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西安代办idc许可证公司(西安idc经营许可证快速办理资质)

曾被投资者冠以“国内NPU第一股”的寒武纪因与华为合作关系的破裂而跌落神坛,如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也选择出走。随着这公司位“华为系”高管的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寒武纪与华为的“联姻”走向末路。




3月14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了一项重磅的人事变动公告。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由于“与公司存在分歧”,已于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离职后,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CTO梁军被外界视为寒武纪与华为“联姻”的重要纽带,随着梁军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一年多以前,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时曾备受瞩目,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00%,市值突破千亿。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被冠以“国内AI芯片第一股”名号西安的寒武纪迅速跌下神坛。




股东大幅减持、股价创出历史idc新低、首席技术官出走……寒武纪,曾经风光无两的独角兽,怎么了?




华为系梁军出走,“联姻”正式破裂




“梁军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双方也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公司知识产权完整性不会受影响……”




尽管寒武纪用了一连串否定句对外积极表态,许可证梁军出走的消息还是重锤寒武纪。




梁军辞任的消息发资质布后,次日,寒武纪股价收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总市值仅余260.5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梁军于2003年加入华为,后成为海思的技术专家,负责过海思团队在手机soc设计、网络芯片架构设计等,2017年从华为跳出后加盟寒武纪,任副总经理和CTO。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的信息显示,寒武纪此前推出的首款7nm AI训练芯片思元290就是在梁军任期内主导推出的。有意思的是,同年,华为的高端系统级芯片麒麟970惊艳亮相柏林,而970 SoC快速中,就破天荒搭载了寒武纪的首款终端NPU的IP授权,名称为寒武纪1A快速,凭着华为的超高知名度和关注度,寒武纪也一炮而红。




作为华为的旧部,梁军在加盟寒武纪的idc第一年,寒武纪就与华为终端芯片展开IP授权,市场中有声音指出,梁军在这场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抱上华为“大腿”后,寒武纪的业绩迎来了暴发式的增长,更为公司日后的上市打下基础。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代办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 771.27 万元、1.14亿元和以及6365.80 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7和2018年度,寒武纪的主营收入里,终端IP占比高达98.33%和99办理.69%。可以说,没有华为,寒武纪的AI芯片的商业化进程不会走的如此顺遂。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业内泰斗的或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或是为了留住梁军,2020年12月,寒武纪曾经向梁军授予了10万股激励性股票。根据协议,梁军在离职后已获授未归属的8万股作废失效,以公司当前的股价65.22元/股计算,这部分股票的价值在522万元左右。




此外,梁军手中持有的北京艾溪科技37.6%的股权,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实缴成本叠加5%利息的回购价格,进行转让。 换言之,梁军此番离职近乎净身出户。出于何种原因,竟让这样一位业界大拿选择出走?




权宜之计,


“备胎”寒武纪惨遭抛弃




外部推测,在华为脱离寒武纪自研人工智能芯片后,寒武纪已经成了华为的“弃子”,梁军的出走实则是在寒武纪身上看不到出路而做出的自救行为。




在2019年的一场峰会上,寒武纪一位高管透露,寒武纪在和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做技术评测,其中包括快手、滴滴。但一位曾在滴滴云就职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他任职期间,虽然有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项目使用,因为产品“不好用”。




此外,寒武纪此前宣称,其芯片在百度有落地。虽然该消息属实,但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代办显示,百度所采用的芯片数量只有百块左右量级,并未用在核心业务上。




“寒武纪技术上不弱,但是产品也谈不上比传统大厂更好。”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客户,第一诉求是安全稳定,为什么放弃那些成熟芯片,而去用一个小公司、未经检验的芯片?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手中产品在商业化进程中频频遇困,寒武纪当初又是如何获得华为青睐的?或者说,华为与寒武纪的合作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2016年,寒武纪推出首款AI处理器Cambricon-1A,确立中国第一AI独角兽公司的地位,彼时AI概念许可证正风靡全球。




时隔不久,2017年,手机巨头苹果便将这项红极一时的ai芯片技术搬到了即将发布的iPhone11身上。




华为自然不愿在这场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后,为了抢夺“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智能机”的名号,华为决定在麒经营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纪的AI处理器IP。




只是,华为在此后的宣传活动中却一直淡化其AI处理器的出处,同时有迹象表明,华为采用寒武纪AI技术开发麒麟资质970的2017年, 华为海思一直与ARM合作研发基于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术。




风险正在酝酿。华为海思在2018年发布了云端及边缘芯片,此后便一直致力于覆盖数据中心、边缘端及消费终端的全场景,而这恰巧也是寒武纪的业务线。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终端、云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领域,华为海思与寒武纪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




此后不久,2018年10月,华为宣布采取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2019年华为麒麟810处理器便搭载了自研AI芯片。




华为有了自己的AI芯片,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寒武纪2019年办理的业务结构发生了一次西安大换血,由华为撑起的ip授权业务的收入发生断崖式下滑,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智能计算系统集成。




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对寒武纪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寒武纪也直言“公司短期内难以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公司华为的客户。”




成也华为,败也华为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许可销售收入在出现同比下滑, 仅为6877.1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下降至15.49%。而这个数字在2017、2018年分别为98.34%和97.63%。




此外,根据彼时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募投项目中也并无任何IP研发的内容。




这也引得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寒武纪说明:“该部分业务的未来经营计划以及可持续性,是否存在逐步放弃该部分业务的趋势。”




要知道,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就已经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业务。




没了华为业务的支撑,寒武纪只能另寻他路,而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科院成了不二的选择。




2019年4月25日,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而这个项目则是代替了IP授权业务成了支撑公司的“脊柱”。除了横琴项目之外,寒武纪2019年还签约拿下了西安公司市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




比较公司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及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IDC项目贡献的业绩体量后不难发现,在2019年这两个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




这两个项目虽然收入丰厚,但背后的关联关系和地方引资招商的战略考量因素,却让商业上的价经营值大打折扣。




一家芯片公司俨然成了一家idc承包“关系户”,不过,在这两个政府idc项目的滋养下,公司顺利登陆A股市场。




只是登陆A股后,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公司的高估值并不买单。公司自上市第四日触及股价历史高点297.77元/股后便开始一路回落。截止发稿,公司股价报66.25元/股,较最高价跌幅接近8成。




短期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也难言反转。根据寒武纪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同时归母净亏损8.4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亏损4.35亿元,同比扩大94.9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