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远安县建设银行开户名(镇远县建设银行开户支行名称)

小布从


宜昌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


宜昌将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


还将有这些新变化


一起来看



试点“路长制”


提高城区评估奖惩金


重塑组织架构。建立完善市、县(区市)、乡(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统筹督查”的工作格局。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路长制”、“门前四包”责任制试点。


重塑标准体系。修订《宜昌市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制定系统、科学的市政设施管养标准、操作规程。出台交换箱、弱电箱等通讯设施设备的设置规范和美化标准。制定违法建设拆除修复规范。制定城市家具样式指导规范。


重塑运行方式。按照全市一个平台、城区一个指挥中心、行业一个管理中心的思路,谋划“1 1 1 N”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感知、分析、预警、指挥、监督”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运行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立燃气行业智能化监管系统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场景建设。


重塑考核体系。完善住建、园林、生态环境部门专项考核,将重点成员单位、管线部门、街道(乡镇)纳入评估范围。设立2400万元县(市)评估奖惩保证金,城区评估奖惩金提高到3700万元。建立市场作业主体绩效评估、“红黑榜”、社会信用评价、竞争淘汰机制,倒逼企业服务提档升级。




道路“增花添彩”


新增车位1万个


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增花添彩”“串园连山”行动,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0公顷加快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点军大道、沿江大道等10条重点道路“增花添彩”,推出10万平米特色各异的花田花海景观,打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花漾宜昌。


着力打造“韧性城市”。实施“两网改造”工程,完成中南路片区、共谊一路排水改造,清疏排水管网460公里,推进沿江截污管扩容及隆康路片区、石板片区、710片区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无内涝城市”。


推进城市有序更新。推进二马路二期城市更新项目及汉宜村、葛洲坝等棚改项目。实施云集路品质提升工程。完成7个国家级试点片区改造和286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打造“美丽街区”14个,整治背街小巷50条。建设改造城市公厕32座、垃圾转运站7座。维修城市道路60万平方米。更新新型井盖雨箅6000套。




清除积存违建


全域整治“飞线”


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力推进“十不见”专项整治行动,全域开展“飞线”集中整治。全面整顿规范散乱废旧回收点。清理无主、废弃管沟。推进“多杆合一”,实现城市立杆减量美化。清除城区积存违建100万平方米。


打造高品质省运会场环境。完成“净面、美楣、畅路”广告店招整治。开展强弱电箱体美化、垃圾容器品质提升、公交站台升级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家具统一涂装,打造全市一个视觉系统。推进机场、车站、高速公路至省运会场馆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绿化、亮化、净化、序化、美化的城市形象线。


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县(市)全面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加大城市管理保障投入,有序推动旧城改造,一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治理。巩固宜都、枝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指导当阳、远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实行城市体检制度,建立城市设施健康档案。完成东山、云集隧道病害整治及涂装工程。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做好特殊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完善城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保障体系,打好防洪涝、抗冰雪保卫战。




垃圾分类新模式


城区小区全覆盖


宜昌城区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新模式全覆盖,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11个。县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乡镇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40个。生活垃圾分类力争进入中等城市第一档前三名。


出台《宜昌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宜昌市焚烧发电项目9月底点火试运行,市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6月底前开工,桔乡路、五龙三路和磨盘溪生活垃圾转运站年内建成。各县市年内完成分类收运配套体系建设,宜都市、长阳县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行,远安县、兴山县厨余(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完成建设,枝江市、兴山县焚烧发电项目年内开工。


协同推进源头减量,推广无纸化办公、教学,倡导“光盘行动”,限制“过度包装”。规范废旧回收网点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回收两网融合。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全面发动社区及下沉党员参与入户宣传、桶边值守,推动市民习惯养成。




厘清执法边界


保障执法落地


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出台《宜昌市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全面厘清街道综合执法边界。落实执法人员、执法装备、执法场所配置标准,保障综合执法落地。


推动出台《宜昌市城区养犬管理条例》《宜昌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宜昌市城区户外广告和店招设置管理办法》。加大《宜昌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宜昌市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条例》《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宜昌市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办法》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落实“1 4”农贸市场整治联动机制。固化“城管 住建 生态环境”工地整治工作机制。完善小广告、超载超限、车辆乱停乱放、油烟扰民协同治理机制。完善住建领域案件移送机制,全面形成“管理 执法”工作格局。


深化执法队伍“强转树”行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城管执法监督体系。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动高效办成、办好每件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