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怎么查贵州农信银行开户行(怎么查询贵州农信银行卡开户行)



农信社“特惠贷”助农增收




正当“宇宙行”沉浸于五彩光环之时,农信社(农商行)早已在各个县、乡、村安营扎寨,步步逼近。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也许是农信社有意无意之举。




贵州农信系统不管是在资产规模、存贷款总额还是机构网点数量都超过当地的工商银行。




只不过人们对这个隐形大鳄视而不见。





贵州第一大金融机构

可能有人说,争第一是“然并卵”的事情。


市场上,各家银行都有意标榜自己“要做精品银行,以服务取胜,告别吃利差的时代”。其实都是把好话讲给客户听的。


地球人都知道,“吃利差”依然是这个时代银行业的“主旋律”。


银行75%的收入依然是来自于利息收入,影响银行利息净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量”和“价”,所谓的“量”是生息资产规模。


生息资产指银行贷款、投资等业务形式的资产,其中贷款规模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尤为重要。


所以银行能否占领市场,规模制胜。


回到贵州农信社话题上,截至2018年底,农信系统资产总额7972亿元,存款余额5837亿元,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的22.42%;贷款余额4755亿元,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的19.39%。


假设贵州只有五家大行,份额是一样的,那么农信社就占了其中一个。


但情况并非如此,在贵州的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贵阳分行以及地方法人银行等共有20家左右。


但农信社一家的市场份额就占了五分之一,大体相当于建行、农行、中行等几家之和。


所以,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就曾说,各个县级联社加起来,省联社就是全省第一大金融机构。


这个大,不仅是资产规模大,存贷款余额第一,还体现在它的机构密集上。


大家都知道,贵州有1700多个乡镇,但农信系统竟布置了2000多个营业网点,各乡镇、部分街道基本都设立有支行。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些物理网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农信社把触角深入到村寨的每个农户家中,你家中有几口人,收入情况如何,结婚还是单身,甚至村民们的日常喜好,都摸得一清二楚。


有人就说,一些乡镇干部的群众感情,还不如农信社信贷员对群众的感情更深厚,更实在。


发展“命运共同体”

如果福布斯要搞一个县的权势人物榜单,排在第一的,估计不是书记、县长,而是农商行的董事长。


这个结论似乎有点“不讲政治”,但细想一下,还真有些道理。


以贵州一个中等县份来说,年财政收入约七亿元,可支配的钱非常有限,但一个农商行的董事长,掌管六七十亿元贷款,这笔钱我要贷给谁,贷多少,他的意见至关重要。可以想象,农商行掌握了境内多少企业、机构的“身家性命”。


在县份,农商行对市场的掌控力是独一无二的。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经常仰仗着大行背景,看起来牛皮哄哄,但到实践中来,却怎么都难自信起来。农信社从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品牌影响力等,简直活生生碾压对手。


一县级支行负责人经常吐槽,虽然贵为国有大行,但现在已严重被边缘化了,县里有什么好事,首先考虑的是农信社,揽储、催收都有党委、政府撑腰。


为了降低不良率,书记、县长亲自部署,对于公职人员在农信社贷款不还,或者给他人担保出现烂账,清不回的要接受处分。


其他银行就不一样了,你收回收不回,自己看着办,没人愿意听你哭诉。


这也难怪,农信社是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所有存款必须用在当地,而不像几个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吸纳的存款还需要拿到总部去统筹。


统筹之后,还能留多少钱来支持当地发展,是个未知数。当然,农信社的税收,也是缴纳在当地,有效地解决了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


就拿花溪农商行来说吧,每年纳税额高达3亿元,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如果把这3亿元税收放到贵州某个小县、穷县,全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有了。


县级联社虽然与省联社有隶属关系,但对于县里来说,还是自家的银行,能指挥得动,但这些国有大行,总部在北京,你想找他“通融通融”,他还得找向上面“汇报汇报”,哪有农信社来的更直接。


农信社与当地已经构筑起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在一次农信社改制会议上,省里主管领导曾对县级官员喊话:如果你农商行都不抓,你还懂经济?你还懂金融?那你就是最大的失职、失误。抓好了,就是抓住了机遇。


改制稳步推进

农信社虽然荣升为“老大”,但一直避讳自己的“大”,是有原因的。


国有几大行N多年前已经改制完毕,轻装上阵,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不用说了,先天具有现代金融的基因。


所以其他银行都在谈哲学的时候,只有农信社默默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家务事”,因为家产多,娃娃也多,梳理这个关系就要费好大一阵子。


大家都知道,产权不清,职责不明,不良率高,行政色彩比较浓厚,是农信社历史遗留的包袱与体制弊端。


因此,对于农信社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信社改制给予高度支持,贵州农信社改制的进度位居西部第一,截至2017年5月,全省农信拥有农商行55家(含筹建12家),占比达51%。


不过,2017年召开的全省农信社改制暨农商银行发展推进会上,曾提出要在2018年6月30日前全部搞完,但按现在的进度来看,只有继续“稳步推进”。


这里面,主要集中在不良率的处置和法人股的募集上。


在2017年的推进会期间,尚有41家联社的不良贷款达到75亿元,不良率达到了5.17%,超过国家5%以下的要求。


少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进度缓慢,靠转借、重组、借新还旧或无因展期来消化不良资产,过度依赖核销、重组等手段,有效处置措施和力度明显不足。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4%以内,还需脱胎换骨之功。


在法人股募集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既然成为股东,逐利就是本能。但是过度逐利,却有可能改变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正如一位领导所说的,如果信用社找到一些不好的股东,一天只想搞钱、分钱,你投“三农”“小微”他觉得没搞头,那你就完蛋了,脱实向虚。


任何一件事物在前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改变不了前进的大方向。


所以中国提出“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农信社亦如是。


从目前的业绩来看,存贷款余额已经突破一万亿,达到1.06万亿元,实现了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如果贵州把全省84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实行股份制改造,甚至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将可实现业务跨越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那时,农信社的“霸主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