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传媒影视经纪公司如何经营范围(传媒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4月9日,广州发生本土疫情,疾控中心初步研判封控区内可能已发生社区传播。同一天,白云区一地升为中风险地区也在这一天,有很多广州街坊发现自己的通信行程卡,被标上了“*”。


一天之内,防控区、风险区、行程卡、黄码等防疫举措齐齐上阵、多管齐下,4月11日还首创将管控区细分管控单元,确保各主干道路正常通行。


广州这次本土战疫有什么新打法?有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为何还要设立低中高风险区?什么情况下市民会出现行程码带星?



2021年4月9日广州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情况。


广州为何需要三个管控区?


去年5月29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第13号通告公布。这是广州率先提出的“三个核心圈”打法。


时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解释,广州防控方案分为三个层级,目的就是用最短时间实现重点区域的大隔离、大筛查。


“我们正处于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当前施行分层级防控,既是为了快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也是为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张周斌说。



去年5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解读防控工作方案。




2021年6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分层级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天)内,会有一个明显的效果。


“当一个区域里有病例存在,而且流调显示其活动场所涉及的区域较多的时候,就要进行大排查。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尽快找出潜在的感染者,将传染源控制,果断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杨智聪补充道。


2021年8月开始,我国开始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同年9月,在地方疫情防控中出现“三区”划分的管理模式,“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也开始有了正式名字。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明确要求,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广州如何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4月9日以来,广州对全市部分区域实施差异化防控,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那么广州是如何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解除标准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对“三区”的划分标准和解除标准有明确规定。


至于解除标准,4月9日发布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32号)》给出回答。


封控区


划分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


解除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或转运集中隔离超过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3)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管控区


划分标准: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


解除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或转运集中隔离超过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3)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防范区


划分标准: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广州在实际操作中,是以管控区外的更大范围进行划分,不一定整个区,比如天河员村设立的防范区。


解除标准: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实施管控措施后,相关区域的公共交通、市场商超等同步实行临时管控。具体来说,封控区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和调整封控区管控区的同时,4月11日,广州首创将管控区细分为14个管控单元,确保各主干道路正常通行。据南方 报道,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其他区域的日常通行,也有利于各类防疫力量、生活物资向管控区的输送。


低中高风险区如何划分?


低中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出现更早。2020年年初,为应对武汉疫情,国家开始采用中高风险区的防疫措施。


随着防疫常态化,目前各地在划定中高风险区时,主要参考的是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不过该通知未向社会公开。


同之前相比,如今中高风险区的划定通常以街道(乡镇)为单位,不再以县市区为单位。而且,中高风险区可以精准到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具体由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情况、波及地区风险,分析研判划定出防控区域至最小单元后公布。


一位疾控专家表示,广州的风险区划定跟国家的方案基本一致,随疫情防控态势会进行动态调整。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划分标准不一,但都会综合考虑新增和累计确诊病例数、聚集性疫情数量等因素,以县市区为单位,一般每7天调整一次风险等级。


国家对低中高风险区划分标准




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也可以以聚集性疫情数量来划定中高风险区:发生1起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可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则为高风险地区




这也是目前各地在划定中高风险区时参考的标准。




为何广州如此重视风险区调整?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等多个省市划定了封控区,但有的并没有划定中高风险区。比如上海在3月下旬划定几处中风险地区之后,就一直再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


广州一直重视风险区调整。


去年5月21日,广州发生境外输入关联本土疫情,5月22日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这是一个居民小区。


今年4月9日,广州发生本土疫情,疾控中心初步研判封控区内可能已发生社区传播。同一天,白云区一地升为中风险地区。也在这一天,有很多广州街坊发现自己的通信行程卡,被标上了“*”。



图据广东卫健委。


为何广州如此重视风险区的调整?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卫分析道,这应该和奥密克戎株毒力相对弱、无症状带毒多、传播更为隐匿,需要尽快采取相对严厉的措施有关。


“目前,广州正在采取的包括全员核酸筛查在内的所有防控措施,主要目的就是与病毒赛跑,力争尽早尽快发现感染者,全力阻断传播链条。”此前4月9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的发言印证了这一点。


据4月13日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广州地区目前有3个中风险地区,均位于白云区。




有了防控区还要用风险区?


为何有了三个防控区,还要继续沿用三个风险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何区别?


有疾控专业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中高风险等级最开始的意义是提醒外地注意,帮助外地疾控人员对病例分级;三区管理一般是针对发生疫情地区本地用的,用于合理分配防控力量。


赵卫补充,对市民而言,这两个概念意义不同。


风险区的意义主要是旅行健康指引,关系到健康码三种颜色(红黄绿)和行程码是否带星。这也是吸取去年“5·21”广州本土疫情的经验,那次是新冠病毒Delta株在国内的首次社区传播,为更快更精准防控,广东首次在全国建立了“黄码”制度,依照持码人出入的疫情高中低风险区域而赋予不同颜色,让疫情很快得以控制住。


防控区的意义主要是精准防疫,遏制疫情在社区蔓延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社会运作对影响,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