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心理咨询师与保险营销员哪个好做(风险管理规划师和保险营销员的区别)




要说最讲究学习和培训的行业,保险业必须上榜。




每天一早会,七天一大会,半月一总结,全月一启动,再加上各种晋升培训、讲师培训、线上学习,保险销售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学习充电。




也怪不得进保险公司不足一年的新人,经常发出感慨:培训和学习也太多了吧,上学时候都没这么用功过。




对于这样的抱怨,我都是嗤之以鼻:小样的,这才是开始呢,以后有你们受的。保险行业做到老活到老,可不是随便说说。




尽管行业和公司的培训很多,但学习的境界却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境界又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保险业务员的几种学习境界,看看你在哪个段位。







完整参会




无论是连续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还是为期一天的启动会,抑或是为期几天的系统性培训,能踏踏实实、从头到尾坚持完的,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不信的话,你就仔细留意一下,无论什么样的培训,都有不到、迟到、早退、请假的。




能坚持全程学完的学员,还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讲时磕头打盹、变着花样消磨时间的。一种是认真听讲,边听边记笔记的。




前者呢,纯粹是浪费时间。也许他们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又要开会,但又不能不来,来了之后抗拒心理还在,就利用睡觉、刷手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




后者呢,是浪费笔油。因为据我所知,多数业务员的笔记,都是不怎么看的。写的密密麻麻,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记完之后看不看,那就是后话了。




也有些人不记笔记,用手机拍照留存。这种记录方式,看的概率还是少的可怜,说不定哪天手机内存不足,这些没用的照片就成了要被清理的罪魁祸首。




学习的第一层境界,以什么来划分?用心态来划分。你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消磨时间,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汲取经验,心态就决定了一切。




知识的汲取和喂孩子吃饭不一样。孩子不想吃饭,你还能填鸭式的再多喂几口。但一个人不想学,你是没办法把知识塞进他脑袋的。







听透妙处




孙悟空为追求长生不老,在海上漂泊十年,终于有机会拜菩提祖师为师,跟他学长生之道和仙法神术。日常也人模人样的与同学席地而座,听师傅讲经。




某天师傅讲经,其他同学都老实坐着、昂头听经,只有悟空又蹦又跳,抓耳挠腮的。师傅问他为何癫狂欢舞,悟空回答:




弟子听到妙处,喜不自胜,望师傅恕罪。




菩提祖师当即就明白了,满堂听经的徒弟,只有悟空听懂了经中奥妙。也正是如此,菩提祖师才愿意给这个悟性高、肯吃苦的弟子晚上开小灶。




其实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培训和学习,都是一次刷新认知的机会。保险公司有个好处就是分享成功,让那些做得好的人讲述自己的成功之道,以求复制。




这样的机会很多,关键是你能不能悟得其中的妙处。




月初开启动会,公司外聘了一位高手分享经验,讲得非常棒。但有一位同仁却忿忿的说:没意思,赶紧结束吧,晚上我还要和闺蜜一起吃饭呢。




同业先进的方法和技巧就放在眼前了,却听不透其中之妙,心里就惦记着那点口腹之欲,即使每天都参加培训,又能学到多少技能呢?




学习的第二层境界,叫悟性。哪怕是之前学过类似的知识,再用心听一遍,也是能温故而知新的,关键看自己愿不愿意去品读其中的妙处,再获新知。







做到实处




有位同事很有意思,是个古怪的人。和他一起旅游,他很少拍照;外出培训时,别人都笔耕不辍,而他很少记笔记。最多是画个图什么的,画出来的玩意别人也看不懂。




有次和他旅游回来,他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阿狼,风景是用来欣赏的,不是拍了存在手机里的;知识是用来实践的,而不是写在纸上的。




我一想,可不是嘛。和他一起学习了新型交友会式增员。但学归学,做归做,班里同事没几个用新方法增员的。他回去后就用了新方法,效果还不错。




去年为了提升新人的留存率,公司组织了暖心工程的相关培训。后来公司发贺报,我留意了一下,也只有他把学到的东西落到了实处,各种暖心细节做得特别到位,因此团队留存率很高。




我们学习,总是不自觉的按照传统思维来学,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记什么。但他却反着来,老师边讲他边想,老师讲他的,我关注的是自己该做什么、优化哪些方面。




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优化自己系统的一种方式而已。这样的学习多了,他的营销系统也好,团队管理系统也罢,都得到了优化。




知信行合一,其实最难的就是行。所以学习的第三重境界,就是执行。再优秀的理论,不去实践也只是信息而已。实践过后,落到实处才算是技能。







升华二创




保险行业的二八定律特别的严重。比如20%的人赚到了行业80%的钱,而这20%的人,因为做得好又能享受到更顶级的培训资源,所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二极分化的厉害。




而培训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汲取更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的落地,更为广泛的在团队中传承下去,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培训虽多,不见得每个分享的讲师都讲得特别棒。因为有些人,他做业绩或组织发展做得特别棒,但不意味着他也能讲得特别棒。会做的人不见得会说。




所以有时候就需要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做个重新的梳理和升华,然后重新的把这些内容,用更简洁的方式输出给团队。




这招也是我跟一位同事学的,团队长有资格参加各种好的培训,但团队成员就没那么幸运了。所以团队长学习是肩负任务的,自己先学会,然后再传承。




这就像是我们经常刷短视频平台,有些做影视剪辑的。原本平平无奇的影视片断,配上合适的文案、音乐或剪辑、卡点,这个影视片断瞬间就升华了,变得伤感、热血或富有激情。




知识的传承也是这么回事。我与那位同事一起参加的培训,他拍了部分课件回去连夜做成新课件,第二天早会在自己团队分享,居然比原作者讲得更详细、幽默和详实,这就是知识二创的魅力。




我们学再多的东西,都是在输入。如果想更牢固的掌握这份新知,传承这份新知,不妨用输出的方式再演绎一遍,最好是能达到升华原作的效果。




这就是学习的最后一个境界,奉行拿来主义,并且在此过程中进行能让课题升华的二创,用输出的方式让这份所学收益最大化。







几年前公司有款非常好的年金险。我学得非常认真,销售的也不错。我那时候觉得,有了这份对年金险知识的掌握,以后业绩应该会越来越好做。




没想到随着行业政策的落地,年金险的各种返还时间和利率受影响,老百姓又喜欢重疾险了。于是我又去研究重疾险方面的知识。




正当自己觉得小有所成的时候,市场又变天了,百万医疗险又突然火了起来。好吧好吧,再去钻研各家保险公司百万医疗产品的不同。




谁知道近年来,增额终身寿又火了。我意识到,没有什么产品会一直成为市场的主流,政策在变,老百姓的观念也在变,只有改变,才是永恒。




所以亲们,别人都说保险行业爱学习,你觉得这种迅速发展的行业,不拼命学习能行吗?




今日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