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个人投资者研究报告(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这是第440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2k ·





没有人不追求富裕,国家也越来越关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然而,迈向财富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在投资领域,广大投资者通过生产和劳动辛辛苦苦挣的钱,往往又在证券市场上“丢”了、“缩”了,或者本该赚西瓜的钱只赚了芝麻的钱。


投资者如何才能走出迷局,拥抱智慧?多年来我们一直缺乏一部关于广大基民的全面真实画像和科学指引的著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奋战了23年的“老兵”——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新说:“投资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是科学,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方法;说是艺术,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减少噪声对自己的干扰。”


由王立新和杨宇(华宝证券首席财富官)合著、中信出版集团最近出版的《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就是一部具有向导作用的力作。



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公募基金已成为个人投资者低成本参与证券市场的覆盖面最广的财富管理渠道。


《理性之外》通过问卷调研、实证数据研究、场景实验三种方法,对公募基金行业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心理因素、群体分布等进行了透彻分析。它不仅是个人投资者正确了解基金的指南,提供了基金投资的正知正念,也有助于基金公司推出更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促进市场教育、引导和监管。


作为一部研究之作、严肃之作,《理性之外》对全行业来说,是迄今为止围绕基金投资者行为所做的一项最扎实、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的基金业研究拥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双翼,必将展翅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


广告


理性之外 偏差与修正 王立新 著 基金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作者:王立新


京东


购买



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加。不过在现实中,大量个人投资者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财富差距还拉得更大了。


2019年、2020年是股票投资丰收年,不少个人投资者终于赚到了钱,但收益率却远远赶不上机构投资者,即使是那些通过购买基金参与股市的基民们。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20)显示:2020年盈利超过50%的股票型基金占基金总量的59.79%,而同样盈利水平的个人基金投资者占整个基金投资者的比例仅有11%;盈利在20%-50%之间的股票型基金占基金总量的36.03%,个人投资者仅有15.83%;盈利在0%-20%之间的股票型基金占基金总量的3.92%,个人为25.08%;此外,16.7%的个人投资者亏损0%-20%,31.3%的个人投资者亏损20%以上,而2020年全市场没有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


这就是所谓“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


年报还指出,如果通过5年滚动年化收益率来衡量基金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发现自2004年以来的任一时点上,只要投资者持有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5年以上,通常可以实现好于同期市场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可惜的是,大量投资者都是“多动症”,其收益率远远被同期指数收益率抛下。


《理性之外》的《前言》指出,调研发现,尽管现在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基金投资信息,但对权益基金认知模糊是普遍现象——超半数的投资者认知模糊或者存在认知偏差,仅有10%-20%的投资者认知清晰。从投资业绩看,虽然过去一年(指2020年)有近九成的投资者获取了绝对正收益,但有50%以上的投资者是跑输大盘的,也即“赚到钱”但并未“赚够钱”。




投资者怎样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苏格拉底的那句座右铭——“认识你自己”——是大前提。


王立新说:“正确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比如,让投资者卖出一个没怎么盈利甚至亏损的标的,他们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可能被认为是对自己投资眼光的否定。”


王立新和杨宇都是在资本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的专家型人才。由银华基金与华宝证券合作进行的这项基金投资者研究,运用行为金融学和实验经济学方法,根据用户数据和真实交易数据,对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行为给出了清晰的画像。


《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暗含了两重意思,一是通过研究发现,通常所说的“理性人假设”很难成立,投资者是不完全“理性”的,经常凭直觉行事,冲动且情绪化;经常人云亦云、从众、随大流;经常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经常盲目自信,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经常贪小便宜、买便宜货而不是找适合自己的标的;经常有自欺行为、只说赚钱的投资不说赔钱的投资,等等。第二重意思是,投资者如果能意识到认知偏差,修正自我,管理好情绪和冲动,减少噪声干扰,就能投得更好,实现财富增值。


那么,个人基金投资者的行为主要存在哪些偏差呢?该书归纳总结了9种常见的行为偏差,对投资者基金投资进行了深刻画像。




面对这些偏差,应该如何修正呢?《理性之外》给出了纠正不理性行为的专业建议,值得普通投资者学习和借鉴。


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20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18%。基金投资只要长期坚持,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并且,长期投资有利于纠正过度交易等行为偏差,节约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时间的复利效应。


作为行业“老兵”和优秀基金公司掌门人,王立新认为,要做到长期投资,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或组合,资金属性应该与投资目标和期限相匹配。


“最好设定自己的最短持有期限,偏股型基金我们建议至少持有3年或5年以上,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如果担心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够强,也可以选择购买封闭式、持有期基金,或者采用定投方式进行投资。”


“当然,长期投资并非简单的一直持有,正确的长期投资应该是对于优秀基金经理和产品,不因涨多了就赎回,也不因大盘下跌的回撤而离场;而对不具备上涨潜力的基金,不因亏损而继续期待反弹,而是果断赎回并换成更优秀的产品。”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王立新认为,所谓“自知者明”,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要把握“聪明钱”(smart money)效应。“聪明钱”是指投资者有能力根据某种特定信息,判断股票、基金等资产价格的未来表现,并通过交易行为(对基金来说就是申购和赎回)获取收益。“聪明钱”效应本质上是衡量投资者的理性程度的。“聪明钱”效应越明显,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投资者越理性。


毋庸讳言,目前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并没有表现出“聪明钱”效应。但《理性之外》启示人们,只要正视自己的投资偏差,不断学习,构建完整的基金投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投资偏差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更加理性地管理投资,就会越来越聪明。


战胜心理偏差的基础是理解它。而要理解它,读《理性之外》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对这部严肃的、每个判断背后都有出处的著作,并不应冠以“基民宝典”一类噱头,但它确实有类似功效,就像医生手里拿着的X光和CT报告,又像名师案头历经多年打磨的教案,值得信赖,是因为可靠。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