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广西武宣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武宣县的广西农村信用社支行查询)




浔州府,明清时期广西地界上的一个行政建制。如果按地方历史沿革的话,现在与之对应的,则是现在广西贵港地区。


不过浔州府,贵港地区两者不同的地方,并不在于区域的沿革变化,区域大小变化,而主要在于行政治所驻地的变化,所以,现在区域内的地方话题也就经久不息了。


那么现在的贵港地区,清代的浔州府的历史沿革,是怎么样的呢?



都知道,清代浔州府有四县,即桂平,平南,贵县(贵港),武宣。但是,四县归并到一府行政之下,是有个千年历史过程的,在此之前,四县虽说山水相连隔不远,却是各有归属,各有发展,这也是清代十一府中,形成,发展过程都比较特别的一个行政建制。


按目前史学界研究的历史成果来说,这个区域是广西地界上,比较早实行行政划分的区域。被后人誉为广西第一古县,广西行政第一县的秦汉布山县就在这里!


也正是这个“第一”,就引出故事了。因为“秦汉布山县在哪里”,是地方史界,坊间百余年来就没停息过的话题。不过,现在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了,贵港市根据发掘到的汉代墓,汉代城,并且有一定的文献支持,就把秦代桂林郡布山县,汉鬰林郡布山县定义在了贵港,并以“布山文化”为文章,各种城建项目一一套上“布山”二字。如布山古郡,布山遗址公园,布山小学,布山路等等。


总之,“布山是我家,宣传靠大家”,这是近年贵港市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也正常,发掘地方历史人文文化,有的,没的,只要靠点谱,沾点边,都可以利用与宣传,这也是现在城市发展常走的的道路。


明嘉靖年浔州府


从秦汉到南北朝,这片区域历史不一而论。分而述之,比较纷乱,那就从浔州府府城的历史说起。


到南朝梁,在鬰林郡中分置出来一个桂平郡,不过很快桂平郡又废了,变成为桂平县,而又复隶于鬰林郡,后也隶于鷰州,现平南(明代史籍);也有说隶尹州,现贵港(清代史籍)。


不过时间也不长,到唐太宗贞观七年,置浔州,这就是浔州第一次独立建制了,浔州辖四县,陵江,桂平,皇化,大宾,看着数量多,但其实这四县基本都在现在桂平境内。


到贞观十二年,浔州的建制又被废了,其辖四县划到龚州(现平南)去了。但没几天,四县又重新析出来复置浔州,不过此时,浔州四县变为三县了,但区域范围并没有变化,即皇化,大宾,陵江并入桂平成为一县。



再往后几百年,区域内各地依然独立发展为主,偶有归隶关系划分,时间也十分短暂,如宋开宝五年,也曾一度废浔州府,桂平县划于贵州(现贵港),但几个月不到,又复置浔州。


直到宋绍兴六年(1136),因为宋室南迁,境域变小了,对于南方多地行政区划就有了很多调整,在这片区域,最重要的是废龚州,其平南县改隶属浔州管辖,这就开始了“浔州”这个建制的历史扩编之路了。


到元代元至中期,正式设置浔州路,不过史籍中很少有元代的事情介绍,这时的浔州路也就保持在现在桂平,平南范围。


朱元璋上位,大明朝建立,由于南疆初平,他对这片区域就进行了最初步的改制。洪武元年(1368年),贵州(现贵港),横州,永淳县划入浔州路。到洪武三年,正式把“路”改为“府”,由此,浔州府开始了五百余年的建制史,浔州府的正式开局,可是有着不小的范围,桂平,平南,贵州,横州,永淳五县。


也是同年,贵州降级为县,也就是贵县这名字的历史开始了。到洪武九年,广西区域的环境有所平稳了,于是,浔州府行政再次调整,横州,永淳县改划去南宁府。明代浔州府的三县建制格局正式形成。


明武靖州浮桥铁柱


明代的浔州府故事就多了,在浔州府桂平北境的大藤峡里,大藤峡里的瑶族先民因为与官府的各种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持续不断的起义,大明朝官府连年出兵征伐,二百余年不止。


最后,大藤峡的过江大藤断了,就成断藤峡,永通峡了,为防范大藤峡的事端再起,到明成化年,督臣韩雍平大藤峡侯大苟后,在大藤峡里的碧滩驿,专门设了一个军事驻兵点,这个驻兵点的来头就有点大了。


当时广西西北部,历史有名的田州岑氏家族间发生了一点不和睦的事情,时任上隆州知州的岑铎,不得不听任调遣,把整个上隆州州治都迁过来了,因为岑氏家族的来头大,加上岑铎是整体异地搬迁,地名肯定是搬不过来的,于是给碧滩驿驻地新赐了个名:武靖。


武靖,即有着以武靖边,以武靖乱,以武绥靖的意思,由于岑铎也属于土官,所以这个军事驻点,以“州”建制,就叫武靖州了。


由此,明代浔州府的管辖区域就成为了一州三县的编制,即:桂平,贵县,平南,武靖州。



但是,武靖州的历史,并不长久,但却是比较复杂的,这里算是土司之城,有自断自裁权的,有着直隶州的权限,是个独立的建制。建立之初,占着浔州府的地,但浔州府轻易不能插手武靖州的事务的,两者算是平级的行政单位,官府只能任命个流官吏目去“辅佐”。


武靖州辖地以大藤峡为中心,包括现桂平县南木、紫荆、金田等乡镇及江口、石龙、西山、蒙圩等乡镇的一部份;平南县大鹏乡的一部份;贵县莲塘村、武宣县东乡、 象州县北乡一带,整个辖区呈半月形。


最初州治在碧滩驿,建有“城”,但在成化二十年(1484年),改迁今天的武靖村。只可惜,岑铎任内52年,却无嗣,他之后武靖州由于没有正式的主官,群龙无首,其带来的部属慢慢散去,处于政治空白边缘了。


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官府认为没人管的武靖州可不行,于是,又商议还是让岑氏管理,于是让田州岑氏派出岑邦佐来武靖州理事,没料到,几年后,嘉靖五年(1526年),岑邦佐的爹,岑猛在田州作乱了。


老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做爹的乱了,朝廷也怕这做儿子的跟着乱,于是把几千里外的武靖州岑邦佐先处理了,整去福建漳州去了,这意思说是调任,实际上是防范。又过了两年,嘉靖七年,时任两广总督王守仁平息了岑猛之乱,又上奏朝廷,让岑邦佐回来继续当武靖州知州。



回来复任的岑邦佐,心情就复杂了,这朝廷有事的时候,把我弄走,防着我,没事了又叫启用我。爹是爹,儿是儿,难道不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吗?


于是,心态崩了,复任武靖知州后,岑邦佐“日益骄横”,最终触及到了朝廷的底线,最后,被人告发,朝廷因此取消了武靖州的建制,降级为武靖千户所,岑邦佐也就由军政大权在握的知州变成了仅有军职,军权的千户,虽然官的品级没变,但官职地位变了,原来算是直隶知州,是地方大员,这千户只是个地方军职,领一地之兵马而已。虽说地方还是那么大,也有一定的实权,但待遇和往日已大不同了。


由于武靖本来就是土官建制,所以这个千户职位,还是允许岑氏家族传袭。又可惜,武靖岑氏血脉不盛,岑邦佐儿子岑崟袭任千户后,在位数年,也无嗣,于是由其族人岑清宝继任,没料到清宝最后也无嗣,于是千户所就取消了土制行政,被改为镇,——武靖镇,算是改土归流了。


武靖镇,听名字就知道地位就更低了,岑氏没人了,那些部属更没有什么话事权了,于是,一份红头文件下来,武靖镇行政由浔州府派人任职,全盘接手,原来那些武靖驻兵则由浔州府的通判管辖,再后来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少被提起了。


而之前武靖州的辖地,好几百平方公里的,以前象州,平南,武宣,贵县等地划来的区域,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归隶早前的属地,由此,浔州府又恢复了明初三县的建制大小。



到清代,经历了清初的战乱,地方已无大的变革,出于对前朝的借鉴,广西官府对大藤峡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雍正八年,广西巡抚金珙上奏,报请把武宣划到浔州府管治,理由也充分。


在清代初以前,武宣划在柳州府范围,这也符合地方的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文,语言,风俗,是比较合理的,从这方面来说,武宣和浔州三县有着很明显的差别,按理一般人是想不到武宣能划入浔州府的。


但是,问题在清雍正年时出现了。雍正帝上位以后,大搞改革,一个康熙老臣李绂受到了重用,雍正元年正月(1723年),奉召回京任吏部侍郎。二年四月就到广西任巡抚了。


他在广西任职时间不长,但却办了很多事,惩贪肃暴,勤政爱民,团结地方少数民族,办了几件大案,使得广西地界吏风一新,土苗畏威感德,竞相释怨言和,边地得以安定,因此大受雍正嘉奖。


正是这种大刀阔斧的地方治理改革,他局部的调整了广西的部分地界的行政划分,他根据地方情况特性,在他离职广西前的雍正三年八月,上奏请示,把武宣,来宾,上林,迁江四县划到宾州去,最后得到了批复。



到了雍正七年,八年的时候,又一任广西巡抚金珙上台,他又重新审视了这片区域的行政划分,他认为,武宣划到宾州,山长水远,不太现实。


比如说从宾州发一个紧急公文到治下各县,要到武宣的话,走陆路吧,可不像现在,不说高速,就是二级公路都很方便,那是山险难行;走水路吧,逆水段多,险滩多,不说雨季汛季的水涨水落,就是无风无雨的枯水季正常行船都要六七日。


这样地方管理不方便,所以,金珙认为,不如把武宣划到浔州府来,武宣和府治桂平两地水路间距不过一百里,陆路翻一下大藤峡山区也用不了多久,有什么公布文件通知,再紧急也不会误事,于是在雍正八年上了个《题准武宣县改隶浔州疏》,最后获得了批准。


由此,就形成了浔州府这个建制的历史最大行政管辖范围,即: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清代浔州府的建制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也没有,在晚清时期,浔州府境内掀起了惊天波澜,从广东佛山而来的,由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天地会军,在1855年攻下了浔州府治桂平城,并在此建都立国,号称:大成国。


随后开疆扩土,所以,清代的浔州四县,成为了大成国核心四县,虽然当时清政府还有浔州府的官府编制,但是后来的十几年里,却有“浔州府之名,而无浔州府之实”,清政府已没有完整的浔州府之行政地了。


直到1864年大成国彻底覆灭才重新恢复浔州府四县的行政格局,最后沿续到民国建立。



民国初立,也开始了“废府存县”等的行政制度改革,实行省县二级制,于是清代的浔州四县从此也就随波逐流了,武宣慢慢的回了柳州故地,贵县慢慢往西,之后的什么专区,民团区,行政督察区之类的制度下,“浔州”这个名字,在广义上,更多的是行政象征意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区域划分意义,如浔州区,浔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督察区,浔州军管区之类;在狭义上,则主要是桂平县的别称了。


解放后,更是不存在什么“浔州”这个大建制,在各种正式场合中,已经没什么人提“浔州”二字了,这片区域则随着历史进程,先后属于梧州专区,容县专区,玉林专区。


1970年后,专区改地区,桂平,平南,贵县属玉林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的经济重心改变,1988年12月贵县撤县建市,设立贵港县级市。到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从玉林地区分离出来,一个新的格局再次起来,贵港,平南,桂平组合成为了贵港地区,贵港成为了区域中心。


这恰好就是明代浔州府的管治三县的范围,只不过几百年间,旧瓶新装,区域各县地位变了,治所改变了。巧合的是,这样的变化,同样引出来和两千年前类似的郡治话题,两千年前有郡治布山县之议,两千年后的今天又有区域中心的贵港,桂平之议,被讨论不已。


正所谓:


天道有轮回,


没事议一回!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广西历史:清末民初广西省、县之间的道级行政区划范围历史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名字带“州”的地方哪去了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变革


广西历史:1947年广西颁布却未能实施的一次县并县行政区划改革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一次鲜为人知的区域行政改革备选方案——重启郡县制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五,泗城府行政区划范围,泗城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六,平乐府行政区划范围,平乐的沉浮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七,梧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平南县域地图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贵县县域地图


桂平:浔州府之武宣城故事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浔州府


桂平:古浔州人文之——浔州八景


桂平:浔州古人文之——四县“八景文化”


桂平八景与浔州八景的区别


桂平:浔州古籍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现百色·平果境内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一——状元爹宰相爸建的养利城·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二——你不知道的中渡古镇故事·柳州鹿寨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三——万世传承入大新,广西万承县·崇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