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从农业生产者损失(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季节。近日,“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的谣言广为传播,不少爱吃草莓的消费者不敢买了,草莓滞销,莓农苦不堪言。对此,各媒体纷纷邀请专家科普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治疗手段,辟谣称:吃草莓不会得出血热!


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跟草莓没有关系,却让草莓种植户遭受重大损失,真可谓“老鼠作孽、草莓背锅”。然而这种“谣言伤农”的现象并非孤例。过去十多年,陆续出现的“红药水西瓜”“柑橘生蛆”“葡萄致癌”“牛奶致癌”等谣言都曾给相关农业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失。


如何避免谣言伤农?


首先,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发现涉农谣言后及时邀请专家科普辟谣,并精准锁定、依法惩处造谣传谣者。


现在的文本挖掘和智能检索技术,已经可以快速识别和定向追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及相关谣言信息。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拆解谣言传播“套路”,快速甄别谣言源头和追踪传播路径,及早锁定并依法惩处那些加剧社会焦虑的造谣传谣者;还可以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根据谣言的传播趋势、人群画像、舆论倾向等数据来剖析其传播度、影响力,在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建立防谣和辟谣机制,通过及早辟谣、群发推广来扩大真实信息的传播。


其次,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机制,让“舌尖上的安全”公开透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