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全口径非税收入是什么意思(非税收入指的是什么意思)











01


广州再度领先




最近,中国主要城市的2021年经济数据正式出炉;发展格局在重塑,人口形势也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城市正在经历新一轮大洗牌。




第一梯队的竞争,已从最初的万亿俱乐部,向2万亿乃至3万亿俱乐部进军。









万亿GDP城市扩容到24个。




其中,南方18个,北方6个。




TOP4,还是那四个老大哥——北上广深。




作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北京、上海,双双破了4万亿的大关,虽然同属一线城市,无论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产业规模,都高了广州、深圳一个档位。




而作为副省级城市的深圳、广州能取得如此成绩也属实不易,尤其是广州,又不是特区、又不是直辖、也不是单列计划,受限于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可用资金远远少于北上深。




不过其中最有看头的还是广州与重庆之间,“第四城”的争夺。









作为TOP4永远守门员的广州,一直被重庆追赶,从未被超越。




2020年是广州与重庆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上半年,广州公布的数据是完成GDP10968.29亿元,同比下降2.7%。




而根据此前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重庆上半年GDP为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意外,待到全年数据公布,重庆将超越广州,跃居全国第四位,所谓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格局,可能要改写。




之前重庆一直十分低调,直到上半年重庆GDP超过广州之后,大家才惊觉:重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猛了?!




但是到了2021年初,全年GDP公布,广州险胜重庆,卫冕全国第四位。









不过差距非常小,广州GDP 25019亿,重庆 25002亿。




相差仅仅17亿。




自从去年广州被重庆反超之后,唱衰的论调从未停止;广州与重庆的“第四城”之争也没有停歇。




今年经济数据出炉,广州以300多亿的优势,继续领先想要“超车”的重庆。









坐稳了TOP4守门员的位置。







02


“第四城”之争




2010年后,天津取代内蒙古,连续四年增速领跑全国。在2014年以后,增速第一的位置被重庆取代。




从2014年开始,在GDP增速方面,重庆开始取代天津,在全国各省份中领跑。




这一年,重庆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









那么重庆的GDP靠什么拉动的呢?




投资。




对于GDP,一般认为三大动力——投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消费、出口。











其中,出口可以看做外国人的消费。




意思很明确,拉动GDP,要么你拼命砸钱,要么你赚别人钱




重庆走的是前面那条路,拼命砸钱,整个城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靠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GDP。




2015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在40个主要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7.1%。











此后开启重庆,一个劲搞固定资产投入拉动GDP的道路。




整个“十三五”期间,重庆规划固投达9万亿,年均1.8万亿。




要知道,2020年,重庆的GDP只有2.5万亿,但固投总额破了2万亿。









而广州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不过3.2万亿,近乎只有的三分之一。









尽管重庆在近几年来不断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超过广州,但在经济体量上拉到与广州同一个量级。




不过这也很正常,首先在地位上,广州只是一个普通省会,副省级城市。而重庆是直辖市,可用财政资金,重庆远比广州要多。




2021年,广州的全口径财政收入高达8170.9亿元,仅次于北上深。但这些税收仅有不到1/3留给了广州。




重庆财政自留比例,超过55%。









同时,重庆还是转移支付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2013-2019年,重庆拿到的中央补助收入为10751亿元,广州拿到的上级补助仅2863亿元,差值将近8000亿!









其次,在体量上,广州是一个市;重庆更像是一个省,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常住人口超过3200万。









然而,广州借着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以及交通区位、对外交流中“共和国南大门”的地位,仍然全方位领先于重庆。




广州人均GDP是重庆的2倍,资金总量是重庆的1.5倍,机场旅客吞吐量是重庆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重庆的1.7倍,上市公司数量是重庆的3倍。




其实,从产业结构来看,估计未来广州还会保持对重庆的领先优势。




广州和重庆的经济结构完全不同,形势正在朝着有利于广州的方向快速发展。




广州2021年发生了不少事。




第一,重拾对广交会的重视。




第二,希音一夜成名。唯品会、名创优品布局海外业务。




第三,广州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而且广州也有政策扶持电商直播和跨境电商,显示出广州要夺回外贸第一城的地位。









第四,广州202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15%。




广州虽然低调,但却是先进制造业城市排行榜的第二名。2021年11月底,赛迪发布了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行榜,广州是亚军,仅次于深圳,力压以制造业闻名的苏州。









尤其是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广州的进步可谓日行千里。







03


城市的底蕴




其实在广州和重庆的第四城竞争最激烈的2020年,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为什么重庆上半年明明领先了广州,到下半年却被反超了?




这一点的背后,是广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底蕴,也是这座老城市的活力所在——在一个个中小企业,在一座座毫不起眼的厂房里。




GDP统计的数字从哪来?




很多没接触过体制或者统计工作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




一个地方的经济数据,主要统计自规上企业,更准确的说法是“四上企业”的情况。四上企业报的数越多,那么该地的经济数字就越好看。









怎么“引导”四上企业报数,如何“培育”非四上企业进入四上俱乐部,是提高GDP增速的最有效手段。




其实,任何地区都存在“应统未统”的情况。




第一,作为非四上企业,他们没有过于强烈的意愿成为四上企业,扶持政策就那么点,还有不少隐性的义务。




第二,作为四上企业,出于节税等方面的考虑,也会适当“优化”数字,致使实际产值与报上去的数字有偏差。




由此,非常多“应统未统”的现象,形成了一个GDP的“蓄水池”。




地方经济指标比较好看的年份,往往就少放点水出来,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就从蓄水池里多放出来些。




重庆前三季报比广州高,而在四季度被反超,说明广州的蓄水池还挺大,2020年搞了一波“年底冲量”,直接抹平了重庆之前的优势。


仅从这个角度看,广州相较重庆,民间经济活力更强









当然,GDP只是一个指标而已,人们对GDP比较关注,还是因为媒体报道得比较多,而这个指标也能表现得更直观。




不过单纯以GDP论英雄,太片面了,社会效率、生产效率、行政效率、民生福祉、产业发展,难以从GDP单一的宏观数据展现出来。




发展到一定程度得考虑更精细的东西了。




好比你是个穷光蛋,朝不保夕那种,如此情况下随便做个什么工作都能对生活有所改变。




但你是个富二代,让你去工地当个搬砖工,或者去煤窑跟工人一起下窑挖煤,或者站街乞讨,就算你愿意,你家人都不会愿意。




穷光蛋的时候只要有钱就行,干啥都有收益,这就是唯GDP理论,放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是最好的发展策略之一。




待到发展到一定阶段,有点钱了,会有更多的考虑,再不是啥都愿意干,啥都能干,啥都该干了。




广州近几年发展迅猛,大手笔颇多,本来按照现有趋势,3年内追平赶超深圳都可以期待一下。但恰逢砍树事件,班子换了血,能不能延续前几年的势头,尚未可知。不过广州的思路还是不错的,以前擅长的外贸,批发生意,慢慢往藏富于民的路上走。所以容易造成“税收不高,GDP不显”的情况,类似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宁德时代之于宁德。




重庆的发展模式,在现阶段威力很大。说白了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深圳模式、东莞模式。












即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吸引外资在重庆设厂,与当年的深圳,东莞的发展模式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与改革开放早期,广东承接香港、台湾、日本、欧美的产业转移不同的是,重庆承接的主要是国内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重庆的工厂,如富士康,广达集团等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制造业正在逐渐转移出去,而重庆则在“承接”。




对于当前重庆的发展阶段,选择深圳、东莞当年的模式没有一点问题,不过关键在于能否像深圳一样,在完成前期积累后,实现产业升级。






在广州和重庆之间,个人更看好广州。


v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