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广州注册小规模公司流程(小规模企业注册)

2022年伊始,广东在全国小规模“万亿工业大市”名单上,写下了一个新的名字:惠州。根据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785.9亿元,增长26%,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佛山去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42.13亿元,居全省第2,制造业大市地位稳固。顺德区工业总产值则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


广州谋新篇布新局,经历了支柱产业从轻化到重化再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变迁,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元、5000亿元大关。 新华社图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 这里是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集聚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巨头。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陈灿荣 摄


惠州:大项目支撑制造业突围


化工巨头云集 重大项目逆势集聚


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


1月27日,惠州宣布,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785.9亿元,增长26%,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1993年,惠州GDP才刚刚迈上百亿台阶,如今则“站上”5000亿元关口。从经济弱市、农业大市,蝶变为GDP总量居全省前列的经济强市、工业大市,这背后,是大公司项目和骨干企业支撑下的制造业突围。


2000年,当时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签约落户惠州大亚湾,开启了广东乃至全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如今,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不仅成为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还集聚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巨头。


在过去的5年,中海油炼化二期、中海壳牌二期、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首期部分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PTA)、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太平岭核电一期1、2号机组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逆势集聚,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产业集群也在这个城市加速形成。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惠州已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1企业注册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行业总产值4591亿元,居全省第三。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2年,惠州还将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发挥大项目、“链主”企业带动效应,不断做长做精石化产业链。同时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资源外溢,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大咖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制造强省地位进一步夯实


五条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公司

“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区域撑起了中国制造的半壁江山。如今珠三角集齐了5个破万亿的工业大市,这意味着广东进一步夯实了制造强省的地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第五个万亿级工业大市的出现,意味着广东成功应对了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率先实现了复苏,从中也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


王福强指出,珠三角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这样的集群,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发展愿景。现在来看,这种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事实上,现有的5个万亿级工业大市之所以能有现在的体量,也主要得益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王福强进一步分析认为,大湾区珠三角城市之所以能不断涌现万亿级工业大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五条:


一是注册时间上抢在前面。珠三角是全国率先提出“腾笼换鸟”的区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努力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将创新作为转型的重要路径。不仅注重科技创新,率先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函数的结构,提升了科技贡献率,而且注重产业创新,构建了若干制造流程业创新中心等共性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综合服务,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生态,进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此外,管理创新方面,珠三角也走在前列。无论是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稳链固链,都有切实的成效。


三是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发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广东都有具体举措,除此之外,广东也注重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正在加速推进产注册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国家十四五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的任务是推动实现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而这些,珠三角应该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四是坚持科技的自立自强。广东正在积极谋划战略突围,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 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为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绿色发展。适应双碳发展的趋势,广东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进而倒逼产业转型。生态环保、小规模绿色技术等行业,也在支撑珠三角的工业走稳走远。


猜想


将拿下珠三角


第6座万亿级工业大市?


“就珠三角的发展趋势来说,完全有可能出现第六个万亿级的工业大市。”王福强分析,大湾区、深圳先行流程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等,都是国家级平台,中央配套了许多支撑政策。特别是近期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和深圳市场准入等政策企业注册,均将产生外溢效广州应,平台周边的区域也将得到其辐射带动。


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能,具有发展惯性。就产业链来说,各个环节不同,对应的产业形态也不同。通常,产业链会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紧密。珠三角形成的产业集群,会就近布局进行延链补链。这为后发区域提供了迈入万亿级门槛的机遇。


“至于是谁,各有优势。”王福强表示,珠海临近横琴粤澳深合区,正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特区,政策利好最先受益。并且,港澳也广州正在逐步加大与珠海的合作,特别是香港要与珠海共建航空产业园区。中山是传统工业强市,受益于深中通道的通车,将会率先得到珠江东岸特别是深圳的辐射带动。江门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未开发的沿海土地,具备安排重大工业项目的土地要素优势,正在推动华人华侨经济合作区落地,后发优势极其明显。”


“我理解,第六个万亿级工业大市会从这三者间产生。但最终会是谁,取决于十四五期间这三个城市如何进行谋划、争取。”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