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灵活用工平台的税务风险(灵活用工平台的税务风险分析论文)

为什么最近两年时间内,灵活用工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火,很多公司开始利用灵活用工的方式进行节税?这种方式到底是否真的合法合规?



之后又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很多企业在长时间的休整期间中没能承受住相关的市场压力,最后无奈只能被迫倒闭关门,导致很多群众失去了正常上班的条件,于是灵活用工的方式就开始不断地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市场上像是电子商务类、直播带货类、线上教学类、网约车司机、各种外卖平台、快递分发送货等等行业,其实都有涉及或者使用了类似的灵活用工模式。灵活用工平台确确实实地解决了很多方面用工不足的问题,但也涉及到了很大一部门的税务监管问题。


很多灵活用工平台会这样操作:为了帮助个人或者是企业少缴税,会把高收入资金拆解成几部分的低收入形式,很多平台在灵活用工的时候都会提到,个人在平台内的月收入不可超过十万元。为什么?因为在当时税法规定,月收入超过十万元时需要交纳相对应的增值税,只要是低于十万元,你交纳个税即可,所以很多平台个人月收入数据都是九万元到十万元之间,数据一看你都会感觉不真实。



灵活用工平台如何实现节税?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了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和增值税减免这两个政策条件。上文描述的十万元阈值就是增值税减免的相关政策,但在2021年时,增值税见面的今日已经扩大到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是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需要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收入方式:一种是劳务报酬,相关的个税税率是3%-45%,一种是生产经营所得。相关的个税税率是5%-35%。



问题来了,劳务报酬和个人经营所得收入如何划清界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两者的界限太模糊,但灵活用工平台上通常会把收入划分为生产经营所得,这样核定征收的相关税率就会降低,但如果你是劳务报酬,只能按照相关3%-345%的税率去进行交纳。


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定义收入类型,再加上可能并不适用的核定征收政策,只会导致灵活用工平台出现税务方面的各种风险。



做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一定需要选择适合我们自己本身的商业模式特性的,并且需要擦亮自己选择时的眼睛,减少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