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推介会上,太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卫江说,很多上海朋友第一次到太仓后,都会发出“没想到太仓这么近”的感叹。
打“临沪牌”,太仓为何既是老手也是新秀
风口加持,机遇不容再错失
当然,交通只是太仓手中的“上手牌”,通过产业协同、载体建设等,与上海等高对接,从而真正打造“小上海”,才是“制胜牌”。
太仓此次在上海虹桥推介,一个大背景就是,今年年初获国务院批复实施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太仓被提及11次,涉航空产业、港口航运等多项内容,并与上海长宁区、嘉定区一起被列入“大虹桥”的北向拓展带。
太仓市领导表示,太仓首先是虹桥以北空间格局的拓展。当下,太仓正以“未来城市新中心”的标准,打造总面积50平方公里、可容纳30万人口的娄江新城,对接上海“五大中心”,也就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目标是把娄江新城打造成为虹桥商务核心配套区、上海五大新城的“姐妹城”。
太仓市领导还说,太仓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价格洼地、价值高地。“我们开展了国土空间的全域整治,划定了11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确保每个落户太仓的重点项目都不缺土地。”
而经过多年的积累,太仓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超1.2万家,世界500强企业31家,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集群优势明显。
同时,太仓已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太仓是德企在中国投资最密集、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是著名的“德企之乡”。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德国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在太仓落户。航空产业方面,太仓引进了工科名校西北工业大学,并设立了民用航空等10个学院,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做航空、到太仓”的知名度正不断提升。
本次推介会上,曾在德国工作过的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钱建农谈到,德企向来严谨和挑剔,太仓能够成为“德资高地”并不容易。
据介绍,太仓正在打造“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推出土地出让“双信三即”模式,即“政企互信 企业诚信”,以及“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企业开办只需半天,重点项目平均审批时限为7.5天。
毕竟,机遇是一回事,发展又是另一回事,此前曾错失过数次的机遇的太仓深知这一点。“上海下一站”已然是太仓,而太仓的“下一站”,能否真正成为“小上海”?
时间会给出答案。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