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上海浦东塘桥街道注册公司(浦东塘桥房价)


上海天文馆已开馆。浦东新区供图


浦东新区城运中心。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浦东“城市大脑”的载体和象征,如今它又有了新版本。今年4月8日,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升级版首次上线,将原来的104个经济治理场景、50个城市治理场景、11个社会治理场景,统一整合成10类57个治理场景。


通过浦东“城市大脑”通过视频捕捉,发现金杨新村街道金杨一居737弄活动室旁的垃圾厢房外有被随意丢弃的小包垃圾。平台立即向金杨一居“派单”,小区“接单”后又迅速安排保洁员前去清理,5分钟后整改后的照片就传了回来。


这对浦东城市升级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说明,浦东新区已率先构建了一个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从人工低效管理向数字化高效管理转变。”浦东新区城运中心主任王礌指出,浦东新区依托物联网、视联网等技术,扩大了智能发现、主动发现的应用范围,强化了问题发现能力和闭环处置。


2021年起,浦东新区推动区级赋能平台建设,通过分中心“AI视频智慧感知平台”“神经元智慧感知平台”建设,汇聚各城运分中心的物联、视联等各类信息,积极推动感知能力由“分散”向“集中”、由“智能”向“智慧”转变,将涉及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系统集成到“一网统管”,真正实现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


小事不出村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近年来,浦东各个街镇的居村委都换上了新装——“家门口”服务站。


作为浦东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开展的重要实践,“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动管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如今,“家门口”服务仍在持续细化,绣花般精细的基层治理正在成形。


这项工作2017年启动试点;2018年完成体系构建,实现全区1300多个村居全覆盖;2019年实现常态化运作,形成全市首个区级标准《家门口服务规范》;2020年推进提质增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浦东塘桥街道在峨海小区“50米视界”建立了第一道“家门口”服务点,把“小区门”这一居民每日出入的必经地。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便民服务的集中地、各类信息的汇集地、展示文明的主阵地。


“‘家门口’服务站建设让服务的根系扎到了居民家门口,而此次延伸服务点的推广,则是根系在基层汲取养分后的又一次生长,将更加快捷、便利、亲民的服务,延伸到离居民更近的地方。”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称。


聚焦“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浦东把全区所有居委改造成“家门口”服务站,村委改造成“家门口”服务中心并设立“四站一室”,即党群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村卫生室,推动居村干部下楼办公、集中办公、开门办公,共享空间、共享工位、共享电脑,把腾出来的空间用于提供7大类服务事项,群众不出村居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所有214项个人事项。


如今,浦东还在继续深化,重点建设居村联勤联动站,把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力量下沉到居村并进行有效整合,发现问题后直接由居村调配条线资源进行处置,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感知力、管控力和处置力。


相关推荐:


浦东:打造引领区,再谱新传奇


再当“开路先锋”,看浦东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浦东凭何担当“典范引领”?


直面全球科技最前沿 浦东何以剑指世界级产业集群?


金融赋能,浦东如何释放全球资源配置“大能量”?


(责编:葛俊俊、韩庆)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