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淄博大件运输公司注册(大件货运)


在山东,有60万百姓生活在黄河滩区之内。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闭塞和贫穷,也形成了沿黄贫困带。


今年立秋,71岁的李振国在黄河货运岸边举行着一个小小的仪式,他很快就要离开这片住了一辈子的滩区。带上一抔故乡气息的黄土,再看一眼奔流不息的黄河水。


每逢大汛,村庄落河、房倒屋塌、家财尽毁。滩区人以前过着“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日子。


在滩区盖房,最重要的就是地基。祖祖辈辈为水患所苦的滩区人为了避灾,将地基越建越高,被称为“房台”,李振国家的房台就有2米。


虽然后来村里将整村的地基都抬高了两三米,但乡亲们一到汛期依然担心吊胆,因为整个村台高低起伏,根本达不到当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家家户户建筑房台,在1700多平方公里的山东黄河滩区曾经是随处可见的景象。2016年,滩区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山东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滩区内贫困人口发生率是滩外的两倍以上。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运输坚重点任务,启动编制《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


并因地制宜设计了外迁安置、就近就地筑村台、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筑堤保护等5种迁建方式。


6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难度可想而知,有的群众有顾虑,而滩区建设的地质条淄博件比较差,施工难度也较大,面对疫情,难度又增加了。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消息传来,李振国老两口长舒一口气,他们的苦日运输子终于要熬出头了。按照要求,达到90%以上的村民同意,才能整村启动外迁。然而在第一轮的调查中,绝大多数村民却都投了反对票。


除了故土难离的情份,村民们最担忧就是不适应上楼的生活,更关键的是离自家土地远了,收入从何而来。最终,让乡亲们彻底放下顾虑的,还是新建社区的各种贴心设计。


每家每户的一楼都有自己的农具间,方便农民们存放舍不得丢掉的大件物品。6楼的电梯房,热水器、天然气一应俱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孩子上学有学校,大人就业有产业园,自家土地流转出去还能收钱。


在山东,60万人的世纪大迁建,选择外迁安置的滩区居民就高达13.5万人。短时间内要让安土重迁的滩区人舍弃故土,离不开安置小区硬件的完善,更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


菏泽市东明县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县,滩内常住人口达12万,是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工作的主战场。24个村台安置社区,24位迁建指挥长,董青霞是唯一的女性。2019年,她被派到菜园集镇指挥2号村台的迁建工作,这里有600户滩区群众需要搬迁。


300多个日夜,董青霞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长期居住在简易潮湿的指挥部,也让她落下了一到阴雨天皮肤就过敏的病根。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青霞这位全县唯一的女指挥长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如期完成整村迁公司注册建工作。


巾帼不让须眉,她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交出了满分答卷,但是自己的生活却留下深深的遗憾。


董青霞衣柜里的裙子大多数连吊牌都没有剪掉。这天是在村台当指挥长的最后一天,董青霞穿上裙子,化好妆,美美地和村民告别,准备回到新的工作岗位。


当董大件青霞在菏泽含泪告别乡亲们的时候,淄博的李振国正在欢天喜地地侨迁新居。老两口特地看好了日子,开着电动三轮车,满载着家具和希望,从村里驶出,开往更敞亮更安心的未来。


在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看来,迁建工作顺利进行,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而基层党组织则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为期三年的大迁建中,山东省在工作当中主要创新实施了“五个一块”的总体筹资思路,累计投资高达371亿元,多措并举来减轻滩区群众的自筹负担,让群众少拿钱,甚至不拿钱。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滩区迁建因地制宜


随之而来更实惠的奖励,就是免交一年的热水费,这意味着整个单元少则12户,多则22户,每一户一年能省下1000块钱的真金白银。货运


邵士芳家所在的单元楼每次都能评上模范单元,身有残疾的他尤其珍惜这面红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邵士芳患有小儿麻痹,妻子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搬迁之前只能靠他一个人在村子里捡废品为生,一年能挣到1000元。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万万没有想到,大迁建工程能让自己住进楼房,甚至还在社区的物业公司里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工资加上老家土地流转的收入,如今他一年的纯收入能接近2万元。邵士芳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这本他记录自己工作情况的笔记本,显示没有任何一天缺勤。


地处“黄河滩”,诸多“老病残”。为了解决村民上楼以后的就业问题,邵士芳所在的物业公司是村委会特地成立的,不收取社区居民物业费,员工全是村里的村民。


物业公司的运营由村委会支撑,而村委会的收入则来源于这家军用鞋靴工厂,一年的盈利能达到100万元。厂内的员工也都来自社区,这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迁建工程给滩区居民们带来更丰富的就业选择。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是全省第一批旧村台改造提升项目,现在泥巴路变成柏油路,直通滩外。


路通了,企业也来了。全镇8个滩区村庄,不同的村台分别发展不同的产业,佟家村的39座老房台正在改造成为民宿;南贾家村种植芦笋、蜜桃发展农业。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结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山东沿黄市县编制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投资106亿元,建设44个产业园区,可容纳公司注册2.9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3万元以上。一条千里绿色产业长廊正沿黄河蜿蜒展开。


【半小时观察】人民至上 河清海晏


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是百年大件大计,承载着中央和省市的重托,承载着滩区群众多年来的安居梦,如今的黄河滩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滩。“黄河宁,天下平”,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正在淄博努力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文章”,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谱写新时代黄河治理的“山东经验”,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开拓创新、奋勇当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