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广告公司经营范围有烟酒吗(名烟名酒经营范围怎么写)

今天的北京,广告已经充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名烟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地地传播。当你走在大街、坐在车上时,广告如影随形。广告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悄悄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翻开广告的历史,体味广告的故事。人们以为北京的广告公司是今天才有的,殊不知这个行业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那时叫广告社,经营范围最初的规模都不大,主要经营:策划路牌广告、印刷广告、游行广告等。


京报馆旧址


杨本贤肖像


进京闯荡 站稳脚跟


杨本贤先生,生于1898年,祖籍在北京的通州燕郊兴都村。他读过私塾,认识李大钊,一生共有过三次婚姻。杨先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烟酒中国,1993年逝世,终年95岁,算得上长寿了。


杨本贤先生的爷爷是举人,父亲是秀才,姑姑留洋,家族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开明乡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6月21日,清政府对八国宣战。同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由从天津租界名烟出发向北京进犯。义和团运动爆发,引发了庚子之乱。那时,杨本贤先生的父亲和当地的传教士经常往来,传教名酒士曾经治好他的病,关系一直不错。父亲亲眼目睹了传教士被义和团拉出去砍头,被这一场景吓疯了。


杨本贤先生6岁开始读私塾,赶上兵荒马乱的年代,本想参加科举考试的愿望没能实现。一晃几年就过去了,1919年,他离家孤身一人来到京城闯荡。开始在城南一家织袜店当学徒,织袜店老板只管饭吃不给工钱。他每天打扫卫生、生火煮广告公司饭、给老板看孩子,挨打挨骂,晚上睡在门板上,吃苦受累。干了不到一年,正好南城魏染胡同的京报馆缺一名送报员,他凭借读过私塾识些字的条件找人担保,被京报馆录用,当上了送报员。这家京报馆可被称的上是北京报业的“发祥地”其创办人邵飘萍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他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1926年,他遭反动军阀杀害。鲁迅也曾多次到报馆商议稿件。


给京报馆送报纸这差事也很辛苦,报纸印出来,他要按照订单逐户把报纸送到家。那时,报馆里有一名留洋归来的记者与他关系不错,鼓吗励他自己办一家广告社。他也考虑广告刊登在报纸上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自己守着报馆又接触大量客户,生意一定很好。


独立门户 事业有成


1921年,杨本贤广告社在前门廊坊头条门店挂牌营业烟酒。他凭借在报馆给客户送报积累的人脉,把经营范围确定在为京城各报馆招揽广告。2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军阀混战、割据称雄的年代,很多军阀、政客、官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攻击政敌,也纷纷办报,对一般报纸,也往往以重金收买,以为己用。1925年北洋政府赠送“宣传费”的报社和通讯社就有125家(日报47家、晚报17家、通讯社61家)。加上那些空立名目、市面上见不到报纸的报社和不发稿的通讯社在200家以上,经常出版的报纸有数十家。


民国报纸


杨先生为顾客精心设计广告内容,选择刊发的报纸,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龙服务了。各报馆以一至二成作为酬金支付给他广告费。之后,经营广告能赚钱被其他人看到,一时间涌现出多家广告社。由于大多数报馆集中在南城虎坊桥一带,如《京报》、《立言报》、《时言报》、《真报》等。所以广告社也分布在这些报馆周边,一般只有一间门脸,也有前店后坊的。三五个人算多的,有的广告社一人,即是社长又是经理早出晚归奔波揽活儿。


杨本贤广告社由于经营得当,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该社兼营电台、影写院广告,业务量大增。1935年,广告社的牌子已经换成广告公司,经营地址也从前门廊坊头条搬到了北平沙滩路西,聘请的业务和设计人员达到近有10人。


平凡经历 见证历史


虽然杨本贤广告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为了保持人脉,他给京报馆送报的差事一直没有丢。他在送报期间,还有幸结识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成了传播马吗克思主义最早的基地,当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涛3人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命名为中共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李大钊的居住地西城区文华胡同区域,属于杨本贤的送报范围。李大钊看杨先生是个老实人,经常与他交流,传递革命思想,李大写钊曾经把支部编印的刊物存放在杨本贤广告社。转眼到了1927年,那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因为他负责给李大钊送报纸,也差点儿受到牵连,特务向报馆打电话核实了他的身份,之后才把他放了。杨先生后来听说李大钊被杀害,感到很伤心。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闯入京城。日军对北平实施军事占领的同时,垄断了北平的新闻事业,北平人民完全丧失了任何政治言论和出版自由,一切进步报刊均严禁出版。加上纸张极度缺乏,到1944年,北平仅剩下《新民报》、《实报》、《民众报》。由于报刊的减少怎么,广告公司的业务量也随之减少,可以说是惨淡经营。杨先生在大街亲眼看到,敌伪报刊,露骨地进行奴化宣传,大肆兜售“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满提携”等法西斯和汉奸谬论。那时,行人碰到日本军人如果不鞠躬,就要挨耳光。由于广告公司在北平沙滩路西,距离日本人开设的监狱很近,他天天都能看到日本军警抓人,吓得他经常关门停业。日本人走了,国民党军队来了,有时,半夜士兵入户抓壮丁,有一次,他让伙计躲在房顶上,士兵用手电筒往房上乱照,还是抓走了一名伙计。过后,伙计的家属找他要人。这些伙计都是老家同村的人,他只好多多赔钱。


1950年,杨本贤广告公司宣布歇业。政府请他出来继续工作,他由于身体原因谢绝了邀请。他用当年经营广告的收入在北京买了几个院子。解放后,他先是靠卖宅院养家,部分房产被政府征用。后来孩子们都工作了,每人每月给他五元。上个世纪80年代落实房屋政策,政府把房子还给了他,他再次卖掉房产,靠这笔钱安度晚年。


杨本贤及家人合影前排怎么左侧张女士


杨本贤老先生的经营活动见证了北京广告业名酒发展的历史。 在这一阶段,媒体与广告经营者逐渐分离,广告经营者以报馆广告代理人和版面买卖人的形式出现,经营范围后来演变为各种广告社,广告公司。通过史料研究,杨本贤广告社是北京创办最早的广告公司,他为广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到战国至隋唐时期,悬物广告大量出现。经营饮食的小店,往往在门前悬挂与经营特征有关的物品。如在酒店前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者在垆边卖酒。中药店前的药葫芦,铁匠铺前的锄头镰刀等。沿街叫卖的商贩借助一些工具,到了唐宋时期,开始对店面和门面进行装潢,点缀灯笼、旗帜、彩楼便于人们识别,起到招牌广告的作用。从《清明上河图》上就可以看到各种招牌,据统计,画面上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广告公司牌,横匾,竖标30余块,形成第二阶段是以商标和牌号为主体的广告时期。


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出现对联广告。商把经营理念写在招牌上,开始利用书刊做广告。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人进入中国,为了推销产品,开始在中国创办商业报纸。1853年,在香港《遐迩贯珍》中文报纸中刊登广告业务。1858年,中国人开始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如:中文商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等。之后,报纸广告进入了发展期,内容涉及银行、香烟、百货、医药等行业。1889年,广告代理商的出现,使一些有实力的报馆和企业纷纷设立广告部或广告社,20世纪后,又出现了许多独立于媒体和有企业的专营广告业务的广告社和广告公司。形成以报刊为主体的近代广告时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