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徐州随军家属工作安置(徐州随军家属随调安置条例)

凝聚在城市历史中 植根在市民血脉里


“你为何选择报考计算机专业?”“请结合你在舰上的战位,谈谈未来亟待提升的能力还有哪些?”近日,一场特殊的入学考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徐州舰上举行,34名战斗在大洋上的官兵,将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徐州舰官兵学历提升班的第四期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徐州舰政委冷科研表示,徐州市“送学上舰”是对军队继续教育的创新拓展,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科技强军战略提供了重要抓手。


双拥传统,凝聚在城市历史中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正式打响,30多万彭城儿女奋勇支前,书写“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战争传奇,铸就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1979年12月,徐州驻军与徐州地区行署、徐州市革委会联合召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并从一个地区级会议升格为全国性会议,全军各大军区、各兵种群工部长、江苏各地市民政局长列席会议,徐州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发源地。


从此,徐州军民的双拥热情越发高涨,创造双拥工作史上的多个第一——全国第一批命名的10个双拥模范城之一,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困难现役军人家庭提供救助的“情暖困难现役军人家庭救助基金”,全国首家双拥专题展览馆……


今年10月,徐州军地双方共同签约“王杰精神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框架协议”。“王杰烈士成长于部队,献身于徐州,既是军队之楷模,也是徐州之荣光。”王杰部队部队长袁兴萍说,创作以王杰老班长为核心的舞台剧,让部队官兵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如今在徐州,4万多名优抚对象每年享受免费体检;近3年接收的千余名转业干部,超九成被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转业与随军家属工作安置满意率达100%。


如今在徐州,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全国首家双拥展览馆,展示“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长约千米的同昌西路商业街,随处可见的双拥标语,处处彰显这座双拥名城的家国情怀。


双拥基因,植根在市民血脉里


在徐州,社会力量拥军蔚然成风。被聂荣臻元帅誉为“子弟兵母亲”的庄印芳,将毕生心血和积蓄用在拥军上。从昔日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到今天大江南北的绿色军营,庄印芳每年都奔波在漫漫拥军路上。她说:“我只图子弟兵安心服役,国防强大。”


5年前,庄印芳在邳州建起国内首家个人拥军陈列馆。如今,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4000多万元的投入,没拿政府和社会人士一分钱,完全是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和做生意的积蓄。”讲解员庄文亮告诉记者,老人每天都会过来,碰上有人来参观,她都会给他们讲拥军故事。


今年4月,退役军人张永和妻子韩才兰驱车来到王杰部队侦察营走访慰问,将饮水机、电风扇、洗衣机等生活物资赠送给全营官兵。脱下军装17年,张永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走进军营慰问。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拥军队伍。”


多年来,这里既有坚持三十余载的拥军老模范,也涌现出“用新时期王杰精神谱写拥军新篇章”的王杰小学,全国十佳“最美拥军人物”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等新典型。如今,全市群众性拥军组织达1400多个,超10万人活跃在基层双拥第一线。


多年来,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先后40余次完成排爆任务,22次协助军地销毁废旧弹药,13次执行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火灾救援任务,被誉为“衷心保祖国、赤胆为人民”的英雄集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