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防伪印章(印章有防伪功能吗)












官印包括皇帝的御宝、玉玺和金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和军事机构军官官印等。因其在材质、形制大小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故而形成了完整的序列,便于收藏者认知和选择。另外,官印吗大多为国家统一制作,工艺精良,且数量远少于私印,具有珍稀性,因而堪称收藏者的首选。


















铜印的印面虽以方形为主,但也可见到极少数的菱形和圆形铜印,同时,印钮形状的变化更是繁多,有瓦钮,兔钮,兽钮等等。对此,收藏者应当着重于收藏印形少见,钮式独特的官印。从市场来看,近期汉代官印中,以龟、蛇等动物为钮者价格攀升较快。












鉴于年代久远,印鉴收藏辨伪极为重要,现集专家经验如下


1,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


















2,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


3,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














4,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防伪。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警惕。


5,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施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






















6,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边栏,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吗,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7,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功能防伪“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


8,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


























9,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印章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


10,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


11,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功能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


12,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有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


13,秦汉时的一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厘米2.4厘米。


14,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


15,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印章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


16,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有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伪印的锈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