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邱县个人房屋出租(邱县房屋出租最新消息)

“三网同建”开新局 乡村振兴谱新篇


——关于邯郸市邱县推进“水网、路网、林网”同建的调查



邱县位于邯郸市东北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决策以来,邱县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把解决长期制约全县发展的“城乡水资源不足、交通道路不畅、生态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举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三网同建”的人民战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统筹推进、精准施策、融合发展、民生至上”的总体思路。


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该县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整合多方力量。短短三年多时间,疏通渠道70条200.56公里,建设扬水站58座;植树造林7.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0.2%;新修改建农村公路571.9公里,新建联村路142条。“三网同建”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1.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3元,同比增长5.2%,与此同时,“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等一批荣誉称号,也纷纷花落邱县。


水网建设:旱涝保收圆了世代小康梦


水利兴,则农业兴,兴修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之大事。邱县处于华北地下水漏斗区,资源性缺水,工农业发展常因水而困,建设水网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邱县县委、县政府把兴修水网放在“三网同建”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旱时能浇地,汛时能排涝、能蓄水”的标准,构建起“河河相连、渠渠相通、坑坑蓄水”的生态水网体系,广大群众多年“旱涝保收”的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水网、路网、林网交相辉映


周密部署,“四大工程”见实效。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虑引水、蓄水、排水等因素,重点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主渠道治理工程。以“九渠一库”为总架构,重点恢复16.88公里宋八疃渠上游段和陈村环乡渠,加快推进16.6公里的环城水系建设,开挖占地340亩的平原“小水库”,增加蓄水能力49.68万立方米。二是实施支、斗、毛渠和坑塘治理工程。各乡镇、村建设斗、毛渠41条,将新挖渠道与原有河渠有效连接,并依托已通水的干、支渠,将65条沟渠连接坑塘13处,不仅扩大了用水受益面积,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实施老沙河调蓄工程。运用“多渠汇流”方式,提高邱城老闸至邱城新闸之间区域的蓄水量,形成一个“小型水库”,用以丰水期收储、枯水期灌溉,促进了水资源合理分配。四是实施扬水站修复完善、管网铺设工程。对沿渠多年失修的扬水站进行修复完善,对新配套建设的扬水站,以及小型节制闸、桥涵,以最大限度引、蓄地表水,加快铺设管网进度,充分发挥新建水网的最大效益。


干群一心,“三方力量”齐上阵。水网建设投入大、任务重,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协力推进。县委、县政府发动干部冲锋在前,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号召群众积极支援,营造起“人人积极参与、个个争做贡献”的生动局面。一是干部以身作则。县乡村三级干部在工地同群众昼夜奋战,风雨无阻。干部们除在工地坚持劳动外,还要负责对工程实地督导、现场观摩、跟踪督办等工作,但大家从不叫苦叫累,这种勇挑重担、认真负责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新马头镇布路店村委会主任张会民因夜晚施工被埋土中,胳膊扭伤,但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在工地看到引水进渠才肯回家休息。二是专家坐镇指挥。邀请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和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会诊把脉”,一线勘察设计,制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并亲自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水网的建设水平。三是群众积极参与。全县10余万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扛锄拿锹,挖地开渠,义务劳动,再现火热生产场面。梁二庄镇坞头村没有动用县、乡一分财政资金,组织群众7天扩挖了一条高标准河渠。



文冠果种植基地一景 航拍图


探索创新,“三项机制”做保障。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干得好、谁补助多”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从完善机制入手,破解了建、管、用等环节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一是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制定《以奖代补资金实施方案》,对县级工程安排专门奖补资金,对清淤土方和河堤压实按任务量完成情况进行奖补。在水网建设中,春节前开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的工程按100%奖励;节前未完成任务的,完成多少奖补多少。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了《邱县生态水网管理办法》,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实行日巡查、月督导、季考核,推动水网管护常态化、规范化。在配套水利设施完工后,县农业农村局将工程产权移交乡镇,发放“两证一书”,保证工程正常运行。三是建立科学调配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村村委会牵头,采取“村集体统一管理、租赁、承包”的方式,组织村级灌溉服务队,根据河渠蓄水等情况合理安排灌溉计划,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路网建设:路路畅通驶入致富快车道


农村公路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邱县县委、县政府严把质量关,高标准建设了农村公路主干道,对窄路面进行了拓宽和改造,形成了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农村、乡镇,对接城区的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农民“耕作难”“出行难”和“运输难”等问题。干部、群众都高兴地说,现在的路,条条都是致富快车道,路路都是通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路!



金黄的油葵、翠绿的林带、彩色沥青观光路,在邱县大地交织


坚持严格把关,提高工程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是农村路网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查处质量问题。一是严把建设程序关。认真落实施工工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乡道7米、村道5米标准实施,坚持农村公路主体与防护、排水、绿化、美化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对前一道工序存在质量隐患的,坚决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二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县交通运输局按照“随机抽取项目、随机抽取合同段、随机抽取工点”的原则,对施工工地现场情况、实体质量等开展综合检查和巡视检查,并在各村选一名村级监督员在场进行监督,坚决把质量监督覆盖率和质量合格率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严把工程验收关。委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公司对道路宽度、厚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对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到位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让每一条农村公路都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建立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效能。县委、县政府按照“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要求,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严格落实路长制。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路长,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辖区内乡镇路长、村路长,对本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及路域环境整治负总责。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出台了《邱县公路路政管理办法》,加大沿线新建建筑、临建、道口等管控,明确审批程序,规范建设行为。7个乡镇全部成立农村公路管护站,全县共配备管护人员236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监管机制。三是实施“互联网 ”智能管理。2018年投资4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公路大数据平台,创新研发了农村公路“互联网 ”信息化系统,县乡村三级路长信息、日常养护人员管理、路产路权资源等纳入平台,实现管理方式由“人防”到“技防”、管理手段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有力促进了农村路网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邱县拥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丝棉木繁育基地


创新养护模式,确保路路通畅。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思维,在养护模式上,实行了“田路分家”的办法。邱县是农村公路“田路分家”模式的发源地。“一路”即对农村公路进行修整;“两沟”即按上口1.5米、下口0.5米、沟深0.8米的标准扩挖道路边沟;“四行树”即在边沟内植树绿化,每侧两行。近年来,又积极打造“田路分家”升级版,在农村公路两侧各建设20米林带、基地林,建成环村生态防护林,形成了完整的环村林带闭合圈。在养护机制上,实行了“以树养路”的办法。建立了道路养护与树木收益打捆承包机制,将道路两侧新植树木发包到户,收益归承包人所有,林权人负责承包相应路段的公路日常养护,并与专业养护相结合,既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养护资金不足等难题。同时,还建立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养护资金与养护质量挂钩的养护考评机制,按标准足额列支日常养护经费、养护工程费,确保农村公路路面保洁、畅通。


增强服务意识,坚持高效运营。县委、县政府努力践行“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承诺。一方面,构建农村公交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按照统筹规划,完成了4条主要线路50余条支线线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投入运营80辆新能源公交车、108辆城乡公交车,辐射全县217个行政村,实现了公交客运线路全覆盖。另一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了“村村通物流”。依托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整合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农村物流资源,大力推进农村电商 城乡公交 快递物流一体化建设。建成槐树综合服务区,极大提高了农村公路服务能力。由公共交通运营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设立农村客运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县217个村设立农村物流服务点245家,以客运带动物流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林网建设:树茂林丰富民强县结硕果


农村林网,具有生态和产业属性,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邱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起“谋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扩大绿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坚持政府协调、大户流转、专业管护,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到2020年,全县有林地20.5万亩、林业产值达14亿元,林木覆盖率30.2%。遍布全县纵横交织的林网,在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绿色盎然已成为邱县加快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老沙河岸边鲜花怒放,风景宜人


实施全域绿化“五大工程”,实现扩量提质。三年来,县委、县政府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以县城为中心,造林1330亩。加大环城林建设力度,做到应绿尽绿,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体验自然的公共服务。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9%,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标准。二是在老沙河河堤和老漳河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绿化,形成水系景观绿廊,实现应绿尽绿,造林3000亩。三是在新马头镇布固湖、古城营镇潘坡湖、南辛店乡大槐树湖外100米,构建林水相依、景观优美的河道水系绿色生态带,共造林873亩。四是结合各乡镇林果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高效果品以及高档花卉苗木,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了新马头镇海棠、楸树等;梁二庄镇文冠果、邱城镇丝棉木、皂角、朴树初具规模,古城营镇苗木基地也成方连片,共造林1.26万亩。五是按照“扩面、提质、增效并举,新造、补造、拓宽并举”的原则,实施大广高速、106国道、邯临路、北环、大牙线、邱新路六条道路绿化,共造林2197亩。


推行村庄绿化“五种模式”,实现村美民富。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建设村庄绿化及扶贫林1.2万亩。一是环村林带绿化。全县所有村庄四周已完成生态防护林带。林带不低于10行,环村林带闭合度达100%。二是街头绿化。村间道路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标准绿化,街道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的原则绿化,提高了街道绿化观赏性。三是庭院绿化。实现庭院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着力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乡村庭院,使庭院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四是沟渠坑塘绿化。充分利用村内和周围废旧坑塘、空闲宅基以及空地,按照“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绿化模式,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小果园、小花园。五是建设扶贫林。以村庄为中心,辐射发展文冠果、丝棉木等特色经济林,建成一批森林村庄;投入1457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采取“公司 村委会 贫困户”的模式,将扶贫资金入股经济林,壮大了集体经济。



流光溢彩的老沙河观光路魅力无限


建立推动绿化“五项机制”,务求工作实效。县委、县政府在抓好绿化工作落实上建立起一套有效机制。一是分包落实机制。成立了“绿美邱县”攻坚指挥部,每个乡镇明确1名县级领导、2名科级干部、3-4名技术骨干分包,全程指导服务乡镇造林工作。二是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统筹安排造林规划和工作指导;县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分别负责主城区、河渠、经济林和通道绿化工作。三是示范带动机制。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建立200亩的义务植树基地,明确60多个县直单位分包,“挖坑、购苗、植树、浇水、管护”一包3年,直至林木成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家庭参与机制。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在全县中小学发起“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庭院”活动,号召“人均4棵树,户均12棵树”,凝聚家庭合力建设绿美庭院。五是以奖代补机制。县财政每年出资1200万元对环村林建设进行以奖代补。第一年每亩以奖代补1000元,第2-6年每亩以奖代补800元,全县217个村实现环村林带“无缝衔接”。


三网同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大发展


“三网同建”开启新征程、助推乡村振兴展宏图。邱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牢牢把握“三网同建”的正确方向,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果,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与不足,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些成果极大振奋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同时也转化为“加快发展奔小康、建设美丽新邱县”的强劲动力,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基层党建,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既是“主心骨”又是“顶梁柱”。因此,县委在“三网同建”之初就紧紧抓住加强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根据全县农村党建实际,印发了《关于突出“三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这个主阵地,对全县2300余名村“两委”干部,分7批次进行了轮训。采用集中授课、外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三网同建”中当先进、作表率的信心和决心。香城固镇刘云固村支部书记刘玉柱,其兄长今年年初病逝时,正值水利建设工地紧要关头,他顾不上回家料理后事,仍坚守在工地,带领群众抢工期、赶进度,受到了通报表扬。韩西固村支部书记王志峰身先士卒,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顶风冒雪,哪里活最累就冲去哪里,高标准完成了4条全长4.2公里渠道的开挖任务。在这些党员干部的带领和感召下,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有的不顾家里有病人也积极参战,有的不计报酬把自家的拖拉机开到工地上……据统计,“三网同建”中全县共有2.2万多人义务到工地劳动,既解决了施工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河渠通水后,村里建起木板吊桥,成为村中游览景点


加大整治力度,打造了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在“三网同建”取得明显效益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按照省、市有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在成功创建9个省级美丽乡村基础上,加大整治力度,从村庄街巷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美丽庭院五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全县217个村庄街道全部硬化。为了节省资金,用拆除残垣断壁旧砖硬化胡同和小巷便道。全县共安装太阳能路灯、抱杆路灯一万余盏,彻底结束了“摸黑走路摔跟头”的历史。对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留住了浓浓的乡愁。全县还普遍实行了“垃圾不落地、上门收垃圾”的办法,形成了一套源头分类、集中处置、减量化处理的流程。在改厕方面创新了“两收集两利用”粪污处理模式,全县共建7个粪污集中处理站,实现了粪污的生态循环利用,据统计,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以来,全县共清理垃圾杂物1.8万余吨,清理空闲宅基7500处。有的村还在空闲宅基上种树栽花,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形成了“微田园、生态化”的村庄布局,如今走进一个个村庄就像走进了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园。


大力培树典型,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高潮。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把在“三网同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编排制作成漫画、快板、歌舞,利用电视台、街头板报、微信群等形式,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学先进、‘三网同建’当先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把这次宣传活动纳入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快在全县掀起了精神文明群众性创建高潮。各乡镇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等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同时,还加大了各项先进模范表彰的力度,特别是通过“邱县好人”这一年度评选平台,相继推出了“大爱村医”刘书声、“最美环卫工”马恩增、蓝天救援队等一批精神文明典型,他们的感人事迹成为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助人为乐、建设“美丽邱县”的不竭动力。目前,全县217个村庄全面推开了“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2020年10月,新鲜庄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众多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如群星璀璨成为邱县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伴随着三网建设成功,村里坑塘相继通水,植树增绿,增花添彩,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壮大富民产业,拓宽了农民增产增收渠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三网同建”不仅加速了邱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而且实现了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的同步发展。全县依托“三网”先后打造了坞头文冠庄园、段寨红薯小镇、礼村桃花小镇等“田园综合体”8个,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培育了邱城镇蜜薯、香城固镇食用菌、梁二庄镇文冠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邱县农民群众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到园区务工等多种渠道,年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邱县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发挥润升科技公司、卫强公司和沐泽公司示范带动作用,建成文冠果基地1.5万亩,发展红薯、丝棉木、中药材等15万亩。在“三网”的覆盖下,启动占地1130亩、总投资2.7亿元的现代牧业综合园区建设,着力建成全国单体最大、环保标准最高的现代化养殖牧园,实现肉羊的养殖、育肥、屠宰、分割、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融合发展,提升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三网”建设既弥补了邱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也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三网”构筑的综合环境,全县深入开展了“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引进北京韬盛科技、中成华道、忠旺集团、西部通用机场等项目28个,总投资238.77亿元,成功举办东莞食品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扎实推进总投资199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争列省重点项目8个,数量创邱县之最;中成华道、腾翼实业项目均为3月签约、5月投产,持续刷新项目建设“邱县速度”。正是由于“三网同建”打造的宜居宜业环境,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软环境”提供了“硬支撑”,才有力提升了全县的经济综合实力。



县委书记李剑青深入一线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实地调研三网工程建设工作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邱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县,资源相对匮乏,与我省其他县(市、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却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在推进“三网同建”中,走出一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他们的经验与做法,给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快“水、路、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推进“三网同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三网同建”时间紧、战线长、工程要求质量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夺取“三网同建”的最后胜利。邱县县委、县政府牢牢把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和创新工作方法这把“金钥匙”,打破以往工作中的传统思维方式,通过实施“四大”工程,解决了水网蓄水问题;实行“田路分家”确权发证的办法,解决了路网的管护问题;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解决了林网建设的资金问题。总之,正是解放思想和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为顺利推进“三网同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进“三网同建”,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把“科学规划”和“统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关乎“三网同建”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邱县县委、县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三网同建”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提档升级,一定要顺应乡村振兴这个大趋势,将其作为拉动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因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先规划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在制定“水网、路网、林网”统筹推进方案时,既尊重专家的意见,又倾听群众的建议,做到长期有目标、短期有部署,把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结合起来,把量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闫龙虎一线调研三网建设工作


推进“三网同建”,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不仅是“三网同建”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邱县县委、县政府为了让广大群众在“三网同建”中真受益、真参与,始终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在首位。通过电视台、街头宣传、村里大喇叭等形式,宣传“三网同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大家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同时,还广泛听取群众对“渠怎么挖”“路怎么铺”“树怎么种”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切身利益,把“要我建”变为“我要建”,让群众在“三网同建”中显身手、做贡献。


推进“三网同建”,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邱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按照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探索创新建立健全起一套河长、路长和植树造林以奖代补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各项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有关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情况的年度考核评比标准,把这项工作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对考核评比结果进行一一通报,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三网同建”的成果和效益得到持续巩固和扩大,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攻得下山头、守不住阵地”的难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