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怎么在天地银行开户(银行账户开户行地址)

不管哪个社会,都需要货币的帮助。当万物皆备于我,任何东西都可以做货币的时候,哪种东西会脱颖而出成为更流行的货币呢?


劣币驱逐良币符合经济效率


在选用何种商品作为货币的问题上,500多年前,16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铸币局局长格雷欣(Thomas Gresham)发现了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这个定律讲的是,一旦一个社会确定了用某种商品作为货币,这种商品在流通当中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质量较高的品种会被人们保存下来,质量较低的会留在流通当中,质量不高的货币会把质量较高的货币驱赶出流通领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Good money is driven out by cheap money.)


问题是,货币之所以有用,就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而只要人们相信它有用,它就不需要用那么高质量的商品来充当。选用劣币就行了,选用劣币才是有效的。因此,劣币驱逐良币是对的,但人们还应该补充一句“劣币就是有效的货币”。(But cheap money is efficient money.)


到今天,人们基本上抛弃了用真实的商品来充当货币的做法,大家用的都是纸币,甚至是电子货币。只要我们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这就行了。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我们再来看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假设一个封闭的社会里有1000元钱在流动,人们利用这1000元钱进行交易。而这个社会里有一个商业银行系统,专门帮人把钱存起来,然后再贷出去,从中赚取利息的差价。


我们想象一下,这1000元白天落进每一个人的口袋里,到晚上下班时人们迫切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这笔钱再存到商业银行体系里去,这时商业银行多了1000元。


而商业银行收到钱以后,它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是把钱再贷出去。那些借到钱的人,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钱花出去,因为借钱本身是要支付利息的。


这些借钱的人把钱花出去以后,到第二天下班时,所有口袋里有钱的人,他们迫切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又是把钱存回到商业银行体系里去。


经过这两天的过程,我们看到商业银行的账户,从第一天只有1000元,变成了第二天的2000元,到第三天变成3000元。一天一天地累积下去,银行账户上的钱,在无止境地增长。


但这个社会原来总共流通的货币也就只有1000元钱,这就是一个创造货币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无止境的,商业银行体系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地创造货币。实际上政府对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有规定:它们在收到储户的存款,再把这笔钱贷出去以前,必须留下一部分作为所谓的“法定准备金”。


假定政府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那意味着银行第一天收到1000元以后,只能拿出其中的80%,也就是800元贷出去;


第二天这800元放到市场里去,再回流到商业银行体系里,商业银行又必须留下其中的20%,也就是160元作为准备金,于是只有640元可以贷出去。


这样循环往复,最后1000元钱在20%的法定准备金率限制下,就只能创造4000元钱的新生货币。再加上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的1000元,就导致整个社会只有5000元的货币在流通(见表1)。


表1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时期


新通货存款


法定准备金(20%)


新增活期存款


第一天


1000


200


800


第二天


800


160


640


第三天


640


128


512


第四天


512


102.4


409.6


……


……


……


……


总计


5000


1000


4000


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原理:每增加1元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系统就能创造出超过1元的活期存款。


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它创造货币的能力跟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它能够创造货币的倍数就越低。


商业银行固有机制催生流动性风险


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整个社会有1000元基础货币,有1000元纸币或者硬币,在20%的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就能够创造出5000元账面上的流通货币。这是商业银行本身固有的特征。


假设这时社会上有传言说,商业银行里存的钱——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或者硬币——实际上是不能满足所有储户的兑换需求的,大家赶紧把钱取出来吧。如果大家听信了这个传言,都去取钱,商业银行的钱够不够给大家取?答案是不够。只要所有的储户听到传言去挤兑,商业银行就一定会倒闭。这并不是商业银行经营不善,这是由商业银行能够创造货币这种固有的机制造成的。


这种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储户提现要求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流动性困


难”(convertibility problem)。遇到这种困难,我们不能怪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这时我们需要商业银行背后有一个更强大的支撑,去尽量满足所有兑换的要求,平息人们的传言。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整个商业银行系统。


什么样的银行困境值得挽救


但问题的另一面在于,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是商业机构,它是通过对货币的低买高卖——向储蓄客户支付较低的利息,并向贷款客户收取较高利息——来赚取利润的。从这个角度看,商业银行跟我们楼下的小卖部本质上没有区别。而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是任何一家商业机构都可能遇到的困难。


“资不抵债的困难”(insolvency problem),是商业银行系统所面临的另外一类困难。如果遇到这种困难,这家商业银行就该倒闭,就跟任何一家经营不善的小卖部都应该倒闭的道理一样。


于是,商业银行同时可能遇到两类困难:一类是整个银行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流动性困难”。如果有了挤兑的传言,大家只有携手来帮助它,才能挽救整个银行系统。但同 时,它又面临另外一类困难,即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资不抵债的困难”。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就应该让它接受市场的惩罚。如果连经营不善也不用倒闭,那就不会有人负责任地经营了。


但问题就在于,在任何一场金融危机中,我们要很好地分辨一家有问题的商业银行, 到底是流动性的困难造成的,还是资不抵债的困难造成的,往往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每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对于政府应不应该出手相救的问题,人们会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但我们至少明白了经济学家们、官员们究竟为什么而争论。


思考题: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叫“大而不能倒”,用到银行业中说的是,越是大的银行,我们越是不能让它倒闭。但问题是,那些银行家越是知道有这个保护伞,他们就会越不顾风险为所欲为。你赞不赞成“大而不能倒”这种政府干预原则?为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