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上海静安仓库租赁服务满意(上海仓库租赁 长期)

据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消息,《上海市静安区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草案》自6月1日起公示,至6月30日止。


调整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城区空间环境品质;加强土地集约复合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底线管控要求,大幅增加公园绿地;适量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用地,引导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复合设置;适量调整商业办公与住宅用地,提高开发强度;转化提升工业仓储用地,提高经济密度;鼓励交通设施、市政设施采取地下化、复合化建设,腾让地面空间。


围绕 CAZ 中央活动区的目标定位,形成六条空间策略。一、升级商务商业功能,塑造世界级商区, 建设“全球服务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二、植入文化设施,彰显文化魅力,塑造文化活力街区。 三、提升休闲体验,塑造 24 小时活力街区,发展夜间活动区,鼓励特色小店、休闲消费、文化演艺 等业态集聚。四、植入楼宇创新空间,塑造创新街区,鼓励设施嵌入式办公空间,培育创新业态。五、 提升环境品质,塑造绿色街区,塑造苏州河生态廊道,实现滨水全贯通;挖潜公园绿地,增加立体绿化, 提升开放空间品质。六、提升步行体验,建设慢行街区,建立慢行网络,引导低碳出行,塑造具有 特色的低碳出行实践区。


该区域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影视文创、电竞等战略新兴产业,凸 显“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塑造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国际静安新名片。


围绕创新创意集聚区目标定位,形成四项空间发展策略。一、产城融合发展,塑造功能多元的 科技文创城区。二、构建公园网,贯通彭越浦等结构性生态空间,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开放 园区绿地,塑造花园城区。三、活化利用工业遗存,塑造文化标识;打造文化魅力街道与游线,构 建中环地区文化活力环。四、以 TOD 理念发展,引导绿色出行模式,提升轨交线网密度,增补中运 量交通,加密次支路网,构建适宜人行的街道空间


住房保障:适度增加小户型供应比例,加大租赁性住房的配建比重


规划期内,静安区规划住房总套数约40.2万套,人口引导方向为南部人口疏解,北部人口导入。


具体到片区,南京西路片区、苏河两岸片区主要是优化居住环境为主,将结合旧城更新与风貌保护,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优化老旧住房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适量增加高品质住宅,增加公共服务。 中环两翼片区则是居住人口的重点导入区域。未来,该区域建设国际社区、租赁性住房、人才公寓等多元化住房。同时,也会提升居住生活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环境品质。


中部生活片区、北部生活片区主要是改善环境为主,通过城市更新、社区微更新等方式,提高住区环境品质,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就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环境品质。


就发展目标而言,静安区将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适度增加小户型供应比例。加大新建住宅中租赁性住房的配建比重。通过租购并举、增加共有产权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同时,静安区将制定差异化的住房布局引导政策,统筹住房布局与轨道交通、就业、公共服务在空间上的联动发展。优化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适度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产业集聚区的租赁性住房及人才公寓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和社区融合。


为满足合理住房需求,草案提出,有序推进老旧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开展老旧住房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改善老旧住房居住条件。推进住房建设标准化、智能化,提高住宅装配成套化率,提高社区适老性设施建设标准。


租赁性住房规划方面,静安区提出,将通过规划租赁性住房用地、商品住房配建、存量楼宇转化等方式建设租赁性住房,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0%。 为合理引导租赁性住房空间布局,静安区将结合就业岗位、轨道交通设施分布,重点增加CAZ中央活动区、创新创意集聚区、TOD街坊内租赁性住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