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河南省直关于会议费管理办法(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

■开完会即在风景名胜区游玩,办会方赠予五花八门的纪念品,从钢笔到iPad


↑制图 于露


“大会三六九,小会天天有”,“一级一级念文件,念完文件下饭店”……民间流传的有关会议的段子固然偏颇,却也反映出群众对官样会议繁多冗长及会风奢靡浪费、拖沓懒散的深恶痛绝。


10月10日,天津向社会公布了巡视整改情况,其中提到:“今年1至8月,全市性会议同比下降21.4%,会议天数同比下降25%,参会人数同比下降44.5%。”今年7月,中央第五巡视组向天津反馈时指出,该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方面,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现象仍然存在。


开会不是小事情,会风却是大问题。会风连着作风,折射党风政风。会风不正极大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治理会风的相关制度,各地各部门也迅速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奢侈品当纪念品,报销会议费夹带“私货”,“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各种会风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曾几何时,形形色色的会议“附属品”让人眼花缭乱:水笔、笔记本、杯子、会议袋、嘉宾胸花,价格不菲的鲜花绿植、高档香烟、当纪念品的奢侈品、当硬盘使用的iPad,以及为会歇准备的各种各样精致甜点、饮料,还有组织者为参会者提供的高档菜肴和预备的豪华酒店……膨胀的“会议经济”不仅导致鲜花、酒店、展会服务等行业单纯依赖政府病态发展,同时也消耗了大量国帑民膏,而且助长了党员干部的奢靡享乐之风。


除了奢靡浪费之风,由会议滋生的其他腐败问题也层出不穷。


2013年3月19日,中央纪委通报了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其中无锡市无锡新区鸿山街道2012年12月25日组织80余名干部赴厦门召开务虚会,参观景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参会人员被责令全额承担外出费用。


有群众质疑:无锡的会议厦门开,5小时不到的会却开了“4天3夜”,花费达38万元,这是一个原本意义上的务“虚”会吗?


无论是开会吃山珍海味、住豪华酒店,还是打着会议旗号游山玩水,抑或使用会议费购置与会议无关的物品,或报销会议费夹带“私货”,无一不是打着“公事公办”的幌子,行奢侈浪费、中饱私囊之实。这些行为不仅让会议偏离了原本的主题,而且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此外,长期以来,开会还存在“重场面,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各种汇报会、协调会、专题会、座谈会……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成为不少领导干部真实生活的写照,甚至一般中层干部、普通职工也要被迫“代会”,还要“五加二”、“白加黑”地赶材料、搞会务。结果导致领导疲于“赶会”,讲完走人,与会者疲于“奔会”,进场睡觉。难怪前两年,出现了几位在领导讲话时打瞌睡的“会睡哥”。但是处理‘会睡哥’的同时,是否也应告别冗繁会风?


会风虚浮,实干不兴。只顾着天天开大小会,办事效率怎能提升?和群众怎能没有隔阂?长此以往,怎么会没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因此,通过会风改革倒逼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势在必行。


中央动作频出,对于饱受诟病的会风问题做出强有力的回应,为开会设定了“新尺度”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时,做了一番简练、亲民、务实的发言。11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11月30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打断了专家“尊敬的王书记”的开场白,要求少说客套话,少用讲话稿。


对此,当时有媒体评论说,“三位领导人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公众期待,这种会风文风的改革能通过细节的改变,让政坛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如其所料。这之后,中央动作频出,对于饱受诟病的会风问题做出强有力的回应,为开会设定了“新尺度”。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便是其中之一。


2013年6月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将会风作为整治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任务,提出要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


2013年9月13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1月18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第六章“会议活动”专门对党政机关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会人员规模等作出具体规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给任何想钻空子、“打擦边球”的人机会。


此外,2013年12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其中对会议接待也进行了补充规范。


前几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某官员在桂林遇一老外,老外问:“我发现你们中国人喜欢旅游?”官员:“不是旅游,是开会。”官员到杭州,又与老外意外重逢。老外问:“你是来开会吗?”官员:“不是开会,是参加培训。”再后来日本富士山下,官员再次碰到该老外。老外问:“开会还是培训?”官员:“不,我是来考察的。”


不过今后,这位老外再和这位厚脸皮的官员巧遇就没这么容易了。


201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坚决杜绝以会议名义公款旅游等违规行为。《通知》明确划定了“禁区”,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到八达岭-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五台山等21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至此,从会议的分类、审批,到会议的经费预算,再到开会方式、监管职责,从实体到程序,都能够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治理会风相关制度中找到依据。


地方迅速响应,削会山、填会海,但根治沉疴积弊仍需时日


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制度禁令频出,各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着手,切实改进会风、转变作风。会山被砍,会海被填,会风种种陋习也不再“涛声依旧”。刚刚结束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绩单,而“全国压缩会议58.6万多个,下降24.6%”则写在醒目位置。


“各类会议一律不摆花草、张贴标语,一律用自助餐,一律不发文件包、笔记本、纸笔等用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像江西省这样节俭办会的地方和部门比比皆是。“主题不明确、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不开;准备不充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不开;上级已经开会部署且会议内容、参会人员相同的会议不开……”这样的办会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对那些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开的会,不少地方也开拓思路,创新了不少举措。


今年2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召开区、镇、村三级干部大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相关14个会议合并在一天半开完。参会的基层干部表示,此举既省时间又省钱。


开会主要是为了上令下达、下情上递。如今沟通渠道众多,不必像以前那样非要碰头见面才能开会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部门也顺应时代发展,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此外,有的连会议通知也由纸质载体转变为通过内网、短信甚至微信、QQ告知。


“一、二类会议天数报批,三、四类会议会期原则上不得超过1天”;省长参加会议,其伙食费一天也不能超过100元……2014年3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南省省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对会议进行分类,“精管”花费、地点和天数。像河南一样,广东、湖北等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本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此外,会议的“开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年两会期间,在各个代表团和界别的小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的发言比以往更加简短,内容更加实在,所举的事例都是来自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空话、套话不再有市场。而各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的“麻辣”民主生活会,也让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们经历了久违的脸红出汗,他们深刻剖析自我,真诚批评他人,为下一步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然而,根治沉疴积弊不能仅凭一时之功。尽管当前会风已有明显改观,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9月28日下午,江西省召开全省落实“两个责任”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江西某县的主要领导竟趴着睡觉。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现后,当场话锋一转,严厉斥责:“今日这么重要的会议,刚才我注意到某县的主要领导竟然趴着睡觉,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


该县委主要领导睡觉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这么重要的会议,不听清楚内容、不领会精神,谈何贯彻落实呢?


记者还留意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在倡导转变文风会风、精简文山会海的大背景下,个别地方和部门的会议费并没有大幅减少,有的甚至大幅增加。以广州为例,该市41个本级部门及下辖区在政府网站上公开2014年部门预算时,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会议费增长了4倍多;广州市公安局、教育局、人社局、工商局、外事办5个部门的会议费预算均过千万元。


“会议数量居高不下、会议经费难以‘瘦身’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专家表示,有些地方的会议费这一科目设计存在不合理、不严谨的地方,几乎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浙江某市纪委就曾在暗访中发现,一些单位把买月饼的开支在会议费中报销。


同时,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超标准、超范围或虚列会议费支出、向所属单位等转嫁摊派会议费等会议费管理使用不严格问题,在中央某些部委仍有发生。


针对上述各类违规行为,相关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公开,相关单位应定期将非涉密会议的名称、内容、参会人员、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有条件的还应向社会公开,以提高透明度,减少问题发生率。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应齐头并进,强化监督检查,对不收敛、不收手和搞变通的单位和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予以通报、曝光。


改作风任重道远,祛积习贵在有恒。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新规、新政、新思路,加之清除积弊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终将为各级、各类会议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于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