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图书文化公司经营范围(图书文具店的经营范围)

郭雪飞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为了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图书出版社要从时间和 空间上拓展用户获取信息的范围,让资源储备越来越丰 富,充分保障信息的多样化。但信息资源多样化带来的 并非都是好处,也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


首先,信息检索上的困难。由于信息检索的方式存 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技术环境 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让检索界面之间 各不相同,用户检索信息时,很难第一时间对信息作 出检索,往往需要先适应复杂的界面,其次还需要掌 握不同的检索方式,这无疑加大了信息查询与检索的 难度。


其次,信息查询效率低。在查询信息时,为了能够 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往往需要在各个系统中反复检索, 而这些系统之间缺少信息共享和传送的界面,导致信息 查询效率低。


第三,无法保障信息的准确率。信息的来源五花八 门,信息检索后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内容,这非常影响信 息的准确率。


第四,不能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多样化的信息分布 在不同的载体上,载体形态不同,信息之间关联度也就 不同,从而导致信息的查全率受到影响。


种种问题都表明,传统的图书文化资源已经难以满 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图书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 行。新时代背景下,图书文化的相关工作也应该与时俱 进,行业工作者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面临的问题,充分 发挥智慧平台的作用,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找出图书文化资源的最佳组合,剔除重复多余的信息,让原本无序 的资源变得井井有条。


相对于传统图书出版,现代图书出版行业由于充分 运用网络技术,不管是在管理理念还是在服务手段上都 有了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图书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不再面临种种困难,反之, 因为信息环境的影响,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正在逐步成 为现实。新形势下,图书行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 源整合与共享,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基层读者带来更 多图书文化资源。同时,图书馆还应为读者提供更加多 样化的服务,除了最基础的保存与传递文献之外,还要 做好信息资源的导航和管理,优化、整合不同载体和渠 道,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准确且丰富的知识,提高文化资 源的利用价值。


地域文化图书出版的科学路径


深度挖掘出版资源,加强地域文化出版意识


优化编辑主体的相关工作,需要对当前出版社的有 效资源和人才力量进行整合。我国全国范围内有很多值 得深度挖掘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出版以后能够有 效促使地域文化地出版意识得到强化。因此,图书编辑 最好能够深入民间,走进基层群众的生活,充分调动自 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地域文化资料进行 采集。虽然工作相对辛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走 访调查,但是图书编辑必须在工作开展期间充分发挥主 人翁意识,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要时 刻明确自己的责任,保证在深度挖掘相关资源时,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积极弘扬当地的文化 遗产,培养崇高的民族意识。


凸显自身品牌优势,策划出版地域文化精品图书


图书编辑应以地域文化作为核心精神,对文化特点 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我国多年以来的文化发展脉络,并 融合地方的优质元素,从独立的视角进行图书出版、图 书策划,逐步实现局部到全面的优化创新,形成垂直化 的地域文化优势矩阵。不仅如此,平时的调研工作也很 重要,图书编辑要重点策划出版地域文化精品图书,采 取有效的措施并结合现代化技术,力求将图书出版工作 做到更好,充分彰显出品牌的地域性特征,进而将自身 的品牌优势凸显出来。


创设多元化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模式


1.积极寻求政府资助,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一些文化资源在开发、挖掘过程中会受到很多 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版社若想在文化图书出版模 式上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获得更多支持,可以寻求政 府的帮助,争取项目资金。其实很多精品图书的孵化都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关于文化的推广工作,我国各级政 府部门都高度重视,相信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出版社 的文化职能一定能够更好发挥出来。


2.与各级高校开展深入合作 出版社还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首先要针对周边地 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工作,对此可以设立专门的小 组,对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术动态进行研究,与专业对 口的高校进行合作,在保证减轻学校负担的同时,为出 版社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一些地方手工艺、 戏曲类的文化开发,更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发挥引导作 用,为图书出版的专业性保驾护航。


利用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实现地域文化针对性传播


事实上,社会上很多公益组织都非常关注对文化资 源的整合与共享,出版社完全可以与社会公益组织达成 合作,共同促进文化的传播。这不仅能够使资源整合的 难度大大降低,而且出版社在资源开发方面也不需要耗 费太多的资金,同时也对树立社会公众的民族自信心有 着关键作用。两者结合,实际上是强强联合,共同肩负 起了文化传播的使命,承担起了文化整合与共享的重 任。另外,在图书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出版社 还能与网络平台互相配合,让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共同 发售,使文化传播更有针对性。


智慧化趋势下基层图书文化资源共享的路径


在智慧化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图书文化资源的有 效整合与共享,图书馆应该积极搭建高水准的数字网络 平台。在数字网络平台中,通过实现不同级别图书馆文 献的整合,提高共享图书文献资源的总量,从而为大众 提供优质的图书文化服务。


数字图书共享网络平台的搭建


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公众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量 不断增长,而文献资源信息的获取途径也在不断增多。 在此环境下,任何单个图书服务平台都不可能提供所有 的信息和图书资源来满足公众全部的信息需求。因此, 只有通过各种图书资源个体的共建共享,形成互相配 合、相互补充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提 高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互联网+”理念已然在各行 各业中实现全面渗透,图书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也 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理念与技术,通过打造数字图书共享网络平台来提高图书文化资源的传播率与利用率。该平 台的构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基层出版社的共同配 合,还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在该平台中 可通过文献编码高效地对文献进行收录、整理与调阅, 通过对图书文化资源的分类目录归纳整理,使管理者与 读者能够更便捷地查阅相关内容。而在构建数字共享平 台时,要确保平台数据库中图书文献资料的准确性,认 真进行文献出版信息、数量信息的核对。该平台的架构 应包含用户层与管理员层,用户在完成实名注册后可对 所需文献进行平台搜索,平台则可以为读者提供该文献 纸质版的出版资料、总体储量以及借阅时间与下载渠 道,读者可灵活选择纸质文献或电子版阅读。同时,读 者不仅可以利用平台调取图书资源,还可以成为平台资 源库的填充者,将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上传至 平台,经数据库审核并确定文献的真实性与价值性,在 后台管理者完成文献审核与确认后,对无误的文献进行 上传并将其划分至相应门类中。


智慧城市下图书文化资源共享模型的构建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 高度信息化的数字时代,在未来,对于一个城市智慧化 的发展程度的判定,主要和信息化建设与互联共享有着 密切关系。智慧城市应该充分发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 兴技术手段,使系统能够在城市整体运转中发挥高效的 协调与管理作用,为区域内的企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 提供便利。图书文化的引领对于城市发展方式的影响, 直接影响着图书文化的智能发展;对于智慧城市公共服 务平台建设而言,也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 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 城市图书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 言至关重要。


在资源共建工作方面,要实行纸质图书资源协调采 购和联机编目,采用数字资源的联合采购,这能够有效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 下实现最大化效益。当然,共享工作也非常重要,为了 实现各资源主体之间纸质文献的互通借阅、数字图书资 源的联合使用和异地存储等,必须严格遵守集中管理、 分散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主体资源的特色进行充分 探索与挖掘,在区域内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特 色,进而形成共享资源数据库。


由于图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城市精神文明 建设,因此,图书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城市智慧化 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实,城市图书文化建设与智 慧城市构建一样,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发 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以做好城市图书文化资源的整合 与构建。在这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中,要彻底贯彻落实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发挥现代化技术和智慧化服 务的价值,使相关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以实现智慧 城市下图书文化的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价值在不断提 高。为了实现文化全球化发展,图书馆应积极推动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使大众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 文化信息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通过 对图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图书馆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文 化载体的功能,积极打造智慧城市下的图书资源整合共 享平台,利用共享理念打破图书资源空间与地域的限 制,可以使更多读者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从而推动全 民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乔礼.融媒体环境下图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黄 河.黄土.黄种人,2021(19):25-26.


[2]陈涛.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图书文化的发展[J].作家天 地,2021(27):155-156.


[3]李勇兴.教辅图书文化传承的责任与功能[J].作家天 地,2021(27):159-160.


[4]张宏燕.智慧城市下图书文化资源整合及共享研究[J]. 时代报告(奔流),2021(09):109-110.


[5]朱建斌.从传播知识到提供知识服务——图书出版企 业深入融合发展之思考[J].传媒论坛,2021,4(23):143-145.


[6]袁敏.文化消费视角下上海图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探 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40-41.


[7]孙连嵩,张荣.图书发行的文化营销现状及策略浅析[J]. 产业科技创新,2019,1(16):15-1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