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2000年的(2000年的梅花5角硬币值多少钱)

1981年到1985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复查工作。


这次工作主要是摸清我国文物的家底,对一些有重大科研意义,或者是急需保护的文物进行保护。



在这次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来到了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村,在走访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听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有人对考古学家说:早些年在取土过程中,发现过玉环,不过不知道玉环有什么用,都给小孩子当玩具了。


这个消息让考古学家既兴奋,又心疼。


兴奋的是,这里很可能有墓葬或者其他遗址。


心疼的是,这些玉环可谓是无价之宝,但却被小孩子当作玩具玩耍,不知所踪。



时间快进到1999年,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这里展开发掘。


很快,考古学家们在喇家村发现了两座房屋遗址,这个遗址也被命名为“喇家遗址”,属于“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是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齐家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为后来的青铜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陆续从5处房屋遗址中清理出25具人类遗骸,保存都非常完整,能够从他们的姿态看出生前的样子。


这些遗骸中,有的是怀抱婴儿的女人,有的是大人孩子抱在一起的,这25具人类遗骸一经发现震惊中外,被誉为“东方庞贝”。


但喇家遗址的考古价值,比庞贝还要重要。



看到遗骸,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墓葬。


但考古学家首先排除了墓葬,因为这些人类骸骨年龄有长有幼,并且是同一时间死亡,这显然不可能。


另外,这些人类骸骨是在房屋中发现,并不是墓葬汇中。


还有,这些人类骸骨还保持着生前姿势,与墓葬的姿势完全不同。


对于这25具离奇的人类骸骨,考古队员们首先想到了“灾难”,认为只有自然灾难才能将这些人凝固在死亡的这一刻。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灾难呢?


其实,有很多灾难都能够让人类瞬间死亡,比如:维苏威火山喷发,导致了庞贝古城覆灭,生活在庞贝古城的人也被高温的火山灰掩埋,瞬间被定格成了永恒。



但是喇家遗址所在的位置并没有火山喷发的痕迹,火山喷发首先被排除了选项。


与此同时,考古学家在考古现场发现了一种红色黏土,这种红色黏土是黄河洪水滞留的沉积物。这意味着黄河洪水曾经到达过这里。



然而,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喇家遗址距离黄河1000米远,高于河面30米,这意味着黄河的洪水很难到达这里。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黄河的洪水到达这里呢?


考古学家们搬来了地理学家,地理学家对喇家遗址,以及附近的山体研究后,有了惊人的发现,喇家遗址很可能不是直接死于洪水,而是毁于另一场特大灾难:地震


科学家在附近的山体上,发现了地震遗迹,包括地裂缝、塌陷、褶皱起伏等,结合喇家遗址的住房坍塌情况来看,在当时喇家遗址的地震烈度约为Ⅷ度左右,震级大约是6-7级。



研究人员认为,喇家遗址应该是首先遭遇了特大地震,地震导致了房屋坍塌,躲在房间内的居民被坍塌的屋顶压死,如此才解释了为何年龄不一的居民为何会同时死亡,并且肢体维持着生前的姿势。


地震发生之后,又发生了大洪水将这里淹没,并将这些人类永久地埋在了这里。


之所以不是首先遭遇了洪水,是因为喇家遗址海拔较高,普通的黄河洪水很难淹没这里,而且即便能够淹没这里,考古学家认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洪水导致了喇家遗址25人死亡,那么这25人应该是随着洪水漂浮,而不是会在房间里,并未维持着生前的姿势。


前面我们说过,喇家遗址海拔较高,普通的黄河洪水很难淹没到这里。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洪水能够淹没喇家遗址呢?


研究人员发现,这场大洪水是和地震之后形成的堰塞湖有关。


导致喇家遗址人们遇难的这场大地震,也在喇家遗址上游25米的地方,形成了堰塞湖。



因为堰塞湖堵住了黄河的出口,导致了上游水位不断上涨。堰塞湖水位高于目前黄河水位185-210米,蓄水量达到了120亿-170亿立方米。


要知道的是,三峡大坝的最大蓄水量是393亿立方米。


根据河流净流量来估计,这个堰塞湖在湖水外溢之前,完全堵塞黄河长达6-9个月,储存了大量的势能。


等到堰塞湖决堤时,河流流量达到了每秒钟30万-50万立方米,向下游释放了大约113亿-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属于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对下游而言完全是灾难级的影响。


喇家遗址位于堰塞湖下游25米,当灾难性的大洪水淹没了这里时,遭受地震而亡的人们,又一次被大洪水包裹,以至于喇家遗址中出现了大量的红色黏土。



喇家遗址灾难之谜被解开后,我国科学家从这场灾难里发现了大禹治水的身影,以及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依据。


《Science》曾发表了一篇论文:《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中大洪水和夏王朝的存在》。


这篇文章就肯定了,大禹治水和喇家遗址被洪水淹没有关系。


大禹治水是上古神话,一直以来都没有文物能够证明。但是淹没喇家遗址的这场大洪水,规模非常大。



大量的洪水挟裹着泥沙,流入到下游平原地区时,因为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泥沙慢慢沉积,河床海拔会变高,由此会导致黄河下游出现重大改道。


河流改道又会引起洪水反复泛滥,直到新河道稳定为止,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十年。黄河下游地区的人们会面临洪水反复泛滥的问题,洪水反复泛滥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生存,需要有人治水。


在这个过程中,大禹的父亲和大禹就是带领人们一起治水的人。



治水并不是一件小工程,必须要能够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调配,所以治水的人必须有很强的统治力以及威望。


因此,大禹在治水成功后,获得了周围氏族们的推崇,而大禹也顺势集中权力,建立了夏王朝,我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也有很多科学家质疑,喇家遗址遭受的洪灾和大禹治水之间的联系。有人认为大禹治水的地方最主要是兖州,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频繁洪水才能够与大禹治水产生关系。


但是论文中并没有堰塞湖崩溃导致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滥的直接证据,尤其是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遭受此次洪水的证据。


在喇家遗址中,有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是由当时的小米制作而成。在这碗面条被发现之前,西方各国都认为面条起源于自己的国家。


但喇家遗址的这碗面条直接平息了争论,除非有更早的文物被发现,否则我国就是面条的最初起源地。


#文化##考古##科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