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宜章建设银行叫什么开户行(建设银行开户行支行是什么)


湖南建行技术人员通过监控认真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湖南建行技术团队风采。


曾几何时,纸质存折、高窗柜台是银行的代名词,而今,刷脸取款、移动支付普遍应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时代进步和科技变革的浪潮中,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南建行)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将“金融 科技”深度融合,用金融科技驱动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绘就了一幅助力人们建设、共享美好生活的时代新画卷。


从“建设现代生活”的深入人心,到“建设美好生活”的时代新愿,从“有形、人工、单一”的柜面服务,到“无形、自助、多元”的智能服务,当下遍布三湘四水的500多个湖南建行网点,依托“新一代”系统的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各类渠道的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客户交互体验,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建行服务也在科技迭代中加速“蝶变”。


■通讯员 吴辉云 记者 潘海涛


从“手工记账”到“联机上网”


如果说当下“刷脸取款”“扫码支付”是智慧金融现代社会,那么,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银行业,无疑停留在“手工”远古时代。


今年47岁的湖南建行信息技术部员工欧泽祥,1994年大学毕业加入该行郴州分行一网点,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记手工台账,整理凭证,周而复始,不厌其烦。回首往昔,欧泽祥感慨不已,“全靠手工、算盘,工作繁琐不说还易出错,银行效率低下之余,储户也面临诸多不便,要存取款只能到开户行”。


对于这个时代,在长沙城南经营一家米粉店的陈阿姨记忆犹新,“那时,每隔几天都会把餐馆收入存进银行,存折捏在手里,心里踏实,但每次存钱只能去开户行,办业务人多有时排队就是一两个小时,也是诸多不便”。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1995年5月,湖南建行成立计算机网络中心,规划在长沙建设一个统一、规范、高效、安全的城市综合网,开全国计算机网络特色管理之先河。


告别手工,联机上网,时代大潮汹涌而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欧泽祥在网点待了不到半年,便被抽调至技术后台部门,协助郴州分行实现计算机化转型。


“因为不能影响网点白天营业,那段时间我们技术口的同事几乎都是利用晚上时间奔波于各个网点,机器安装、数据录入,24小时待命的状态持续了接近一年,有时去桂东、汝城、宜章等偏远县网点,扛着机器乘坐大巴出行,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尽管时隔多年,性格文静的欧泽祥依然难掩内心欣慰,“那段时间虽然累却也充实,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联机上网后,银行工作效率大增,市民存取款的范围也覆盖了全省建行”。


掀开智能化转型序幕,敢为人先的湖南建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阔步前行——1995年11月,湖南建行ATM、POS等软件系统开发成功,第一批8台ATM机在长沙市正式投入使用,24小时存取款一时成为社会热点;1999年8月,湖南建行又推出个人网银业务,成为当时国内少数几家能提供网银服务的银行,不去网点也能办业务,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从“大厅柜台”到“手机指尖”


走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间进入21世纪,彼时我国逐渐实行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军国内市场带来鲶鱼效应,同时,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先后完成股改上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逐步树立,这也为银行业服务的“蝶变”创造了历史机遇。


2005年研究生毕业便加入湖南建行的信息技术部员工吴相智,无疑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而在吴相智加入湖南建行之前,湖南建行智能化转型一如既往步履稳健、走在行业前列——2000年,湖南建行企业网银正式上线营运;2000年,湖南建行与湘潭大学联合开发了全国首张具有网络环境下金融服务功能的校园卡;2001年,湖南建行在全国率先实现营业网点、服务设施和所有产品的网络化、一体化和自动化;2002年,湖南建行相继开发了医保IC卡、龙卡金卡、生肖卡等特色龙卡业务……


尽管新技术创新应接不暇,但对于湖南建行而言,2005年依然是值得被铭记的特殊年份。这一年,湖南建行顺利实现与DCC系统(全国数据集中系统)成功切换上线。这段经历令全程参与其中的吴相智刻骨铭心,“连续半年时间里,既要换硬件也要上软件,时间紧、任务重,为完成大量的测试、演练、补丁工作,有无数业务骨干昼夜奋战、通宵达旦,但所有的同事都充满激情、无怨无悔”。


当金融搭上互联网等科技进步的快车,过去遥不可及的金融消费、理财、信贷、移动支付,变得触手可及。在此基础上,湖南建行更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突破现有业务、渠道、产品限制,转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银行,完成了从“大厅柜台”到“手机指尖”的服务变迁。


事实胜于雄辩,2012年,建行长沙芙蓉支行营业部每天柜台业务量多达2000多笔,“排队难”成为银行服务的糟糕体验。如今,随着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全面推广,柜台单日业务量仅剩180多笔,“排队难”得到“根治”。


这只是湖南建行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湖南建行电子银行账务性交易量占比达到99%,移动金融柜面替代率达到91%,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已经成为湖南建行服务客户的主渠道。


从“服务客户”到“智慧银行”


金融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湖南建行人一直以来的追求。这一畅想在2017年6月24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耗时六年研发的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以下简称“新一代”)全面竣工并成功上线,功能强大、数据海量、维度丰富,成为建设银行转型发展中的“里程碑”,使建设银行成为同业金融科技先行者。


敢为人先的湖南建行再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广“新一代”,借助建行“新一代”的强大科技支撑,湖南建行已在全省网点布设了超过2504台智慧柜员机,开启了网点服务从人工向智能转变的时代,广大客户也由此感受智慧银行带来的生动变化。


家住长沙北辰三角洲的陈女士,近日在建设银行微银行完成了开卡、存钱、理财三项业务,从电子扫描身份证,到填写手机验证短信,再到电子签名,整个过程仅耗时3分钟,她就拿到了一张全新的建行借记卡。


为市民带来高效、便捷体验的同时,建行“新一代”的强大功能,同样为企业客户带来众多实惠,解决了企业资金管理的不少难点、痛点。


从“有形、人工、单一”的柜面服务,到“无形、自助、多元”的智能服务,表面上看,都以“无人”为主要特点,然而,事实上,在这些“无人”的背后,恰恰是“有人”服务在发挥着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