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上海土建营改增社会保险费取费(营改增上海建筑工程取费费率表)

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海推出16项民心工程。在过去一年里,多项民心工程超额完成目标,甚至迈入发展新阶段。这些数字和变化,融入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的许多细节里。


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改善


2021年12月28日,长海369街坊不少居民冒着严寒雨雪来动旧改基地签约。随着长海369地块当日旧改生效,居民们将搬入新居,杨浦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全面走入历史。


眼下还有许多老旧小区的“加梯”建设如火如荼。就在最近,徐汇梅陇三村就有12台电梯同时交付使用;长宁新华路街道有8处项目同时启动。


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2021年,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加装电梯1579台,通过业主意愿签约6073台,完成加梯数量是此前10年加梯总数的3倍。针对市民关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制度供给,出台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监督要点、后续管理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共优服务机制,提供加梯手续办理的“一站服务”,推动解决群众协调难、居民筹资难。创新推出“修缮 加梯”,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有机结合,将零星加梯项目与旧住房改造有效整合。


“城中村”改造也在有序推进。截至2021年底,上海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已有27个完成,安置房开工率达到80.4%,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公益性项目同步有序推进。


城乡空间品质持续提升


细心的行人会发现,新的一年,位于长宁和普陀的苏州河段,原本将天空割裂开来的“黑线”不见了。得益于“民心工程”架空线整治推动,到去年底,长宁—普陀苏州河段共清理37根“飞线”,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提升“颜值”。


提升城市景观,减少安全隐患,上海去年完成207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内环内主次干道入地率由65%提高到70%,拔除各类立杆1.5万根,平均减杆率61%,整合各类设施设备1.56万套。聚焦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街区和道路等重点区域,打造了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苏州河沿线等全要素整治示范片区,以及南昌路、高安路等全要素整治示范道路。


新的一年里,无论是在苏州河长宁段的华东政法大学滨河步道,还是位于浦东滨江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都吸引了更多游人前来打卡。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区持续打造“生活秀带”,提高生态、文化、体育、服务空间品质,把最好岸线资源留给市民。2021年,黄浦江两岸“世界会客厅”加快打造,虹口港以东贯通提升工程顺利完工,焕然一新的国客中心码头880米正式贯通,世界会客厅段具有极佳观景视野的亲水平台对公众开放。


苏州河岸线聚焦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着力提升岸线品质,华政滨河步道“一带十景”全线开放,“苏河之冠”通过空间营造、功能入驻,成为沿线景观亮点和功能节点。同时,出台地方法规《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为“一江一河”两岸建设共享共治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滨水示范区提供法治支撑。


上海乡村风貌也在发生变化。记者从市农委获悉,9个涉农区均已明确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计划。经过一年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全市有82个村、3.6万户村庄完成改造;428.4公里严重破损村内道路、318座沿线破损桥梁完成达标改建,提升村民出行条件;6.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提升农田设施水平,加强农田风貌与乡村风貌协同。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平、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巩固,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增加


找地方停车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市交通委表示,聚焦老旧小区、医院在特定时段“停车难”问题,正在开展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2021年上海完成67个先行项目治理,开工建设8300多个公共停车泊位,超额完成原计划40个先行项目、4000个建设公共停车泊位的年度指标,进一步缓解了一批老旧小区、医院的停车难矛盾。


智慧停车同步推进,在以西岸传媒港特大地库为核心的徐汇西岸滨江地区,建设了智慧停车新基建示范工程;在徐汇、静安、浦东、黄浦、闵行等区具备条件的15条收费道路停车场推进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主要采用了地磁、高感技术。


据悉,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和“上海停车”APP已经在2020年底上线运行,同步纳入上海市政府“一网通办”公共服务平台和“一网统管”城运系统,面向公众提供停车信息查询、统一电子支付、车位预约、错峰共享等服务功能,为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数据支撑。


除了查询停车位,市民用手机也可即时搜索身边的早餐点位。作为智慧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一年开发,去年12月,“早餐地图”服务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正式上线。上海市民可结合自身使用习惯,选择任意一端进入“早餐地图”服务。


“早餐地图”覆盖面广,囊括了沪上大部分早餐企业和网点。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108家连锁企业总部进入平台,有13152条固定网点、746条移动网点信息纳入管理,并建立起早餐网点信息更新机制。


2021年,上海早餐民心工程市区联动、多方协作,继续“加速跑”,《上海早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确定的三年目标已经在两年内实现——全年新增早餐网点1993个,累计2505个;新增复合门店634个,累计964个;重点早餐企业布局网订柜(店)取点位1186个,累计1545个;设置智能取餐柜900个,投放早餐自助售卖机及无人早餐车206台。


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区域已基本实现每隔1000米左右设有早餐网点、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可达早餐供应点的目标。


此外,“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等一批“民心工程”也在加快建设当中,从而提升上海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