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原始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

一、财务核算的12大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①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应是真实的。


②会计核算时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2.有用性原则


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问题。同时对会计指标应规定必要的范围和标准。


4.一致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致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的纵向比较问题。


5.及时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前提的存在。


6.清晰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就是将财务的信息变成商业语言。


7.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


它是指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会计都应反映,以保证会计的全面性;如果某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引起使用者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时,则该项信息应予以揭示。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单独反映,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确认、计量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其依据是会计分期的假设,权责发生制是以经营活动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财务结果来判断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


2.谨慎性原则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重要性原则


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5.配比性原则


收入与成本的配比




二、谨慎性原则的实务应用


1、计提坏账准备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存货跌价准备


4、对预计发生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5、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应用


6、有事项的列报



三、重要性原则的实务应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


4.累计摊销账户的设置


5."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


6.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


7.个别计价法的选择。


8.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等方法摊销。


9.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跌价准备的计提。计提方法有按单项投资、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三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在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对此项短期投资应先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剩余的短期投资再作为类别或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10.长期债券投资中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在计提利息时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是,如果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记账,但是,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也可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2.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可以采用预提和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两种方法,采用预提利息费用的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以及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一般是在借款利息按季支付或者到期一次支付且数额较大时采用该法,如果数额不大应在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3.股票发行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股份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则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两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在金额较大时采用分期平均摊销,也是为了均衡反映各期损益,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


14.工业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


1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


16.对主要客户的分析


18.对主要供应商的分析


19.对中长期项目的跟踪


20.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补充说明;二是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而又必需要说明的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 。



四、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1.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2.收入的确认:五步法确认收入


3.售后回购


4.售后租回


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租回所售商品,无论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售价与售出商品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不确认收入及损益。


5.合并会计报表


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范围包括:①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②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同时明确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①已准备关停并转的子公司;②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③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④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⑤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⑥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6.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给出了判断关联方存在的基本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而仅仅由于与企业发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性的单个购买者、供应商或代理商则不视为关联方。


7.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


保理、证券资本化、应收抵借



五、配比性原则使用的情形


1、收入及成本的配比


2、所得税费用的资产负债表化


3、跨期发票的处理



六、权责发生制的实务应用


待摊、预提、预收、预付



七、原则的滥用


1.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的造假


2.公允价值的随意


3.退换货的随意处理


4.利用闭环操作收入


5.利用票据融资改善经营现金流



八、十大财务不规范的表现形式


1.治理结构不规范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3.原始出资的不规范


4.会计主体不清,资产不完整或权属不清


5.资金管理的不规范


6.同业竞争和不规范的关联交易


7.主要经营业务活动不规范


8.纳税不规范


9.存在其他违规行为


10.账务处理不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