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在大禹治水的年代,诸暨曾叫“珠玑”。
“异想天开”的“蚌二代”
“今年插种,明年开采,希望年年丰收……”
郭伟锋可不满足于现状,他告诉父亲一个新想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珍珠养殖方式。
用专业的术语,叫自动化滴灌法养殖珍珠,通俗地说,就是“打点滴”。
2016年,他来到山下湖,承包了500多亩的沼泽地,人工开挖出一片湖泊。极目远望,湖面上的珍珠蚌养殖点,繁若星辰。
令人惊异的是,每一个珍珠蚌,都连接上一根细细的管道。
这些管道,为珍珠蚌提供着充满营养的绿藻水,由电脑远程控制、定时定量。
这种手段,业界称奇:解决了珍珠养殖与水生态的平衡问题。传统的养殖,一直是业界痛点:水域污染。用自动化滴灌方式养殖珍珠,可以提升珍珠的光泽度,也可以避免水体污染。不用大量投肥,用时髦的话说,清水养珍珠。
今年,他到杭州拱墅区,在河道里投下200多万个河蚌,不过,这次不是养珍珠,而是环保治理。这是一种智能生物链治理技术。他打算用鱼虾贝螺,来改变水里微生物菌藻类,达到净化城市河道富营养水体的目的。
“我们可不只会养珍珠……”这个诸暨人说。
这几年,像郭伟锋这样的诸暨人,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改变一个产业的命运。
山下湖镇,继续在悄悄巨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