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银行刷脸远程开户(银行远程开户需要人脸识别吗)

学者观察


马颖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对象,其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提升金融发展的公平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困扰着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意识上的挑战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需要各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良好的金融伦理素养将会直接影响金融活动的进程。金融伦理是指金融活动中人们所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调节金融关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金融的有序运行需要良好的金融伦理规范。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存在对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中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认识模糊、伦理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金融伦理素养提升上的挑战。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以专业技能为主,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较少,加上企业文化的影响等,杜绝金融从业人员在开展金融活动时违背职业伦理道德,采取非正常手段,违规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挑战非常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对象自身金融伦理素养提升上的挑战。随着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员被纳入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活动范围,金融活动参与者缺乏基本的金融专业知识,不懂基本的金融规矩,时常会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伦理规则,从事不正当的金融活动,给他人、社会和自身造成损失。


完善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法规体系上的挑战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在金融领域,中国已经制定了《金融法》《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法律,但是随着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立法并未及时跟进,导致该领域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信贷等数字金融行为无法规范运行,严重影响了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运行不但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也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相关制度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部分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有些领域甚至没有相关制度规定;已出台的一些制度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出现不能及时跟进,原有制度无法有效规范数字金融主体行为。虽在不断积极推进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但仍面临着新领域、新业态等带来的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需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协调等挑战。


金融领域数字化对完善监管体系带来新挑战


金融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监管体系,我国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模式。在分业监管模式下,监管主体的监管行动是根据细分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来确定的,不同的监管机构只针对某一具体金融产品或金融业务的风险加以预防和规制,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制,监管行动的一致性难以形成。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需要多部门综合监管,传统金融监管无法对其正常发挥作用。当前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对监管主体、监管制度、监管方式都带来全新的挑战,适合的科学监管体系完善的挑战都迫在眉睫,避免导致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域监管失灵,引起数字金融活动失序。


技术发展的成熟度与落地预期间的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