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建审批等事宜)


过去,一个项目动工前,有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文物保护等多个专题报告需要编制报批,一个事项没到位,建设投产就可能“卡壳”。对此,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由政府出资提前对区域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环境影响等11类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审,将评估成果嵌入一张蓝图,区域内各市场主体直接共享成果,最大限度取消、简化和优化了审批事项,项目落地投产时间大幅提前。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成本也是长期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按以往规定,企业在开工前需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这个证件的核发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费用的缴纳相挂钩,也就是说办证之前,建设单位先得把相关规费缴齐才行,给企业周转资金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济宁高新区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码通”系统建设,与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双向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审批全流程全覆盖。


“一码通”系统的全面使用,不仅破除了行业间数据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结果和证明材料重复提交、信息不畅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审批、监管部门工作效率,让工程项目的业务办理等环节变得省时省心省力。


数字赋能集成审批


全流程“一网通办


为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不断在政务服务上做“乘法”。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一网通办”做法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专刊》刊发,省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济宁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设置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社会投资民用建筑类等14类审批主题,打造“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集成审批模式,实现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横向全覆盖,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80个工作日。同时,开发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专区、方案联审模块、联合验收模块、多测合一模块等主题功能,推出“投资项目服务一卡通”,办事便利性不断提升。


针对部门业务系统多,申请人需要通过多平台、多账号申报不同业务的问题,积极推进横向和纵向系统间深度互联,打通信息孤岛。截至目前,济宁市审批管理系统已联通26个业务系统,初步实现“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搭建济宁市一张蓝图系统,整合形成涵盖四大类、九中类、十七小类的一张蓝图核心数据库,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依托“爱山东”“济时通”APP,打通全流程在线审批“最后一公里”,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移动端申请、亮证核验、进度查询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审批便利度。截至目前,已在线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4551个,惠及2178个项目。


为提升审批监管效能,依托济宁市政务服务云平台,构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审管一条线”的建设工程数字化审管互动体系,实现审管结合、信息互通。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推送审批信息3万余条,实现了“审批事项快准入、事后监管不放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