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马来西亚官方语言(千万别和马来西亚华人谈恋爱)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发生了一次改变历史的种族骚乱。


这场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冲突,在马来西亚政府后续的发声中,被定性为华人反对党对执政联盟的挑战,骚乱是“有意制造冲突”。


其后,这个华人反对党及其身后的地区,被“开除”出马来西亚,并在数十年后,缔造了东南亚的经济奇迹。


这个华人反对党便是人民行动党,它身后马来西亚的地区便是新加坡。而其党魁,国人更是耳熟能详:李光耀


这场种族冲突引发的蝴蝶效应,不止是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强势崛起,也引发马来西亚对华人政策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简而言之,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在此之后,开始了一场“消灭”华语的运动。


尽管,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实现多元民族融合的最终目标,但实质上,一是马来人政党面对华人政党挑战的“作弊”,二来是马来人对自己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华人不平衡。


一系列针对华人的经济压制和文化进一步同化的政策,走上历史舞台,也最终让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失败的笑话”。




一、强行官方语,消除多元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是继新加坡之后华人占当地人口总数官方比例最高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是马和来语,第二语言是英语,华语在马来西亚是弱势语言,基本是华人群体的通谈恋爱用语。


马来西亚政府把马来族和当地土著民族统一划为土著,而把华族、印度族和外来的欧亚族裔划为非土著。在1969年种族冲突爆发之后,马来人主导的马来西亚,开始明目张胆别地对土著采取倾斜政策,倾尽全力推行马来语。


1969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国民型小学(主要针对华文小学)将从1970年起逐级改用马来语为授课媒介语,到1975年转变为国民小学;1977年起,国民型中学(针对华文中学)开始逐级改用国语授课,到1982年转为国民中学。中学的全部考试也改用国语为媒介。


华文学校面临着第二次改变教学媒介语,成为马来中学,这意味着华文教育的性质彻底被改变。


1982年起,所有大专院校也采用马千万来语授课。换言之,到1982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教学媒介语完全是马来语,华语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至极限。






二、民族配额制,压制华人社群

1971年,官方智库建议国立大学根据大马公民的人口比例,而无需以别考试成绩录取学生。


这与当下美国人设置种族配额的方式如出一辙,官方而剑指处,便是勤学善考的华人群体。简而言之,学校录取不看学业,而只看民族,且民族的配额,又掌握在马来人为核心的政府手中。


这也是其后马来西亚固打制的开端。


随后,政府修改宪法以便更多土著能被录取进入大学谈恋爱及其他学院。固打制实行后,大专院校中马来学生的比例方语言由1970年的53%提高到1975的71%。1985年在马来西亚进修证书班、专科文凭及学士学位课程的土著学生人数分别为65.8%、94.5%及65%。


固打制的实质是统治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是给予统治民族发放特权。这一制度的推行,导致各种族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马来西亚政府这还没算完。1971年,华人马来西亚政府公布大学及大专学院法令,在这项法令下,创办大学或学院需获得最高元首之恩准,同时禁止设立采用以非国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私立大学,相当于进一步和延伸了“固打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优秀华人子弟失学或留学海外。






三、废除全津学校董事部,垄断教育资源

全津学校董事部,即所有完全津贴的学千万校及教育机构的董事会。


废除全津学校董事部,意味着民间不再有自主办学的可能。1972年,马来西亚修改教育法令,着手废除全津学校董事部。


这意味着学校董事会今后再也没有权利聘请及解雇教职员,同时,教育部也没有说明董事会的权限。这种灰色空间,恰恰是马来西亚政府对华语学校进行华人致命打击的杀招,而实现形式如调派不谙华文的行政人员到华文源流学校服务等。名为支持,实为作梗。


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方语言亚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华文学校的控制,连马来西亚大学主修中文的学生用中文撰写论文也被禁止,并切断对华校的经费支持、还阻碍华人民间募资。


直至90年代,马来西亚一直强势推行马来文化中心主义,试图以马来群岛原住民及回教文化,统治其他族群文化。






然而,马来西亚的诛心之谋,终究还是失败了——在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仍是最为发达的,在各种政策的限制之下,马来西亚华人仍建设了包括1290所华文小学、60 1所华文独立中学和3所民办华文大专院校这样完备的华文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的马来西亚建立经历了艰难坎坷,也伴随着激烈的文化冲突、种族纠葛。然而,马来西亚华人仍是自强不息,也终于将中华文化的文脉续写在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


1991年,伴随着自身政策执行的失败、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增强,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提出了“2020 年宏愿计划”, 转变国家文化方针、采取开放政策, 包括允许南方学院开设中文系及华社创办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


这场消灭华语对文化战争,最终,以马来西亚政府失败为结果,马来西亚,也让自己成了一个失败的笑话。在对马来西亚付之一笑的同时,我们仍需记得,华语的保存既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努力争取和抗争的结果,也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独特国情使然,更是中国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带来的庇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