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柳市台州银行开户行(柳州银行开户行名称是什么)

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无疑是浙江40年改革开放史最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温州街头的“五马奔腾”雕塑(图源:视觉中国)温州街头的“五马奔腾”雕塑(图源:视觉中国)


1988年时温州市区最繁华的路段大南交叉口1988年时温州市区最繁华的路段大南交叉口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报样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报样


1980年,温州人章华妹领取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编号“10101”1980年,温州人章华妹领取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编号“10101”


*全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全国第一个探索“挂户经营”;


*全国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


*全国第一个私人钱庄;


*全国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


*全国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


*全国第一个实行全社会养老保险;


*全国第一座农民城;


*全国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


*全国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


*全国第一起农民告县长案;


*全国第一个成立个体私营企业联合党委;


……


支撑这些“温州奇迹”的主体,是无数赵开良、孙阿茶式的小人物。


5胆大包天“包飞机”


随着各类“奇迹”的广泛传播、演绎,有些小人物就成了知名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胆大包天”的王均瑶。


王均瑶和赵开良是小同乡,苍南县金乡镇人,而且也是购销员出身,主要的业务点是湖南长沙。1991年春节,已经跑了5年购销业务的王均瑶准备回老家过年,因买不到火车票,就与一帮生意朋友从长沙包了一辆豪华大巴赶往温州。途中,他突发奇想:我能包汽车,为什么不能包飞机?长沙一带的温州商人就有1万多,从长沙到温州陆路行程1000多公里,乘火车转汽车起码得要两天。如果开通一条空中航线,还愁没人坐?


他越想越兴奋。大年一过,王均瑶一脚跨进了湖南省民航局。接待他的官员被吓着了,什么,私人包飞机?还是个农民?


但方案很诱人。由王均瑶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每周两个航次。他必须按飞行架次、里程上缴营运费,而且是提前把承包款打进民航部门的口袋,盈亏自负。也就是说,王均瑶包飞机,民航部门包赚。于是,门开了一条缝:不声张,试试看。


说王均瑶胆大包天,那可是一点没错。此前,王均瑶没坐过飞机。生平第一次见到飞机,是十几岁时在金华市的公园里,和一架部队赠送的报废战斗机合了个影。


时任温州民航站站长张德志回忆说,其实,在王均瑶之前,1990年7月温州机场刚建成开航时,温州乐清有两个农民曾经包过杭州至温州的安24飞机。但很快,他们就以“非法经营”的罪名,被公安机关拘留起来,白白关押了17个月。要知道,那时候,买飞机票还需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介绍信呢!


这一次,王均瑶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被王均瑶“包”了的客机从长沙起飞,1小时30分钟后,稳稳地降落在了温州机场。一夜之间,王均瑶的大头照被登上了全国媒体的显著版面。


从始至终,王均瑶都不是生意做得最大、最成功的温州商人。但王均瑶肯定是迄今全国知名度最高的温州人之一。正是他,将温州创业的草根时代推向了名人时代。


这,与王均瑶的个性有关。他可能是最善于“弄出响动”的温州人。与绝大多数行事低调,习惯“少说话多赚钱”的传统温州商人不同,无论是登台亮相包飞机还是此后的大小生意,王均瑶总是能以“最开放的浙商”形象聚焦媒体的目光,谋事与谋势始终交织在一起。有人笑言:“王均瑶见到记者就来精神。”


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当年王均瑶包飞机的这一“奇迹”,彻底颠覆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的中国农民的脸谱。想想看,还有什么比“胆大包天”,更能充分体现经历了改革洗礼的中国农民的新形象呢?无意间,王均瑶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图腾。他自己,也借势一步登天。


首次包机后,王均瑶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农民民营包机公司迅速包下了30多条航线,但结局可以说是“惨淡经营”:温州至昆明航线半年就亏损230万元;深圳—义乌—北京航线两年竟巨亏500万元。


王均瑶并没有倒下,而是继续弄出了更为巨大的响动:请香港当红歌星张学友为自己推出的均瑶牛奶做广告;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入主垄断性民航业的私营企业;宣布投资6亿元收购并重新改造湖北宜昌机场。


2004年11月7日,38岁的王均瑶因晚期肠癌病逝。此时,旗下均瑶集团总资产达35亿元。


王均瑶“胆大包天”15年后的2006年9月25日上午9时55分,一架空中客车A319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腾空而起——均瑶集团全资控股的民营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实现首航,其目的地:长沙。


温州的“奇迹”,几乎总是与“奇迹”般的温州人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发问:这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行为方式有何特别之处?他们又是怎样将贫瘠的温州变成财富之地的?


6胆子大又肯吃苦的温州人


站在温州的大街上,你一定会得出这样几点深刻的印象:


茫茫人流中,目光游离者不多,形态倦怠者不多,无所事事者不多;他们神色矍铄,活力四溢,步伐坚定且节奏很快,在你面前匆匆而过。


有媒体在报道中做了一个横向比较,温州人走路的频率基本上要比北京人快一拍,比上海人快半拍。这是一座富有动感的城市,这是一群充满生命力的人。他们日夜忙碌,就像一盘永远活泼泼的海鲜大虾。


有好事者进一步推论说,温州人头脑天生灵光,这与他们和大海为邻,喜食鱼虾有关。事实上,温州人在商战中的机敏,恰恰源于他们为求生存而永不停息的创业冲动。


温州人善于经商办厂是出了名的,被赞誉为“中国的犹太部落”。他们的这一禀性既有传统渊源,更多的是迫于现实生存的必然选择。


温州背山面海,历代战乱的大批难民纷纷南迁于此,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仅三分。土地难以养生,就只能远走他乡,在农业之外的工商业求活路。早在一两个世纪以前,成千上万的温州手工艺人和小商贩就背着黄杨木雕、石雕、瓯绣,从故乡出发,跋山涉水、漂洋过海,一直到地中海沿岸的欧洲以及世界各地艰难谋生。至今,流落海外的温州人多达60余万。这一点,与痛失家园的犹太人颇有相似之处。


饱受磨难、浪迹天涯的闯荡经历,培育了温州人不安分、不守旧、“敢为天下先”的闯荡精神。离开了这样的土壤,王均瑶的“胆大包天”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肯吃苦,也是许多人谈论温州人时最容易得出的结论。


描绘温州人肯吃苦最经典的一句比喻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此话丝毫不夸张。


1988年7月,我第一次从上海坐火车去新疆采访。说出来吓你一跳,此行全程约4000公里,按当时的时速,你得老老实实在火车上摇晃四天三夜。因为作为新华社记者的小小特权,我买到了硬卧票——这在当年属于很值得仰慕的待遇——而且是下铺。


差不多两天两夜之后,车过甘肃兰州。天色渐暗,窗外全是让人生厌的单调的黄土戈壁,困乏的我决定早早宽衣入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隐隐感到铺板下有窸窸窣窣之声。睡意迷蒙间弯腰探头:我的天,我的身下还有“下铺”,还睡着一个大活人!


我赶紧喊来乘警。这个30多岁的男子从高度绝不会超过30厘米的“下下铺”——准确地说那只是车厢地板与下铺铺板之间一道较宽的缝里——钻了出来,一脸歉意。


一盘问,温州乐清县人,在乌鲁木齐做服装生意已有7年,有两间铺面,个人资产不少于百万元。这次是去兰州进货,返回买不到票,花50元贿赂了硬卧车厢的服务员,乘黑摸上车。累了、困了,垫几张旧报纸,就地一滚,躺进了“下下铺”。


“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地板和席梦思又有啥区别?”他一面接受罚款,一面极自然地向吃惊的我作解释。不用问,这位八成是经常旅途睡地板的温州老板了。


头脑机敏、胆子大又特别肯吃苦的温州人,并不仅仅在生意场上表现出色。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对温州人来说,只要是有助于改善自己命运的事,什么都可以试一试,一切“奇迹”皆有可能发生。


7“中国第一农民城”


现在,有了点钱的温州农民准备“造城”了。


1985年1月2日,《人民日报》向全国报道了来自温州的又一个奇迹——《龙港镇发动群众集资建镇》,并配发编者按语以示重视:“龙港镇仅一年多就兴旺起来,这种建设速度实在令人振奋。”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奇迹。因为,所谓龙港镇本来并不存在,如今,已经崛起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农民城”。


龙港地名很大,其实很小,原本是苍南县方岩下村的一个渡头,距离温州市区约60公里。就因为紧依鳌江又地处苍南、平阳两县交界,这里被批准建镇。但此地既没有龙,也没有港,只有数十间泥坯农舍,再就是一大片滩涂、芦苇和野鸭。


1984年6月,毛遂自荐的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来了。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上级的一纸建镇批文,派给他的7名干部,3000元开办费。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没钱——这可是要造一座城啊!还好,先富起来的温州农民有钱。龙港周边是苍南县的宜山、金乡、钱库江南三区,此前章节中出现过的许多温州创业者皆此地人士。1981年时,江南三区的家庭工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3%,万元户一抓一大把。


问题是,收钱的理由是什么?就算口袋里有了几个钱,赤脚的农民又凭什么能进城做穿皮鞋的城里人?“农转非”,中间横着一条巨大的城乡鸿沟。


这可难不倒当过几年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的陈定模。他从马列经典和各种文件的字里行间发现: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农民可以“离土”却不能“离乡”。但这个“一号文件”同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好了,进城的依据有了。《资本论》里马克思还说过“级差地租理论”,这样,龙港有4.1平方公里土地,就可以按不同地段向愿意投资进城的农民“征收公共设施费”。


理论撑腰,底气十足,陈定模动手了。1984年7月,一则《龙港对外开放的决定》在《温州日报》头版刊登,公布了8条优惠政策,提出“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谁投资谁受益,谁出钱谁盖房,鼓励进城,共同开发”。


《决定》发出第10天,申请进城的报名农民已近3000户。1984年12月31日,首批登记建房交款的最后一天,一包一包的钞票,一捆一捆的希望,在简陋的龙港镇政府“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堆成了小山。


原本认为千难万难的“造城”由此变得势不可当。到1987年,龙港的进城农民已达6300多户,拥有“市民”3万人,集资投入2亿多元,建成区面积102万平方米,修建纵横街道27条,总长23公里,并建起了5所学校、7所幼儿院、3座电影院,还有一个标准溜冰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定模的造城理论只是为龙港的破土而出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借口。这场惊世骇俗的“造城运动”大获成功,根本上缘于其顺应了一个早晚都会到来的趋势:生活的富裕并不是千百万农民参与改革的全部目的,他们还渴望得到一次社会结构重组的机遇,以期在这一机遇中彻底改变自身的生存形态。龙港的横空出世,正是这样的“机遇”。


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坚持认为,蒸汽机之生就是磨房之死,传统的乡村小工业根本无法进化成社会化大生产,并滋长出现代城市的新文明。欧洲200年工业化进程,相伴随的只能是大批农民被迫放弃土地,挣扎在大城市的边缘,肮脏且充满血泪。


龙港的崛起,展现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前景:中国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摆脱了贫困,进而发育城镇,完成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历史嬗变。最难得的是,在这种嬗变中,他们始终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在今后,在浙江各地,我们其实都可以找到龙港的身影。


历史上,浙江仅有杭州、宁波、温州等少数几个所谓的大中城市。1978年后浙江全省性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并非依赖于上述大中城市,而主要依靠如龙港般数以万计的小城镇的兴起,如温州的柳市、桥头,台州的路桥、泽国,金华的稠城、吴宁,绍兴的杨汛桥、大唐,湖州的织里、嘉兴的许村等。农民城——小城镇,这是温州农民的创造,这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之后的第三个伟大创造。


同样的改革起点,同样的改革政策,为什么温州活力迸发,每一天都有奇迹发生?


8“假的”还是“真的”


温州也是富有争议的,这种争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有争议是因为温州有“小辫子”。其一是“姓资还是姓社”;其二就是假冒伪劣。这可是一条真真切切的“小辫子”,连温州人自己亦有口难辩。


温州假冒伪劣的主打产品肯定是皮鞋了。


说起温州人做鞋可是有传统的。“明代温州靴鞋即为贡品,进奉朝廷”;“全国第一双猪革皮鞋,第一双硫化、压模、粘胶皮鞋诞生于温州”;“我国第一双高跟女鞋的创造者也是温州人”。“皮鞋佬”差不多就是温州民间手工业者温馨的自称。


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既有传统投资又不大的致富之门,温州皮鞋真正的春天来了。全国最大的鞋革专业市场兴起于温州鹿城区的来福门。仅鹿城一个区,就冒出了大小皮鞋厂1254家。当时全市的皮鞋产量就达到年产2400万双,几乎占全国的1/10。


温州鞋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在市场上没有道理不所向披靡。


很快,有人发现上当了。


1985年,南京一位消费者向《经济日报》投拆,称她买了一双高跟鞋,谁知穿了一天就掉了跟。仔细瞧瞧,竟是用糨糊黏起来的,而所谓的真皮也是仿牛皮的合成革。


有记者进一步在报道中证实,亲眼看见温州“皮鞋佬”整桶整桶地往厂里搬糨糊。


舆论哗然。一时间,“晨昏鞋”“礼拜鞋”“伪劣商品”“粗制滥造”等恶名铺天盖地。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始纷纷驱逐温州鞋,无数商场挂出“提高警惕,勿买温州鞋”或“本店无温州货”的招牌。


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


高潮出现在1987年8月8日,地点:杭州市商业中心的武林广场。工商局和愤怒的市民们将5000余双温州伪劣皮鞋扔进了熊熊大火,付之一炬。


假的就是假的,但还是有不服气的。温州海螺工业集团的总经理邵奇星就是其中一位。199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考察温州。这位死不认输的温州人曾同李瑞环围绕伪劣皮鞋问题有过一番“经典探讨”。


那天,李瑞环来到海螺集团。在样品室,他拿起一双皮鞋里里外外摁摁拧拧:“我这次是带着一个怎么看温州皮鞋质量的疑问来的。现在外面有两种观点,有的说温州皮鞋穿半年就坏,是坑人;也有的说温州皮鞋价格便宜,更新换代快,坏了就买新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邵奇星应声答道:“作为产品,质量当然要保证。但这里有一个价格和价值对等的问题。温州皮鞋才20元左右一双,如果上海皮鞋也是这个价格,会不会也做出像温州这样的皮鞋?温州皮鞋本身价格比较低,至于中间商拿到北京卖六七十元一双,那是另一回事了。”


邵奇星的这番话,并非他的独门发明。在温州,这套逻辑十分深入人心,并成为他们生产低价低质产品的“理论支柱”。


1990年,我在温州采访。晚上散步来到市区最著名的五马街,发现街边摊贩出售两元一条的“金利来真皮皮带”,不由得大惊。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竟看不出什么破绽。那摊贩倒实在,大声说:“别看了,马粪纸做的。买一条回去,有大场面时系系。花两块钱撑足面子,划算不?”


我追问:“但是如果有人拿这两元的皮带到别处卖20元呢?”


摊贩看了我一眼,笑道:“那是他们的本事。”


当时,李瑞环听邵奇星讲完,沉吟片刻:“对对,我听懂你的意思了。”


邵奇星接着阐述他的“理论”:“这种20元的鞋,我如果半年穿坏一双,一年穿两双,也只要50元,花的钱同外头那种60多元一双能穿一年的差不多。而我这样就可以穿两种款式了。问题是北方人拿过去卖到70元,那消费者当然会认为应该穿一年喽。”


假的所以便宜。假的当作真的卖,那是售假;假的只作假的卖,那就没错。


一些温州人的逻辑似乎很正确,很理直气壮。


虽然邵奇星的“价格价值对等论”颇能自圆其说,并道出了一定的事实,但是,这肯定不是事实的全部,也一定无法使温州的假冒伪劣现象摇身一变成为真理。


许多前往温州参观取经者必到乐清柳市。这个如今的温州第一经济强镇诞生过著名的“八大王”,也培育了温州民营企业“形象大使”中国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天正集团的高天乐等熠熠生辉的明星。


最初,柳市却因造假而闻名,而且是臭名昭著。


当商品经济的第一缕暖风吹过,这个雁荡山脉南麓的小镇就按捺不住地随风摇曳。大约20世纪70年代末,镇上就已经有2300多家低压电器家庭作坊,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响作一片。你随处可见这样的场面:


*刚刚放下锄头的庄稼汉们正在一台台锈迹斑驳的机床边,把从全国各地国有企业收购来的废旧交流接触器肢解,用砂纸和鞋油将之擦得锃亮;


*河边的埠头上挤满了一群群村妇,她们在清洗一筐筐的电器,然后在河滩空地晒地瓜干似的晾开成片的电器零件;


*炉火通红的锅灶旁,老眼昏花的太婆们一边煮饭,一边慢悠悠地摇着漆包线;


……


市场混沌初开,欲望掺和着丑恶泥沙俱下。


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一份《打击伪劣低压电器活动的总结报告》中愤怒地指出:“这次全国共检查了近7000个经销单位,查出的伪劣低压电器产品超过170万件(台),价值3000多万元……各地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伪劣低压电器,来源于浙江温州地区,特别是温州乐清县的柳市镇。”


在全国各地媒体上,小小柳市的曝光率越来越高,被曝光的事实越来越触目惊心:


*黑龙江鸡西煤矿由于柳市产的劣质电器漏电,引发严重的瓦斯爆炸,多人死伤;


*新疆巴州工模具厂,因柳市产空气开关起火,一名电工烧伤致残;


*河南某钢铁公司建成剪彩时,因使用柳市假冒伪劣低压电器,一包钢水正要倾倒却突然卡壳,上百万元的产品全部报废;


……


苍南的假商标、永嘉的假广告、瑞安的假汽配件……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使繁华风光的温州人和温州经济招致严厉的质问。这种质问更多地来自传统人士,往往具有居高临下的道德优越感:温州,资本主义泛滥,是假冒伪劣丑恶现象的必然温床!


然而,我们在温州观察到的更多的事实是,在这片市场经济的海洋里率先跃跃欲试、大展身手的弄潮儿,绝大部分是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对他们来说,保持浓厚的法制意识暂时只能是一种奢望。同时,他们有一股被压抑已久的难以遏制的致富冲动。快速致富离不开资本。如同疯狂走私一样,生产低劣产品甚至造假,往往是温州农民最容易想到、最可能实施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捷径。


在一些地方,在一定时候,假冒伪劣成为市场经济绿树最初萌发时形影相伴的养料。这是我们想极力回避却又难以回避的现实。


超越规律和发展局限性,很多时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当然,温州正在改变。


9向温州人学什么


中国有句俗话,“大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然而,活人被尿憋死的事时有发生。


可见,在温州的经济模式之后,隐藏着一个更重要的“模式”,即温州人的思维无模式。这个思维的特点是: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讲,我都要试试看。试不成拉倒,试成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同时,在温州人思维中,没有“等、靠、要”这一说。


温州人精神可以概括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向温州学习,关键是要学习温州人的这种精神。


在温州,正是由于有这种思维,才有一系列的创新,才有温州模式和温州的经济奇迹。可以说,温州的经济模式是温州人思维的产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