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我国农村2000年(农村2000年前老照片)

那是一个土灶台,还烧着火。灶台后面的土炕上整整齐齐地叠了好多衣服,挨着一个木柜子。木柜旁摆了一个“牌位”。


【对话杨鑫


参加“老有所忆”活动的老人董绒拍好照后,几次邀请志愿者到家里做客。


商洛农村地区的老人,收到装在相框里的12英寸照片。


拍照前,杨鑫和志愿者为老人们整理仪容。


一位老人收到照片后高兴地举了起来。


听到杨鑫说“一辈子就活个自己高兴”,老人点点头。


这位老人是“五保户”,当时我不知道。我把照片交给他时说,“你这照片拍的挺有意思,拿回家后给儿孙也不错,他们能记得你最好的样子”,然后他眼泪就出来了。


当时我不知道啥情况,村干部跟我解释。我就跟老人沟通说,“咱这照片是拍给自己的,只要自己高兴,你喜欢就行,放到家里咱自己看,一辈子就活一个自己高兴。”他点点头。这张照片我印象很深刻。


“我们就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微光”


南都:为老人拍照的费用从哪里筹集?


杨鑫:我们做公益最大的问题就是筹款。除了一些名人做的大型公益机构有固定的款项。像我们这种小城市的小机构,能做的也就是这一点小事情。


我们就从自己最擅长的、最简单的事情去做。想了很多办法:志愿者晚上去路边摆摊,拿着展板,呼吁捐款,我们送绿萝、长寿花,来募捐做线下拍照活动的钱。


2000张不是我们的终点,两万张也不是。只要有机会给老人们拍下去,我们会坚持。山里面需要这样服务的老人不少,包括城乡接合部的老人。说实话,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金钱去支撑的,所以我们筹多少钱,就先做多少。


南都:你是职场人也是一位妈妈,加上公益活动,你如何管理你的时间?


杨鑫:回想起来,我做公益是从2006年读大学的时候开始的,在献血车留了个血样,到了2014年,我和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配上了。我爸是医生,我的哥嫂也是医生,我明白这个事情对身体没伤害,家人也没有反对,我就去捐了。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不去对方可能再找不到第二个符合的了。


捐了造血干细胞以后,我开始有公益意识。后来还遇到过一个癌症患者,遗憾结婚的时候没拍婚纱照,后来我和一个朋友就在患者家的玉米地里,给她拍了一组结婚照。


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离不开周围亲友的支持。有时候要牺牲陪孩子的时间,遇到活动,把孩子暂时托付给邻居、亲友。孩子也会不满,我跟他解释,争取其他事情上能多陪陪他。


一辈子没有一张照片是很遗憾的事情。我想趁年轻还能干点事情的时候,让他们少一点遗憾。在这期间,老人们对待死亡的那份坦然乐观,也会感染我们。在这种互相感染、互相感动的影响中,我们才在继续坚持。


南都:在你们的影响下,现在也开始有其他机构发起给老人免费拍照的活动。


杨鑫:现在商洛本地就有机构也为老人拍遗照。我挺高兴的,证明我们这个项目不光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还得到了社会公益机构的认可。


作家梁子的《你是尘埃也是光:面纱下的阿富汗》,影响我的生死观,我前后看了几遍,有段时间网名也用的“是尘埃,也是光”。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都特别渺小,可以是尘埃一样,随意落在哪里,默默无闻,也可以是一个光去照亮别人,给别人带来一点温暖。我想我们就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微光,让老人们能笑着面对。


出品:南都即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