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用先进设备来检测,也通过考古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各类考古资料线索,不断论证,可以正式宣告:稷下学宫找到了!
韦辛夷画作《稷下学宫》
何为
规整的铺地砖,完备的排水系统,制作考究的螺钿装饰构件,建筑群一体化设计打造……这里不仅曾是战国建筑的大手笔,更矗立着中国精神文化的高堂大屋。当年,这里到底上演过怎样的精神大戏?
正是考古队员开始寻找稷下学宫那年,画家韦辛夷用大画《稷下学宫》描摹了他心中的稷下学宫——群贤期会,先生激辩,游士云集,和而不同。
在某种意义上,稷下学宫首先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据记载,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当时的代表人物都来过稷下学宫。他们大多像孔子一样带着学生,构成一个个教学团队,在司马光《稷下赋》里“高门横闶”“夏屋长檐”之下,讲学、授课、传业。
这里的学生要遵守严格的“弟子职”,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课堂纪律、课后温习、品德修养等都有具体规定。
专家介绍,稷下学宫也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
稷下先生大多为诸子百家学派学者,他们知识丰富,见闻广博,有鲜明主张,有理论建树;谈说言事,著书立说,往往旁征博引,曲尽事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在这里,儒、道、墨、法、兵、农、纵横、名等诸流派不一而足,《孟子》《荀子》《晏子春秋》《黄帝内经》等学术专著不胜枚举。
最为人瞩目的,当然是百家争鸣。郭沫若认为:“它似乎是一种研究院性质,和一般的庠序学校不同。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
稷下学宫熙熙攘攘,但有基本的学术秩序。根据各路学者的学问、资历和成就分别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以及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等不同称号,而且已有博士和学士之分。
稷下学宫还是我国最早具有咨政功能的“政府智库”。
齐文化研究专家王志民说:“田齐统治者创办学宫、礼贤下士,意在开门纳谏、为我所用。”
“不任职而论国事”“无官守,无言责”,诸子不参政,却问政,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
“他们既是建言的谋士,如孟子向齐宣王建议实行‘仁政’;也是直言的谏臣,如淳于髡批评齐宣王好马、好味、好色而‘独不好士’;还是排难的使臣,如邹衍曾出使赵国,淳于髡也曾‘为齐使于荆’。”王志民说。
何解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同期,与稷下学宫遥相呼应,西方文明故地希腊也出现了一个精神文化的建筑群,史学家称为“柏拉图学园”或“阿卡德米学园”。
“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国学学者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说。
“稷下学宫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探索东方智慧提供了实证基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说。
今天,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是如此的接近。“各种文明如何相容相处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未来世界文明的构建还应回首2300年前,到稷下学宫中去寻找智慧。不仅要各家并存,兼容并包,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不以异己排斥、打击,不以好恶取舍。还要在尊重各种文明的思想基础上,加强交流,相互吸收,创新发展。”王志民说。
从这个意义上,当那“前空往劫,后绝来尘”的百家争鸣发生地重回视野,其留给我们的遗产或许已有答案:尊重与包容是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