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2019年核定征收政策(2019年核定征收强制改为查账征收)

2019年1月3日,刘少奇三子刘丁(刘允真)因病在北京解放军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病逝,终年72岁。


在病逝前,意识清醒的刘丁对妻子和家人交代,自己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要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不要麻烦组织和人民。


妻子艾心琦遵从了丈夫的遗愿。最终,刘丁病逝后,只举行了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妻子忍痛向丈夫敬献花圈,花圈上写着:“夫君刘丁,一路走好!


身为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儿子,刘丁的名字并没有父亲那么响亮。也许到了现在,很多人对他都是陌生的。


1:

刘丁是刘少奇和第四任妻子王前的儿子。关于刘少奇的这段婚姻,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其实他们的分别是可惜而遗憾的。


刘少齐和王前相识于1939年。此时的刘少奇,在党内位置很高,是很多小战士崇拜的对象,这其中就包括王前。


而且,二人之所以成为夫妻,还是王前先表白的。而对于勇敢、坚强地王前,刘少奇也是很欣赏,就这样他们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1942年2月,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普通的草房子里,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就正式结为革命夫妻了。



婚后,刘少奇工作繁忙,王前就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并细心地照顾刘少奇。夫妻二人感情深厚,让人很是羡慕。


他们还先后有了两个孩子,就是刘丁和姐姐刘涛。有了爱情的结晶后,王前和刘少奇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而王前对刘少奇前妻留下的孩子也是视如己出。


只可惜,纵然彼此深爱,他们还是在解放前夕,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结束了婚姻关系。


分别时,他们都落下了眼泪。王前心如刀割,但为了刘少奇,她甘愿“放弃”和美的生活,并将两个孩子都留给了他们的父亲,因为跟着刘少奇,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一些。



刘丁出生于1946年,父母离婚时,他不过是两岁左右的孩童。对于家里发生的一切,他没有任何的感知。


1949年,刘丁和姐姐刘涛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虽然那会刘丁才三岁,但父亲每次教育哥哥姐姐的时候,他也会从未落下。


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虽然我是国家干部,但是你们不可以以国家干部子女而自居,不要觉得自己高别人一等,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忙着指责别人,而是要先问自己是否有做出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刘少奇同志的家风和毛主席的极为相似,毛主席也是谆谆教育子女们,任何时候不要搞特殊化,你们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丝毫差别。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刘丁长成了一个懂事又懂礼貌的孩子,而父亲的教导,他更是铭记一生。


2:

刘少奇教育子女,可以用严格和苛刻来形容。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刘丁和哥哥姐姐们都已经入学读书,他们班上百姓的家孩子一样,同样是住校,吃大锅饭。


当时,因为心疼孩子,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建议说,让刘丁他们回家来住,可以适当地改善一些伙食,而且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吃不饱对身体影响太大了。


可刘少奇却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让刘丁等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们“同甘共处”。


刘少奇语重心长地说:“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是好事,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就会不断地鞭策自己,不会让人民吃不饱饭!



当时,周末是刘丁最盼望的日子,他总是幻想着回家可以“吃点好的”。只可惜,这个愿望也落空了。


家里的饭菜也是一缩再缩。有工作人员看着刘丁饿得面黄肌瘦,就偷着给点好吃的,但这样行为被父母知道后,也被禁止了。


非但如此,母亲王光美还会在孩子们返校的时候,检查他们书包,目的就是防止工作人员给他们带好吃的。


王光美和丈夫刘少奇的观点一致,不要搞特殊,要和同学们一样,如果吃不饱就都吃不饱,哪怕一点花生米也不允许。


每次回忆当年的日子时,刘丁都感慨地说:“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在学校和同学们就用粗粮配野菜,有时候吃到肚子反酸水。



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想不到,刘丁竟然是刘少奇的儿子。无论饮食还是穿着,他和普通同学几乎毫无差别。


虽然肚子饿得难受,但刘丁从未抱怨过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这样做是为了锻炼他们,帮他们养成“不搞特殊化”的性格很作风。


而刘少奇的教子之道,也体现出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期待,展现了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强党性和崇高风范。


3:

除了在生活中,对子女要求严格外,在面对人生大事上,刘少奇也从来不搞任何特权,哪怕影响子女前程的事情,他也是如此。


这一点,刘丁深有体会。


1962年,16岁的刘丁因两分之差,和北京市某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为此,刘丁心里很难过,一度吃不下饭。


这件事正好被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了。他们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并在没有经过刘少奇允许的情况下,想给那所高中的 招生部打招呼,要求他们“破格录取刘丁”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刘少奇。在他们没有打招呼前,刘少奇就出面制止了这个“不合理的行为”。


随后,刘少奇就此事,亲自召开了家庭会议。期间,他很直白地说:“我虽然是国家干部,但是我是为人民和国家办公事情,至于丁丁是否能上高中,那是由学校根据成绩来决定的,既然成绩不够,那就要面对现实,怎么能搞特殊呢。”


在场的刘丁听后,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但他还是耐心地听从了父亲给予的建议。刘少奇很合理地帮他分析了求学的一事,那就是让他选择“半工半读”的中专院校。


刘少奇还说,自己当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学业的。父亲的话句句在理,刘丁也想通了,因为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成才。


最终,刘丁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了北京技术学校的农业中专。读书期间,刘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但自己赚取了学费,学业上也没有耽误。



两年学业完成后,刘丁同样没有利用父亲的“权利去谋职”,而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北京一个郊区的学校教书。


在那所山区学校,刘丁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兢兢业业,不辜负国家的栽培,而且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刘丁的工作才有所变动。先是被调到国家科学技术学会工作。改革开放后,又曾远赴广西等地工作。


无论是教师还是搞科研,以及后来所从事的经济管理,对于刘丁而言,他们只是工作性质不同而已,而自己所要付出的努力和精力确实等同的。


4:

对于刘丁而言,父亲的教育,影响自己的一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丁回到了湖南长沙,并担任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在这个岗位上,刘丁一直干到退休。


虽然身居要职,但刘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竟然是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儿子。


刘丁第一次公开露面时,是在2006年。当时,刘丁做客人民网先锋论坛。在节目中,刘丁首次回忆了和父亲以及母亲王光美相处的时光。



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永远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天忙碌到深夜。纵然如此父亲也没有放松过对他们的教育,总是说你们长大后,不要计较名利,要多为人民去考虑。


而母亲王光美,对刘丁的影响也是深刻的,虽然是继母,但王光美对他们视如己出,同样用心疼爱和照顾。


而且,王光美十分坚强,不管遇到什么事,永远都不会落泪。她也将这种性格传递给了刘丁等子女,所以不管遇到多么大的考验,刘丁几乎不会说放弃,只会鼓励自己往前看。



2019年,刘丁因病去世,享年72岁。


终其一生,刘丁都对得起父亲的教诲,而刘家家风也值得吾等后辈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