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星桥腾飞集团全资子公司(新加坡星桥腾飞集团排名)

从地铁8号线沙园站出来,沿着A出口的电梯往上,以暖黄色灯光为主色调的乐峰广场跃然眼前。临近饭点,商场内的餐厅已经开始排队叫号,就餐、闲逛、购物、看电影......熙熙攘攘的人群为商场增添了不少生气。



据观点地产新媒查阅资料获悉,排名星桥腾飞管理资产达236亿新元,其中超过80%集中于商务空间,50%以上(约124亿新元)聚焦在物流/商务园和数据中心子公司等新经济领域。


“凯德集团具有零售房地产投资及开发、购物中心运营、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的能力,物流和商务产业园领域的布局无疑会成为其打造商业全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接口”,上述分析人士提到。


大股东“孵化”模式


“凯德对于这项变革性的交易兴趣盎然,对于平台整合后迈向全球领先房地产集团的前景充满期待”,凯德集团董事会主席黄记祖用“变革性”来评价这场交易。


或许,这场交易的“变革性”更多的体现在凯德集团与星桥腾飞的角色演变之间。


资料显示,凯德的前身是新加坡百腾置地与发展置地,于2000年合并,两者背后的大股东都是淡马锡控股。本次交腾飞易的另一个集团主角——星桥腾飞集团则由淡新加坡马锡控股和裕廊集团以51:49持股比例成立。


也就是说,凯德集团和星桥腾飞实际上扮演者“表亲”的关系。但这对“表兄弟”,从2011年起又多了一重身份——合作方。


2011年11月,凯德集团联合星桥控股以65.36亿元的价格拿下了重庆朝天门广场与解新加坡放碑之间腾飞的一幅地块,占地星桥面积达9.18万平方米。彼时,凯德集团表示,该地块将用来建造重庆来福士广场。


如今星桥腾飞成为凯德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种新加坡“国企”之间的整合也引起市场全资诸多关注。类似的整合在国内较出名的是中信地产、中海地产重组,保利地产、中航地产的重组,而在同一个集团内整合的案例则有华润集团向华润置地的注资,后者被称为“孵化集团模式”。


某种程度上,淡马锡将星桥腾飞出排名售予凯德集团,更像是一种大股东为“孵化”地产平台而开展的资产重组行为。


在这场资产重组背后,是淡马锡急于子公司做大凯德集团的渴求。


有业内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分析称,凯德作为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外资集团,近年来常被指在华发展步履缓慢。但从近两年来看,凯德似乎在努力打破这种印象,此次收购不排除与其加快发展的战略有关。


2018年1月5日,凯德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拟以17.059亿新元出售凯德集团在中国的20个购物中心100%股权及相应负债。当时凯德方面对外表示,出售主要为了优化资产结构。


在剥离部分资产后,凯德在布局策略上更倾向于核心一二线城市。其中2017年末收购广州乐峰广场后,凯德在2018年先后收购了重庆两江春城项目、广州增城区两宗地块、广州科学城核心区的商业商务用地、上海虹口星港国际中心项目。


在去全资年11月联手新加坡GIC以人民币收购127.86亿元上海第一高双子塔后,凯德中国一位人士曾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集团计划在国内一二线重点城市收购资产,但市场上一些优质项目流通性较低,因而对收购计星桥划造成一定阻碍。


上述人士还列举领展在深圳斥资74亿港元购买深圳中心城商场的案例,表示这样的大宗交易在华南地区相对少。从布局来看,外资的大宗房地产交易多集中在上海。


2019年开年,凯德继续延续2018年的速度。其于1月7日宣布,集团与一家非关联第三方公司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以27.52亿元收购上海浦发大厦约70%面积。


而此次从合作方摇身成为持有方,或许也是“步履缓慢”的凯德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


凯德集团也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按历史惯例预估的集团收入将从2.28亿新元增长到3.37亿新元,增长率为4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