它的底层资产其实也是债权(固定收益类)。正如下图,我们看到中国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资管投资是“债股比是80:20”。



当然,与债券基金投资不同的是,储蓄保险的配置不是体现为直接可以领取的“收益”,而是通过保额或者年金的方式体现出来。


储蓄保险还有不同的是,它可以长期锁定利率,比如当下比较热门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增额终身寿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保额按照每年3.5%递增,保险利益演示也是确定的。有就是说,我今天通过计划书展示出来,未来10、20、30年分别可以有多少保额是确定的。


那我觉得这种方式就特别适合绝大多数的非专业投资者,保险也是家庭理财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锁定利率,还特别省心和放心。正如下面这张增额终身寿的利益演示图我们会看到,它的保单利益增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图,时间越久爆发力越强



利益演示表这条平滑曲线,乍一看有点像滑雪场的雪道,这让我想起巴菲特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我们看到增额寿的利益演示就是一条雪道,时间足够长,曲线足够丝滑。


所以,我们在考虑做“债股组合”投资的时候,可以考虑配合一部分类似增额终身寿这样的储蓄型保险作为打底,设置安全垫。在安全垫之上,不管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在安全垫之下都有一条“湿滑的雪道”在有条不紊的前行。


总结三点


老规矩,我们做三条总结:


1)2021年是分化行情,在2020年大涨的白成本酒、医药都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年初追着2020年热点买进入的投资人损失惨重。同样的情况,在2022年再次上演,追着2021年热点新能源买进去的,这会儿估计已经亏损超过10%了。这告诫我们,什么投资都不懂就盲目追热点,可能会掉到沟成本里去。


2)尽管2022“开门绿”,但不是有句话说跌下来是机会,涨上去是风险。尽管20网带22年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投资本身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确定补仓是常态。2022年的主线行情会不会回归主板蓝筹呢?等待市场给我们答案。


3)我们会看到不管是巴菲特的财报还是保险公司的财报,他们都使用了债券 股票的组合来进行资产管理投资,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家庭理财来说,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巴菲特说,我们人生是一个找雪道的过程,其实做理财投资也是,我们不是去简单对比收益率,而是找到一条足够“平稳”、“湿滑”、“长长”的雪道。可联


文章最后,做了小声明,今天所述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理财建议,希望大家理性投资。讲个趣事,2020年诺安成长这只基金暴涨,成为全网热推的网红基金,很多新基民追进去,结果2021年“跌跌不休”,面对粉丝的冷嘲热讽,诺安成长的基金经理贡献了一段金句:希望大家理性买基金,不要赚了钱就叫我蔡总,亏了钱就叫我菜狗。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观点/理财产品不作为理财投资推荐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