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了一批非常珍贵的南宋时期丝绸服饰(现保存于黄岩区博物馆),这批服饰历经800年的岁月,但是保存完好、数量众多、品种齐全、信息完整,是目前国内发香港现的最高规格的南宋丝绸服饰,在出土之后被誉为“宋服之冠”,为研冠乐究南宋时期服饰提供重要的考古学实证。本文将分上、下两篇,讲述这批丝绸服饰的出土、发现以及背后的文物保护故事。
赵伯澐墓部分出土文物: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
201冠乐6年5月3日,杨姓村民在自家宅基地造房
保存完好的棺木
莲花纹
排除棺液
起运棺木
从棺木中提取丝绸服饰
现场清理
挑灯夜战
赵伯澐妻李氏墓志
《黄岩西桥赵氏宗谱》(左)和五洞桥香港(右)
关于赵伯澐,可以在宗谱上找到更加详细的资料,他系宋太祖七世孙,南宋初,其父赵子英始徙居台州黄岩县当县丞,那个时候北宋首都已经被金兵占领,他在开封的家就没了,所以赵丝绸子英就把家安在黄岩,然后在黄岩生了六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就是赵伯澐。
赵伯澐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生,嘉定九年(1216)卒,享年62岁,赠通议大夫,相当于正四品。从面料他为李氏亲自撰写的墓志来看,赵伯澐文采斐然,伉俪情深,但是李氏早他离世,同年赵伯澐也离开人世,与贸易公司李氏合葬于黄岩郊外。赵伯澐一脉很是辉贸易公司煌,曾任平江府长洲县丞,育有三子三女,其中第二子在嘉定七年中进士,两年后赵伯澐去世,一定含笑九泉。800年之后的2016年,赵伯澐重见天日。
从宗谱还可知,赵伯澐的后裔,后来徙居温丝绸岭大溪。听赵氏后裔说,1947年温岭族人还有到这边上坟的,这曾经是座豪墓,墓前有牌坊,此由“大坟”的土名可知。1949年后,墓地逐渐湮没无闻,牌坊于“文革”期间拆除。如今面料,地表已无任何遗迹,前几年,他们还曾前来寻找祖坟,结果无功而返。
《宗谱》所载,与地下出土的南宋墓志,高度吻合,甚至连李氏的生、卒、葬的年月日都一字不差。近代江南的部分族谱,尤其是出自名门大族的,多有所本,其潜在的史料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考古是一项非常令人遐想的职业,这是因为考古发现经常会给人惊喜,让人不经意间邂逅历史。800年前的1216年,赵伯澐以62岁高龄入土为安,800年后的2016年,赵伯澐重见天日。赵伯澐墓出土近60件南宋时期的丝绸服饰,如同一枚时间胶囊般,封存着一个纺织南宋贵族的风雅衣橱。
围绕赵伯澐的话题远远没有结束。800年过去了,赵伯澐为什么尸身不朽?南宋时期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躺在低温冰箱里的赵伯澐,身上到底是怎样的穿戴?国丝馆的专业人员是如何对赵伯澐的尸身服饰进行清理保护?这些困纺织惑将在下篇得到解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