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宁国税务筹划(宁国市地税局)

李为民


第1039期


盘山村位于宁国市东南部,现名仙霞镇盘樟村,与浙江省於潜、昌化(现均属临安区)相邻。清朝末年,太平军和清军在宁国境内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加上战后瘟疫流行,使得宁国人口损失殆尽,田亩无主,荒弃不耕。在清政府鼓励移民就垦政策的招引下,浙江遂昌一部分移民便来到原宁国杨山乡龙门村和盘山村一带开山种植,继而定居了下来。



一百多年来,浙江遂昌与宁国杨山两地群众一直保持着走亲访友的密切联系。1928初,中共浙西特委派遣遂昌籍党员傅金林到宁国盘山一带,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建立了中共宁国特支,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宁国革命斗争的序幕,点燃了划破长夜第一支火炬。


1926年冬,适逢国共两党合作期间,浙江遂昌县进步青年傅以和协助中共党员唐公宪筹建国民党遂昌县党部,1927年2月,傅以和由唐公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国民党遂昌县党部农工部长。傅以和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在遂昌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当地青年踊跃参加革命活动,傅金林、傅祖尧、傅新林、朱训发、罗顺天等便是这批进步青年中的代表。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为躲避国民党军警的抓捕,傅以和逃离遂昌后到上海大学就学,傅金林、朱训发、罗顺天等则逃离遂昌,到於潜、昌化、宁国等地打工。这期间,朱训发、罗顺天先后在原杨山乡龙门村的大福地、黄金塔定居下来。傅金林在昌化和宁国盘山一带游走打工,并与盘山岭头的屠户林章文(林老三)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逢年过节,林章文的屠宰活计一忙碌,便请傅金林来帮助他管理账目。


1927年底,傅金林在於潜棠公山打工时结识了中共浙东共青团特委委员赵坤,1928年2月,傅金林由赵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中共浙西特委决定将党的地下活动向安徽境内延伸,派遣傅金林同志以走亲访友为名深入宁国盘山村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


1928年3月,傅金林翻山越岭再次来到宁国盘山地区,在林章文的热情帮助下,积极在当地穷苦群众、特别是在遂昌来的老乡中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组织。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傅金林便介绍了罗顺天、朱顺发、童观彪等十余名山民加入了共产党,初步建立了以盘山村为中心的地下党组织。



1928年7月中旬,中共浙西特委委员周子文、傅以和在桐庐惠宾旅馆主持召开遂昌、於潜、昌化、分水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傅金林代表宁国党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也是外省出席这次会议的唯一代表。会议传达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积极发展党组织、准备秋收暴动、建立工农武装的决定。会后,傅金林返回老家遂昌,协助傅以和组织策划塘岭头暴动。


8月中旬,塘岭头暴动失败后,傅金林调任中共浙西特委联络员,随同特委书记郑馨(化名撼山)避至浙江分水县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同年11月,中共浙西特委机关被破坏,傅以和前往於潜、昌化、分水、宁国等地,统一负责巡回指导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傅金林也被安排重回宁国盘山村继续从事党的组织活动。


傅金林回到宁国后,仍然吃住在盘山岭林章文家,傅以和也多次来到宁国指导帮助傅金林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春,在傅以和、傅金林的积极努力下,宁国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宁国特支在盘山建立,共有党员90余人,傅金林任特支书记,下辖大佛地支部和黄金塔支部,朱顺发任大佛地支部书记;罗顺天(又名罗老九)任黄金塔支部书记。



同期,由于於潜、分水、昌化等地党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在於潜设立了中共於分昌中心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於分昌和宁国地区的党组织活动,领导组由傅以和、赵坤和傅祖尧三同志组成。由于宁国盘山地处国民党反动势力疏于防范的皖浙边境,又是中共宁国特支所在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傅以和、赵坤等经常来宁国指导工作,并以林章文家为据点,在盘山岭上的龙王庙和柴棚里多次秘密召开於分昌和宁国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部署工作任务,研究斗争策略。


在於分昌中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宁国特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加强对贫雇农的宣传教育工作,成立各种群众组织。如:以雇农为主,成立了“盘山农民委员会”,入会会员多达70余人,建立了“盘山农民互济会”,组织农民开展互济互助。由于宁国东部山区的山民以外地迁居者为多,主要依靠租种地主山地或帮工维持生活,贫苦山民开垦种植地主的荒山,其收入历来按照三七或四六分成,特别是山民迁苗还山的过程竟然没有报酬。


中共宁国特支针对地主剥削山民这一现象,发动山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提出了“租垦山地对半分成”的口号,逼迫地主取消了迁苗还山无报酬的剥削合同,减轻了山民负担。为贯彻中共江南省委关于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的指示,於分昌中心领导小组还积极动员青年农民参加武装组织,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打猎队”(即青年武装突击队),队员主要由分水和宁国边境山区青年农民组成,中心领导小组成员、中共於潜区委书记赵坤任打猎队长,打猎队以打猎为名,实则集结训练,建立革命武装,其主要训练的地点在宁国境内龙门村一带。


192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在嘉兴召开了浙东、浙西、浙南三个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省委领导郑馨主持会议,傅以和代表浙西党组织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部署组织群众反对土豪劣绅抬高物价。会议结束后,傅以和立即返回浙西传达会议精神,经於潜、昌化一路奔波来到宁国,并坐镇盘山,与傅金林一起策划开展制止地主哄抬粮价的斗争。


1930年6月,宁国发生灾荒,粮价飞涨,盘山村地主黄炳林等乘机将米价由1银元20斤抬高到1银元10斤,从中牟取暴利。宁国城里米市为米商操纵,有钱买不到米,群众喊出:“青天白日旗,大家饿肚皮”“蒋介石,没饭吃”的口号,傅以和、傅金林等便因势利导,组织发动群众300余人进行搜仓拦米出境、反对积谷外调的斗争,迫使地主将屯集的大米按1银元15斤出售,取得了制止抬高粮价斗争的初步胜利,帮助贫困农民度过了灾荒。这一斗争的胜利,扩大了中共宁国特支的影响,增强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信任与威望,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警觉。



民国时期的西湖


1930年8月9日,中共杭州市委在西湖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武装暴动问题,傅以和、傅金林分别代表浙西和宁国党组织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杭州市委书记郑馨做了工作报告,并对於潜、昌化和宁国三地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点评,严肃批评於潜、昌化两个特支“党员队伍中贫雇农不多,工作没有什么表现”,建议中共杭州市委紧急派人下去调查整顿。对宁国特支的工作则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宁国特支党员9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雇农,特支书记傅金林也是雇农,队伍很纯洁,工作开展得很有成效。不仅成立了农民协会,而且发动群众300多人参加了抗租减息斗争,取得了胜利。”并要求於潜、昌化、宁国三地的党组织活动以宁国为中心,加强对宁国雇农党员的培训,推广宁国特支的斗争经验。


为落实杭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共宁国特支的领导工作,积极筹划组织农民暴动,会后,傅以和与傅金林一道连夜经於潜赶回宁国。途中,他俩从於潜开始沿途张贴标语到宁国盘山,标语内容为“打倒土豪劣绅、打到帝国主义、提高农民生活”等等,傅以和还以账房先生的身份长期居住在盘山岭林章文家。


1930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人被捕,省委通讯联络点遭敌人破坏,国民党军警根据所掌握的通讯录四处搜捕共产党员。中共浙江省委密示各地党组织采取应变措施,严防敌人搜捕。10月12日,中共於潜县委书记赵坤接到上级密示后,紧急赶往宁国盘山找傅以和、傅金林商量应变对策,并准备召开於分昌党员骨干会议。


10月18日凌晨,国民党宁国保安队突然包围了盘山岭上的龙王庙,此刻,正在与赵坤筹备会议的特支书记傅金林不幸被捕,赵坤则脱逃出盘山回到昌化,傅以和因患重感冒在罗章文家后山一处棚屋里休息,罗章文母亲得知消息后立即叫醒傅以和,并帮助他逃入山林,躲藏在山林中一个石洞里。当敌人赶到罗家扑了空,便气急败坏地把房东罗章文也抓走了。事后,傅以和被黄金塔党支部书记罗顺天、党员罗金虎迅速转移到昌化治病,然后送至分水县塘源村地下党员傅祖尧家中养病。至此,中共宁国特支及大佛地、黄金塔两个支部停止了活动。



中共宁国特支开展活动历时两年左右,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中共在宁国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使宁国人民看到了革命曙光,也为以后宁国东部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在中共宁国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附:


中共宁国特支书记傅金林被捕后,被囚禁在浙江省陆军监狱,1937年刑满释放后,回遂昌县金竹乡务农,1961年病故,时年69岁。


中共浙西特委负责人傅以和逃离盘山后,长期在於潜、昌化等地治病,因身体原因脱离了党组织,解放后任江山县人民银行行长,1965年退休,1980年病故,时年77岁。


中共於潜县委书记赵坤逃离盘山后,回到昌化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浙西行署逮捕,1942年5月在茅家岭监狱越狱时,为掩护同志撤退,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制作:童达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