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嘉善企业注册信用信息查询(工商网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示系统)


“我们公司有笔款项急着支付,账上没钱要贷款,但是因为之前接受过环保行政处罚,留下了环境信用不良信息,贷不了款,该怎么办啊?”日前,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心急如焚地来到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寻求帮助。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善运用多种途径编织环境“信用网”,对发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银行贷款、评优评先等约束限制,为企业念起生态“紧箍咒”。


违规“亮牌”


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嘉善的环境“信用网”由来已久,自2011年起,为加大公开环境信息力度、扩大公开环境信息范围,嘉善生态环境分局整合信息公开资源和渠道,积极落实环保信息向金融部门公开、环保信息向社会公开,构筑信任桥梁,有效震慑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整理并报送严重污染企业500余家,被纳入绿色信贷系统的企业将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受阻,企业法人还会被限制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


与此同时,嘉善生态环境分局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案释法》栏目,发布典型案例分析解释,涵盖水污染类、大气污染类、固废污染类、项目类四大类共20余种违法行为,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市民知晓度,倒逼污染者加速整改。


对此,某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体会。“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减少废气排放。”去年,嘉善生态环境分局对该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调浆、浸浆工序未配套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执法人员当场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罚款3.5万元,并将其作为反面案例发布在《以案释法》栏目。


失信“点灯”


贷款评优处处受限


2020年1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浙江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建设全省统一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自此,嘉善的环境“信用网”在全省统一信用平台的“加持”下正式进入数字化2.0时代。


据统计,嘉善县共有72家年度重点污染排污单位、30家列入重点环境风险源名录管理的排污单位、67家实施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1069家纳入生态环境部门“双随机”抽查监管的排污单位和85家其他参与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列入系统,接受统一环境信用评价。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直接关联生态环境部案件系统,一旦企业有相关环境违法处罚案件录入,评价管理系统将自动抓取数据,对企业进行扣分,并将评价结果共享给公众信用主管部门,如果企业被司法机构判定构成环境犯罪,或者有私设暗管、弄虚作假等行为,将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嘉善生态环境分局法宣科科长赵宁宇介绍,对环境失信企业,在执法检查、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资质等级评定等方面给予联合惩戒,限制企业长期发展。


修复“销号”


教育整改促进发展


处罚惩戒不是目的,整改教育才是本意。“虽然对环境失信企业会有一系列处罚惩戒,但主要目的是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待企业满足不良信用修复条件后,可以申请修复,为企业正常发展奠定基础。”嘉善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一峰表示。


2021年8月17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嘉兴市企业环境信用不良信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环境失信企业在失信行为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无其他失信行为再次发生的前提下,可以对自己的环境信用进行修复。截至目前,嘉善共有6家次企业实现“销号”。


“2019年,因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被行政处罚,虽然及时进行了整改,也缴纳了罚款,但受处罚的记录作为不良信息一直存在,不仅降低企业信用评价等级,部分合作企业也对我们产生质疑。”浙江某卫浴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次信用修复,帮我们摘掉了‘失信’帽子,提升了信用评价等级,我们能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了。”


除了让“摘帽”企业重新焕发活力,环境“信用网”的构建进一步强化环境违法案件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教育功能,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高,恶意环境违法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数据显示,嘉善环境处罚案件数量已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较2020年案件数量下降2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