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全国股转中心股权质押(股权质押是什么意思)


还需警惕的是,去年A股震荡行情拖累的股票质押业务或将影响部分券商2021年的业绩表现。


新能源、医药板块从神坛走下?


医药板块的“重创”也有目共睹。据Wind数据,申万一级医药生物指数今年以来已跌约16%,其成分股下跌个股数占比达到近九成,例如明星股凯莱英、长春高新、泰格医药及欧普康视均跌超30%。


由于市场波动,上述两个板块上市公司股东的股票质押交易也面临一定风险。以新能源板块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152家新能源成分股中,自2021年至今共有48家公司股东进行了股票质押,且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以后,目前已有4家股东平仓。此外,也有11家上市公司股东疑似平仓。


对医药行业而言,股质风险或更突出。截至2月11日收盘,以申万一级行业作为参考依据,在31种行业分类中,股票质押交易发生最多的板块落在了医药生物,该行业共发生2176笔质押,涉及244家上市公司,平均质押率达到13.4%,其涉及质押股份数仅屈于房地产行业,达到342.5亿股,涉及市值约4529亿元。


具体来看,尔康制药、南京新百及珍宝岛等3家公司涉及质押股份比例均超过50%。贵州百灵、延安必康、上海莱士及誉衡药业等4家公司涉及质押笔数超过50笔。从质押数量来看,东阳光、上海莱士、海王生物及尔康制药等4家公司质押股份数量较高,均超过10亿股。


财联社记者从市场人士处了解到,依靠质押为“输血”主要工具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质押是柄“双刃剑”,一旦股价出现急挫,股东不能及时补充质押而被强行平仓,往往引发股权变更。以质押笔数最多的贵州百灵为例。2021年12月16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姜勇因与债权人银河证券之间的债务问题,将通过资产司法拍卖其所持有的2299.72万股股票以解决债务问题。


明星医药股长春高新也于今年1月下旬时股价出现四个连续跌停,该公司对股票质押问题进行了回应。该公司表示,经与质押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龙翔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确认,相关股东将采取补充其他财产抵押、补充保证、提前还款等补充担保措施,确保质押权人不会采取平仓手段。


哪家券商涉及股质业务最多?


股票质押业务作为券商重要的资本中介业务,风险相伴相生,新能源、医药生物板块成为近期券商股票质押业务的明显压力点。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新能源板块方面,今年以来,参与股票质押交易的券商至少有兴业证券、国泰君安、华西证券、国元证券、中原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其中,国元证券、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笔数居前。


医药板块方面,今年以来,参与医药类上市企业股质的券商至少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红塔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北证券与摩根士丹利证券等。其中,中信证券质押交易笔数靠前,其次是招商证券与中泰证券,华泰证券股票质押压力大。


综上来看,至少有17家券商参与今年以来新能源与医药板块的股票质押交易。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道,一般来说,券商与上市公司股东进行股票质押业务初始交易前,通常先约定履约保障比例,以防止股票的连续下跌可能会引起的“资不抵债”。券商会在协议中约定履约保障比例,以及预警线和平仓线,用于确保质押风险可控。履约保障比例达到或低于预警线,券商提示客户关注风险,及时追加担保品。当履约保障比例达到或低于平仓线,股东就要采取提前购回、追加担保品等履约保障措施,使得履约保障比例恢复至预警线水平及以上。


从整体股票质押情况来看,据同花顺iFinD数据,自2022年以来,截至2月11日,共有36家券商参与股票质押交易,其中,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及中信证券等券商涉及公司数超10家以上。


危机如何化解?


新能源股、医药的普遍大跌,由此带来的质押“危机”将如何化解?第一影响因素显然来自市场变化。股价回暖,“危机”自然解除。


关于近期新能源板块接连失利的原因,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告诉财联社记者,获利回吐是主因之一。“市场对于新能源的分歧加大,其实对于新能源等成长性的行业,如果用当前的业绩看它的估值高低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因为新能源很多行业仍然是处于初创期,或者是成长期远远不到成熟期,这些企业释放利润可能需要更长的一个时间,用现有的业绩来测算企业的估值,实际上是低估了企业的价值。在经过两年的大幅上涨之后,很多新能源的股票呈现出短期涨幅过大的问题,所以也存在着比较大的获利回吐的压力。”


展望后市,银河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随着估值和市场预期的迅速回调,医疗板块压力最大的时间已经过去,临近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医药板块整体业绩水平大概率保持较快增长,有望稳定市场信心,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之下,可关注板块估值修复性机会。


为应对股价的波动,新能源与医药赛道的上市公司股东们也正在采取措施应对。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以来,已有33家新能源股股东着手解押,以应对平仓风险。例如东方日升控股股东林海峰,其今年以来进行了两次解押,自2021年至今,共计实施9次解押操作,截至最新披露的数据,林海峰已累计质押股份7268.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27.6%,占公司总股本比例8.1%。东方日升对此表示,目前林海峰质押的股份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过户风险。


另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半年以来,约有45家医药股股东着手解押,以应对平仓风险。


“灰色地带”与谨慎展业


近年来,由于信用业务的野蛮生长,于是诸多历史问题遗留了下来,许多被拖累的券商正在解决“烂摊子”。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18年以来,为应对股票质押业务市场风险和债券市场波动,证券公司审慎评估各类风险,足额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做实资产质量,有力防范信用风险,2020年证券行业共发生信用减值损失320.38亿元,同比增加89.18%。


截至2020年末,证券行业股票质押规模为3009亿元,较2017年末高点下降63%。在上述背景下,接受采访的券商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现在监管对券商要求愈发严格了,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更加审慎。”


能对股权质押业务带来影响的因素还有哪些?有信用交易业务条线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券商与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无奈的“灰色地带”。例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股票质押比例很高,且也没能按约还款,他们会找到券商想办法补救,有些券商会与股东达成协议,在明知股东资产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允许其展期。


“最终,有些上市公司及股东无法还钱,券商不得已就会采取诉讼的方式来保全资产,但与此同时,一些违规交易也就浮出水面。”一位不愿具名的券业人士指出。


国海证券分析师靳毅、姜雅芯等指出,对于股票质押比例较高的企业,首先,短期关注公司资金周转压力、长期关注盈利能力及可持续性。其次,关注公司外部融资、增信环境,以及已质押融资的资金去向。最后,关注公司重大事项进展,以及公司负面事件的影响。


除了证券机构自身擦亮眼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也在为券商有效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夯起更坚实的“堤台”。深交所于2021年年末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引第1号——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下称《指引》),对券商从事相关业务提出了更细致的管理要求。该《指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由此,董登新表示,证券机构应该要化解好存量业务中已经暴露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对增量部分提前进行风险预判,更好地规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