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英德市英红镇建设银行开户行(英德市建设银行利民路支行)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


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名单


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潮州凤凰单丛、清远英德红茶和梅州清凉山茶均是广东“名特优”茶叶品牌,当地积极通过各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举措,不断推动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起来和农业君看看吧↓


凤凰单丛


“九个一”保障质量安全


潮州是我国乌龙茶三大产区之一,也是单丛茶的原产地。潮州潮安县凤凰镇是茶叶专业镇,因茶而名扬,因茶而民富。凤凰镇做精做细做实“单丛茶”这篇文章,提升凤凰单丛茶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将2021年定为“茶叶品质控制行动年”,制定了“九个一”的行动方案,预防和解决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举办一次“凤凰单丛茶品控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


紧紧围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工作要求,在加大宣传、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监测、加强业务培训等上下大功夫,开启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实现茶叶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


签订一份茶叶品质安全承诺书


与茶农签订《依法依规使用农药承诺书》,进一步增强茶农安全意识,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切实保障茶叶生产用药、农业生态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配合市、区农业部门打击、取缔违规农资网点和滥用违禁农药的茶企、茶农。


组织一次茶园清洁活动


对茶园的农事工作残余物,包括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进行统一清理,同时安放垃圾桶,树立宣传标示标牌,树立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维护茶园整洁卫生。


每一周或两周组织一次农资执法检查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农资经营店进行检查,打击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全力护航茶叶生产,保障农民权益。


每周一场业务培训


全镇各村都要进行一次茶叶生产技术、农药的规范使用、茶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茶农科学管理好茶园的能力。



▲为茶农开展业务培训。


制定一份村规民约


各村在制定村规民约的同时应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38种农药”内容列入其中,并督促茶农严格执行。


打造一片示范性茶园


政府将从现有保留生态较好的茶园中,选择其中一片茶园进行打造提升,以促进凤凰镇生态茶产业的发展。


送检一批茶叶


保持质量监管常态化,不定期对茶农茶商的茶鲜叶、茶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检测茶叶质量,并对外公布检测结果,保障茶叶生产安全。


开展一次学、教宣传活动


通过聘用茶叶生产专业人士、专家开展茶叶农药规范使用、茶叶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培训,提高茶农对茶园的科学管理,确保茶叶生产安全。



▲市、区、镇农技人员到凤西、叫水坑、虎头、福北等茶区,宣传推广中高山以上不使用农药,低山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英德红茶


“三品工程”推动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1959年首批英德红茶问世后,英德市大力进行红茶品牌文化建设,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创新产品,2017年英德红茶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清单。



通过实施“三品工程”,清远英德市以品种、品质、品牌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特色红茶产业的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着力突出优良品种,壮大产业规模


01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以“英红九号”为主的英德红茶是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老一辈科研人员历经20多年潜心研究、精心选育而来的,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英德市大力推广“英红九号”生态种植技术,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带动茶农奔康致富,创造了“一个品种支撑一个产业,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的佳话。


据悉,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育成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7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贡献及科技贡献率均超80%。


着力把控品质,积极探索发展模式


02


在生产方面,英德市大力推广茶叶标准化种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推广应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建设生态型茶园;多次举办茶园机械化管理现场会,提升茶业机械化水平。在加工方面,依托建设清远英德市红茶产业园的机遇,探索建立了若干个英德红茶区域化加工(中央智能茶厂)技术服务中心,形成区域化加工产业服务平台新模式,逐步建立起小农户与茶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



▲清远英德市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英德市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清远红茶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英九庄园打造“‘1 N’ 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产业服务覆盖3万亩茶园,从茶园到茶杯实行“6T”标准,即生态标准、选育标准、种植标准、工艺标准、品控标准和品饮标准。


着力打造品牌,助推产业兴旺


03


为了推广英德红茶这一品牌,英德市积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品牌推广模式,进一步提升英德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其中,“请进来”指在市内举办各类型大型茶事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宣传推广;“走出去”指组织英德茶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增强与兄弟茶产业市县的交流与学习。



▲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现场。曾亮超 摄


清凉山茶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成效显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清凉山茶是梅州的地方历史名茶之一。2018年,“清凉山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当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单,并成为该次评审中广东唯一上榜的农产品。自2020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清凉山茶产业通过品质、品牌、技术“三联动”,实现了种植区域、技术创新、品牌推广三大突破,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的格局。



▲清凉山茶签订标志授权使用协议并实行统一包装带标上市。


首先是在种植端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通过优良的育种方法及科学合理的种植栽培技术改进,清凉山茶品种之一“鸟舌茶”的抗病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性状得以提升,作物品质有所加强。目前,项目共建设“鸟舌茶”育苗基地5亩,茶叶产品速检中心3个;有机、绿色茶叶标准化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600亩。同时,建立生产日志、生产培训、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等标准化生产、检验规范制度,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



▲清凉山传统茶树品种“鸟舌茶”茶苗繁育基地。


其次是在经营端着力推进品牌化经营。项目共申请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5个;“地标 有机”和“地标 绿色”经营主体品牌包装8000套,并建设地标景观13个,地标产品展示中心5个,打造有“梅江区清凉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叠加效应,促进产业发展。


项目实施期间,已带动1700多户贫困户在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就业,户均增收2700多元。2020年“梅江区清凉山茶”还分别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



▲2020年“梅江区清凉山茶”分别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