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第三方支付业务论坛(第三方支付平台问题分析)



在多位支付领域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众多互联网平台的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主要围绕条码支付开展。


早在2019年8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指出,将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上述国内大型支付机构负责人指出,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不但推动众多互联网平台App使用同一张支付二维码,免去广大消费者切换不同App进行支付的麻烦,还对支付行业规范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将支付市场纳入共同的监管体系,极大限度压缩“二清”(无证机构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资金清分结算)的违规操作空间。


“在实际操作环节,要做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并不容易。”他指出。一是各家互联网平台的二维码支付技术体系截然不同,需要彼此协同构建统一的条码支付编码规则,二是近年第三方聚合支付条码不断涌现,导致条码支付服务壁垒日益复杂化,彼此打通的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条码支付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清算机构、账户方、收单方、服务商四方协同,共同遵循“统一标准”制定条码支付、收单、清算等方面的规范操作流程。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微信支付(财付通)、支付宝等大型互联网平台旗下支付平台正与银联、网联等清算平台合作,构建统一的条码支付清算操作标准。其中比较流行的支付清算合作模式,是将对方纳入自身聚合收单体系,相当于清算平台开放了接口,与互联网平台支付工具实现“一对一”对接。


此外,腾讯、阿里巴巴旗下部分场景正逐步向云闪付App等支付工具开放。比如微信支付收款码与银联云闪付App已实现互认互扫;云闪付App还支持Q币、QQ音乐、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以及通过扫描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进行付款;微信小程序支持银联云闪付支付等。


在多位支付领域业内人士看来,这有助于条码支付在更大范畴实现互联互通,最终达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的发展目标。


“目前云闪付App收款码尚不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但在不久将来,这个障碍也将随着各方共同协作推进而破除。”前述国内大型支付机构负责人直言。



如何维系场景流量合作与支付业务收益待解

在支付领域互联互通日益提速之际,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似乎尚未开展互相扫码支付互通。


“究其原因,阿里与腾讯要实现支付领域互联互通,可能需先解决风险管控与利益分成等方面的挑战。”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技术总监向记者指出。


所谓风险管控,主要是场景开放与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之下,阿里与腾讯如何做好各自海量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避免在支付业务高并发情况下出现清算差错,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收益分成,则是互联网平台在场景开放与部分支付业务面临分流的情况下,如何维系以往的场景流量合作与支付业务收益,同样是一大考验。


记者获悉,当前大型互联网平台旗下支付平台向商家提供的收款产品包括当面付、周期扣款、APP支付、刷脸付、手机网站支付、电脑网站支付、支付宝预授权、当面资金授权等,多数产品费率为0.6%,面向游戏等特殊行业的费率则达到1%。因此,若场景开放与支付领域互联互通导致部分商户收款业务“流失”,对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支付业务将是不小的损失。


“事实上,收益分成在技术操作方面不成问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可能会影响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推广进度。”这位第三方支付机构技术总监向记者透露。目前大型互联网平台对此态度迥异,有些已表示愿做出让步,有些则至今尚未做出明确表态。毕竟,这对支付平台未来业绩增长与IPO估值均构成不小的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随着相关部门着力推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彼此开放场景与支付工具互联互通,将是大势所趋。


“对大型互联网平台支付业务而言,支付领域互联互通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还有业务模式的剧烈变革。”他直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