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秦农银行高陵区通远街道开户行(秦农银行高陵区南新街支行的电话)






本报记者 艾永华 见习记者 马腾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秦岭脚下,渭河两岸,乡村美景如诗如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不久前,全省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现场会在西安召开,观摩乡村振兴项目,解剖农村改革的路径模式、运营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西安市工作经验。


近年来,西安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重大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法路径,将深化农村改革与构建城乡融合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推动农业农村实现跨越发展。


平台赋能,沉睡资源动起来


6月25日,高陵区通远街道仁村“党建花园农场”的日光温室里,一排排盆栽花卉争奇斗艳。“花园农场花卉的品种随季节而定,全年共栽培40多个品种,现在有四季海棠、鼠尾草等16个品种。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订单明显增多,还不到半年就已经销售了80万盆,收入90多万元。”西安爱睦乐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鑫说,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高陵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18年,借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政策,仁村将清产核资梳理出的20.37亩闲置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出让,获得了250万元发展启动资金。


“有了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底气就足了。”仁村党支部书记肖鹏说,在省市财政奖补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村集体又流转了农户62亩土地,建成总投资560万元的“党建花园农场”。仁村引进陕西益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西安爱睦乐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发展盆栽花卉产业。2020年,该公司共销售160万盆花卉,收入22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56万元。


“仁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支持。”肖鹏说。


西安市在深化“三变”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对村集体和市场主体的服务力度,积极搭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入市交易,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区县、镇街、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通过产权交易信息平台与市场对接找项目,打通资源资产流动渠道,与资本合作促发展。


截至目前,西安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共发布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信息18.8万余条,成交5.5万余笔,成交金额17.23亿元。为了引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发展,5月9日,西安市举办了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24个,金额8.48亿元,涉及25个村集体,带动14457名农民增收。


产业联盟,增强发展新动能


“过去种地,耕种、灌溉、喷药、收割等每个环节都要操心。自从把自家耕地托管给村集体后,每亩地收入比过去增长100多元。”6月15日,高陵区张卜街道张桥村村民刘晓红对记者说,“耕地托管后,我可以踏踏实实在外面打工赚钱,每年至少增加收入3万多元。”


针对村内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状,2019年,张桥村启动土地全程托管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所托管土地实行统一种植,在保证农户每亩每年600元收入的基础上,纯利润部分村集体与农户按3:7的比例分红。为了让群众放下顾虑,积极参与土地托管,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实行托管,目前托管农户从最初的72户增加到147户,托管面积578亩。


“我们与中化农业陕西分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农资和技术服务。与托管前相比,每亩降低生产成本55元,提高产量120多斤。”张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振合说,土地托管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也让青壮年从繁琐的耕种中解放出来,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


张桥村“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的托管模式示范作用凸显,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推广。


自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以来,西安市开展了300余场次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大学习、大讨论、大对接”宣传活动,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决策。通过政府搭台,推动龙头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紧密、可靠、稳定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已落实47个合作项目。积极引导村集体转变理念,提高生产标准,实行绿色高质量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3月30日,在西安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西安市农业农村局与邮储银行西安市分行、秦农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加深合作。


创新模式,激发乡村新活力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位于秦岭脚下的长安区太乙宫街道白家湾村,一块块整齐的农田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了。”6月26日,正在“白家湾1号田园”锄草的村民邢月萍说,“自从有了村集体的认养农业,不仅有打工收入,自家的土鸡和土鸡蛋也卖得更快了,家里每月能多收入将近1000元。”


“白家湾1号田园”是白家湾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发展的“认养农业”项目。


西安市以城市需求为目标,立足特有的区位优势、地方特色农业资源,采取“三产融合 集体经济”方式,坚持利益联结,积极培育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三产融合新业态,生态休闲农业活力四射。以美丽休闲乡村、农耕文化生态观光园、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发布灞桥白鹿原樱桃赏花采摘体验游、高陵研学体验休闲游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西安市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坚持自主改革发展型、联村党委引领型、村企合作带动型、三产融合发展型和特色产业嵌入型五大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6.72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分红1.85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