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为什么劳动所得税大于偶然所得税(偶然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区别)


一、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


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稿酬所得


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8、财产转让所得


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转让不动产和动产而取得的所得。对个人股票买卖取得的所得暂不征税。


9、财产租赁所得


10、偶然所得


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11、其它所得:例如-个人从证券公司取得的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应按“其他所得”项目纳税。


二、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将收入分成九项,共三个大类:

1、综合所得: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等)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一般按月累进,差法预扣预缴,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办理汇算清缴;



2、经营所得:“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平时预缴(按月或按季),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于次年3月31日之前汇算清缴;



3、其他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及其他等):一般会按次或者按月确认纳税义务发生,在次年6月30日前进行纳税申报。


综合所得与经营所得,税率计算都是超额累进制,且对于减除费用的处理,也具有一定范围限制。因此,在收入若是能够进行合理转化的情况下,纳税人选择哪一种大类来实现收入是至关重要的,这对缴纳个人所得税税负来说,就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将收入全部合并在某一大类下计算,可能会推高边际税率,承担极高税负。


三、下面主要来说说关于“经营所得” 。

中国税法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以及环境保护税以及税收实践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变革。这些变化的愿景是向着实现一个更加科学、高效和透明的税收体系。“个人”范畴是大于“自然人”个人的。到个人所得税的经营所得,在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中,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将这些实体的所得划入个人所得的范畴是更为恰当的。


1、取得经营所得且无综合所得的个人,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包括: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对于取得经营所得的个税纳税义务人来说,有一个领域要引起重视,即生产经营活动建议应当与个人、家庭活动的财务隔离问题。在实践中,很多这些实体并没有对生产经营与个人、家庭财务活动进行严格区分。这里大家得注意,这有可能会加重纳税人的税负,或者可能带来税收法律风险。按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应当分别核算生产经营费用与个人、家庭费用。对于生产经营与个人、家庭混用不分的,可允许按40%扣除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而剩余60%就无法扣除了,全数算作收入纳税。这会出现情况:该实体的真实生产经营费用占比大于40%,就因为无法清晰核算,面临要承担更高税负。


3、经营所得原则上应根据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进行纳税申报。但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应纳税额。例如: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对 于生产经营所得税就有查账征税和核定征收两种征税形式。


4、由此延伸出的一个话题“如何规范并合理降低这些纳税人个税纳税行为”?由于税收法律必须严谨,税收实践相对复杂,更多纳税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就算突然去学习税收知识也会产生不少的学习成本并且效果还不好。现在我国也有很多提供专业税务咨询与税收筹划服务的专业平台和机构,不过所要付出成本高低都有,大家多方选择就是。


5、园区个人独资企业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征收适用于上述生产经营所得,无法提供完整的生产经营资料,准确核算利润与成本,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纳税人,就不用再担心却成本问题,不用再找成本FA票等去抵扣,安全合规有效的处理企业成本与税负压力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