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是哪一个(属于设定受益计划中计划资产回报的有)

离职后福利,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后, 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 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包括退休福利 (如养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他离职后福利(如离职后人寿保险和离职后医疗保 障)。如果企业提供此类福利, 无论其是否设立了一个单独的主体来接受提存金和支付福 利, 均应适用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职工的离职后福利, 如在正常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 是其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 时品,或者职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获得的离职后生活补偿金额, 此种情况下给予 补偿的事项是职工在职时提供的服务而不是退休本身, 因此,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 会计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离职后福利计划, 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 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 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 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 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一、 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 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 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 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 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 提存的金额。 因此, 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 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 损失。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设定 提存计划的提存金, 并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戚本。



二、 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两者的区分取决于计划的 主要条款和条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在设定提存计划下, 企业的法定义务是以企业同意向 基金的缴存额为限, 职工所取得的离职后福利金额取决于向离职后福利计划或保险公司支 付的提存金金额, 以及提存金所产生的投资回报, 从而精算风险(即福利将少于预期) 和投资风险(即投资的资产将不足以支付预期的福利)实质上要由职工来承担。在设定 受益计划下, 企业的义务是为现在及以前的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 并且精算风险和投资风 险实质上由企业来承担, 因此, 如果精算或者投资的实际结果比预期差, 则企业的义务可 能会增加。当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 1)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 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 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2)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设定受益计划可能是不注入资金的, 或者可能全部或部分地企业(有时由其职工) 向法律上独立于报告主体的企业或者基金, 以缴纳提存金形式注入资金, 并由其向职工支 付福利。到期时巳注资福利的支付不仅取决于基金的财务状况和投资业绩, 而且取决于企 业补偿基金资产短缺的能力和意愿。企业实质上承担着与计划相关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 险。


因此, 设定受益计划所确认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本期应付的提存金金额。企业如果存在 一项或多项设定受益计划的, 对于每一项计划应当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设定受益计划的核算涉及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 1)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元偏且相宜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等作出估计, 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 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 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 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义务所需的预期 未来支付额的现值。 设定受益计划的最终义务受到许 多变量(如最终薪金、 职工流动率和死亡率、 职工缴付的提存金以及医疗费用趋势) 的 影响。


在折现时,即使有部分义务预期 在报告期 后的12个月内结算,企业仍应对整项义 务进行折现。 企业应当就至报告期末的任何重大交易及环境的其他重大变化(包括市场 价格和利率的变化) 进行调整,在每年度 报告期末对估值的某些方面进行复核(如计划 资产的公允价值及财务假设,折现率及薪酬增长率等)。企业应当通过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相关的当期服务戚本 和过去服务成本。 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每一服务期间会增加一个单位 的福利权利, 并且对每一单位单独计量,所有单位累计形成最终义务。 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要求企业将 福利归属于当期 (以确定当期服务戚本)和当期 及以前期间(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的现 值)。


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离职后福利的义务发生的期间。 这一义务随着职工提供服务以换取企业在未来报告期间支付的离职后福利而产生。 在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当期服务戚本以及过去服务成本时,企业应当根据预期 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 并计入当期 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当职工后续年度 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 时, 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丽导致企业第一次 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在确定 后续年度服务是否将导致职工享有的设定受益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 时,不应考虑仅 因未来工资水平提高而导致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显著增加的情况。


精算假设,是指企业对确定提供离职后福利的最终义务的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精 算假设应当是客观公正和相互可比,元偏且相互一致的。 精算假设包括人口统计假设 和财务假设。 人口统计假设包括死亡率、 职工的离职率、 伤残率、 提前退休率等。 财 务假设包括折现率、 福和水平和未来薪酬等。 其中,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者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 收益率来确定。 经验调整是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实际数与估计数之间的差异。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福 利计划对于未来福利水平调整的规定不够清晰,确定有关福利水平的增加是精算假设与实 际经验的差异(产生精算和得或损失)还是计划的修改(产生过去服务成本),需要运用 职业判断。 一般情况下,如果计划并无明确规定未来福利水平调整的办法,过去 的调整也 并不频繁,同时如果精算假设中并无福利水平增长的假设,企业应将福利水平变化的影响 归属于过去服务成本。


87.75%关心财税动态的年轻人,都在看「解税宝」。


各大App商店搜索「解税宝」,新生代最新财税消息交流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